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现言脑洞小说深渊囚笼:血色回响讲述了林晚赵启明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锅包肉公主病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深渊囚笼:血色回响》以117570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深渊囚笼:血色回响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冰冷的汗水,先是细密地渗出额头,随即汇成一股,沿着林晚的太阳穴滑落,浸湿了她鬓角的发丝,带来一种粘腻的恐惧感。她猛地从椅子上弹起,动作因为僵硬而显得有些踉跄。她冲到窗边,近乎粗暴地拉上了房间里所有的窗帘,厚重的布料隔绝了外面世界最后一点模糊的光亮,公寓瞬间陷入了近乎绝对的黑暗与死寂。
心脏在胸腔里失去了节奏,疯狂地撞击着,每一次搏动都牵扯着全身的神经。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大口喘息,试图攫取空气中稀薄的氧气。
他早就知道。不仅知道她今晚的行动,更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林晚,林建国那个“已故”的、本该消失在尘埃里的女儿。
这不可能!绝对的不可能!
三年来,她像真正的幽灵一样活着。她利用自己顶尖的黑客技术,小心翼翼地抹去了网络上所有关于“林晚”的公开痕迹,伪造了死亡证明,创建了数个毫无破绽的虚拟身份,切断了与过去所有朋友、同学的联系。她选择在阴影中默默织网,不断学习、精进技术,搜集着赵启明的罪证,就是为了确保自己在最终收网的那一刻,能如同审判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亲眼看到他脸上那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的震惊。
可现在,被震惊、被窥视、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是她自己。
这感觉,像是赤身裸体地站在聚光灯下,而黑暗中布满了无数双充满恶意的眼睛。
“冷静…林晚,冷静!”她低声对自己嘶吼,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刺痛感让她混乱的大脑稍微清晰了一些。恐惧是思维的毒药,是猎人最大的敌人。她重新坐回电脑前,冰凉的手指触摸到键盘,那熟悉的触感给予了她一丝微弱的力量。
她调出追踪程序的实时反馈数据流。程序确实成功植入了,反馈信号稳定,赵启明手机此刻的位置信息正清晰地显示在城市电子地图上——他回到了位于城西麓湖区的独栋别墅,信号源在那里已经停留了超过一个小时,没有移动迹象。
但此刻,这成功的信号,更像是一个无声而巨大的嘲讽。对方是故意让她成功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送来那份让她毛骨悚然的“礼物”?
她再次点开那份空白的、只留有一行字的文档,调出它的所有属性信息。文档的创建时间戳,清晰地显示为——四十八小时前。
四十八小时前!那时,她甚至还没有收到那个“未知号码”发来的任务指令!也就是说,在她甚至还没有开始策划这次行动之前,赵启明,或者他背后的人,就已经准确地预测到了她的每一步,并且提前准备好了这份“问候”!
她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对抗或私人复仇,这更像是一个她完全无法理解的、精心编排的剧本,而她,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登台的演员。
她强迫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偷拍照片上。她动用所有的图像分析工具,仔细检查每一张照片的EXIF信息(元数据),试图找出拍摄设备的型号、序列号,甚至是拍摄时可能记录下的GPS定位。然而,结果同样令人失望。所有可能指向来源的信息,都被一种非常专业、毫无痕迹的手段彻底抹除了。干净得像是这些照片是凭空生成的。
对方在信息处理上,拥有不逊于她的、甚至可能更高超的技巧。
对手的层次,远超她的预估。
林晚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大脑飞速运转。常规的调查手段已经失效,甚至可能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她需要兵行险着。
她移动鼠标,点开了电脑硬盘深处一个被多重伪装和加密保护的文件夹,里面只有一个程序图标,设计成一个不断旋转的、深不见底的黑色漩涡,名称是——“深渊”。
这是她独立编写、从未与任何人分享过的终极工具。它是一个能够绕过大多数常规防火墙和检测机制,渗透并监控城市各类公共及私人数据库(包括部分市政、交通、通讯运营商,甚至是一些安全等级较低的商业机构内部数据库)的深层搜索与监听程序。它是她压箱底的武器,威力巨大,但风险同样极高。频繁或大范围的数据抓取极易触发国家级网络安全部门的警报,一旦被反向追踪,后果不堪设想。过去三年,她只敢在极度谨慎的情况下,偶尔启用它进行最关键的信息核实。
但现在,她顾不了那么多了。猎物突然变成了猎人,她必须看清黑暗中的对手。
她启动了“深渊”程序,黑色的界面如同宇宙深空般展开。她输入了核心指令:最高优先级搜索。关键词:“赵启明”、“诚科集团”。关联搜索: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与上述目标相关的异常数据流、未记录在案的加密通信记录、以及近期发生但未被公开报道的安全事件(尤其是网络入侵与内部调查)。
指令确认,进度条开始缓慢地移动。庞大的数据洪流正在被过滤、分析。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她起身走到狭小的厨房,给自己倒了一杯冰水。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暂时压制了喉咙里的干渴与灼烧感,但无法平息内心深处那股不安的悸动。父亲跳楼前那张绝望而灰败的脸,又一次不受控制地在她眼前闪过。他留下的那封简短到诡异的遗书——“爸累了,先走了。”——每个字的笔画都透着一股不正常的平静,她从未相信。那个一生都在商海搏杀、性格坚韧如铁的男人,绝不会因为一次生意上的失败就放弃一切,放弃她这个唯一的女儿。
她在父亲公司破产清算后,偷偷潜入过他那间被查封的办公室,在废墟般的杂物中,找到了他私人电脑被砸毁后残留的硬盘碎片。她花了数月时间,几乎不眠不休,才从那些物理损伤严重的碎片里,恢复出部分残缺的数据。就是那些碎片化的邮件往来、加密的聊天记录片段、被删除的资金转账记录,像一块块染血的拼图,最终指向了赵启明和诚科集团,指向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务造假、舆论抹黑与恶意收购。
复仇的火焰,从那时起就在她心中点燃,支撑着她活到今天。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将林晚从回忆中拉回。“深渊”系统完成了初步扫描,生成了第一份报告。
她立刻回到屏幕前,目光聚焦在那些被高亮标记出的异常条目上。几秒钟后,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报告显示,就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有至少三股不同的、具备高度攻击性的数据流,在持续尝试渗透诚科集团的核心服务器。其中一股的来源IP经过多次跳转,最终指向了她位于东欧的一个匿名服务器节点——那是她自己的行动痕迹。而另外两股,则被系统标记为“Query A”和“Query B”,来源无法追踪,使用的渗透技术路径截然不同,但都极其高明。
更令人吃惊的是,“深渊”从某个被意外留下日志备份的第三方网络安全服务商的数据库中,捕捉到一条记录:诚科集团的内部网络,在 approximately 二十四小时前,确实触发过一次级别极高的入侵警报。然而,这条警报在启动后仅仅十七秒,就被一个拥有顶级权限的管理员账号手动解除了,并且相关的核心事件日志在几分钟后被部分清空,只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边缘记录。
这完全不合逻辑。