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我与李彧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踏入其中,想探寻那强烈的吐息声究竟来自何处。

这里的空间似乎极大,奈何无光,即便环顾一周,也无法看清全貌。我们只望见前方远处,有一处正冒着微弱的蓝光。

复行数十步,两排齐刷刷的油灯台出现在眼前。为尽快脱离这无尽的黑暗,我们立即上前,打算用手中的火把依次点亮这一排排油灯。

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不知触发了什么机关,当两人分别点亮各自那一排油灯台的第一盏油灯后,整排的油灯竟都自动燃了起来。

我们见状相视一眼,立即警惕起来。继续向前行走了约三百余步,一个半径约十米的圆形水池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阻断了前往蓝光之处的通道。

这地方尽显离奇,我们吸取一路上的经验,面对这个未知的水池并未鲁莽行事。

“这水池之中是否同样设有机关?”我问道。

李彧思索片刻,为验证猜想,从腰间掏出三支飞镖,朝着蓝光闪烁之处甩去。果然,水池中设有机关秘术。

那三支飞镖经过水池上空时,不知如何触发了先前设下的机关,池中的水立即变成湍急的漩涡,将飞镖吸入池中。待异物清除,不多时,池中之水再度恢复平静。

我们并非等闲之辈,眼前之事虽棘手,却还未到劝退的地步。

“知淮,你是否可以用先前的意窬之术探探这池中之物?”

“稍等片刻。”闻言,我立即凝息聚神催动意能,运转意窬之术,将凝炼的意弦送至水池之中。

意窬之术顾名思义,是以“意能为钥,窬越为径”为核心的探知类功法,虽收录于含章卷之中,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甚至不弱于玄枢卷功法,还可随修行者修为的提升而进阶。

其功法核心在于:修行者凝炼自身普遍存在的意能,淬炼为一缕可穿透虚实的“意弦”。随着修为提升,意弦能力分阶显现:

初阶时,意弦如细针破茧,仅能穿透约一丈厚岩壁,悄然探察后方环境信息——气流方向、温度波动、地脉细微震动皆清晰可辨,穿透过程无声无息,如虫蚁穿隙,难被察觉;

中阶时,意弦凝练更坚,穿透力与感知精度跃升:可穿透三丈坚岩、半尺精铁,探入地下三尺感知地脉灵韵;更能锁定特定范围内的生物/器物,精准捕捉其生命体征或清浊二气流动轨迹,将目标与环境信息更精确全面地呈现;

高阶时,能力突破常规,既能直入虚空裂隙触碰凡俗难感的“虚空褶皱”(空间维度的隐秘结构),更可游弋他人脑海与意能云海,窥见未设防的记忆碎片、意能状态及心念残痕。

修行者的意能强弱与实力高低,皆可通过“意能云海”直观显现——这一特殊场域如同意能的“显化空间”,云海翻涌的浓淡、形态、边界,直接对应着修行者意能的凝练程度与境界高低,皆可从中窥见端倪。

“这是?一座桥?这水池之中竟藏有一座桥!”

这番探查更笃定了我们的想法——这里藏有机关!

“知淮,池中之桥可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我随即催动意弦,让其更靠近那座桥。

“诚灵之桥,这桥上还刻有名字,其他地方并未看出异样。”

李彧托着下巴思索片刻:“‘诚灵之桥’莫非……心诚则灵。”

为验证猜想,李彧走到桥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见状道:

“李彧!你这是干什么?”

“知淮,我没事,只是想印证心中的猜想,看看是否真的‘心诚则灵’。”

李彧先是朝着前方蓝光闪耀之处三叩首,又割破手掌,握紧拳头将鲜血滴入水池,效仿“歃血为盟”以证“心诚”。

这池中的水非同寻常,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藏玄机。一眼望去,既不见浑浊,也非清澈见底。滴入的鲜血并未在水中晕开成丝,反倒如坠重物般径直沉向池底。

忽然间,脚下传来剧烈震动,齿轮啮合与锁链拖动的声音接踵而至。果然,池中之桥伴着强烈震动缓缓升起。

那桥长约二十米,最高拱高约三五米。紧接着,池中的水竟倒悬于空中,逐渐凝聚成十一个大字:“心诚则灵,此地静候有缘人。”

“终点近在咫尺,知淮我们走!”说罢,我们上桥朝着蓝光走去。

行至这洞天秘境的最深处,石阶与地面皆覆着厚重的青苔,踩上去发出细碎的窸窣声。

我们移步至石台之上,一具坐化的骸骨赫然显现——其胸腔之内端放着一柄利剑,此前跃动的幽蓝微光,正是自这柄古剑上传出。

“此地静候有缘人百年,特有利剑及剑诀赠之。”

那坐化的骸骨似是察觉到我们靠近,竟开口言语。细究之下便知,并非尸骨真能言语——实则是那幽蓝微光在发声。

这抹幽蓝原是剑主的意能所化。当年剑主坐化之际,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毕生所悟与执念注入其中,令这缕意能脱离肉身桎梏,凝于剑柄之上。

它悬于此地已有百年,只为替这柄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宝剑寻一位契合的有缘人,莫要它湮没于尘泥之中——由此可见剑主对这柄剑的拳拳深情。

“我记得第一次见你时,你手中便握着一把长剑。此次奇遇倒恰好两全其美,既解了你的佩剑之需,也算圆了这位前辈生前的夙愿。”

李彧闻言,目光瞬间锁住那柄静置的长剑。

他即刻朝着前辈的尸骨跪下,恭恭敬敬行了三叩首之礼。刹那间,那具坐化的骸骨化作点点流光,彻底消散在空气中;与此同时,剑柄上原本流转的幽蓝光芒骤然转弱,像风中残烛般摇曳欲熄。

“老朽等待百年,心愿已了。此剑与腰间锦囊中的剑诀,便赠予远道而来的有缘人。”

苍老的声音随着最后一丝蓝光的熄灭而消散,只余下一丝丝清凉的山风掠过。

李彧起身,伸手取过那柄沉寂了百年的长剑,又拾起掉落在地上绣着精致纹路的锦囊。他将剑鞘轻轻一推,寒芒乍现——历经岁月沉淀的锋锐,终于在此刻重见天日。

青锋浸着霜色,像是淬了夜露的寒铁。剑脊上浮雕的剑齿虎首双目猩红,额间斑纹流转着金铁交鸣的余韵——此剑乃是天工三阶180序锻造的利器,与我手中的墨绛堪称并驾齐驱。

剑鞘暗纹层叠如虎斑,抽剑刹那,虎啸自刃间迸发;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柄利剑中竟封存着一头似在沉睡的剑灵——正是那剑齿虎的模样。

十八道细若游丝的序文自锋尖蔓延开来,寒芒裹挟着兽类的暴烈之气,直教人望而生畏。

“知淮,今晚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吧,这里既安全又温暖。”我当即应了他的提议。

这里清浊二气充裕,对修行者而言,实在是养精蓄锐的不二之选。

随后,我靠着墙壁闭目养神。李彧则望着手中的利剑与剑诀,陷入了沉思。

“原剑主生前竟炼出了剑灵,死后还能将自身意能留存于剑柄之中。即便这剑灵沉睡了百年,依旧有如此强的震慑力,真难想象这把剑在原剑主巅峰时期是何等模样!”李彧轻抚着剑身感慨道,“以我的修为,当真能驾驭这把剑吗?”

他缓缓翻开剑诀的第一页,上面总体介绍该剑配有十六招剑诀,从一到十六威力越强,难度系数也越高,且第十招往后涉及剑灵的觉醒。

李彧顿感此剑诀的博大精深。大致翻阅完整本后,惊奇地发现原剑主竟未给这把利剑命名。如此强悍的剑却连个名字都没有,岂不可惜。

他随即根据剑的特性,由感而发,将其命名为“蛰虓”,剑诀顺势更名为“蛰虓剑诀”。

“蛰”暗合剑灵沉睡之态,藏蛰伏待醒之意;“虓”取虎啸声韵,暗应抽剑时的虎啸迸发,实为不二之选。

一阵困意袭来,李彧也慢慢进入了梦乡,只是手中依旧紧握着那把剑不放。

—————–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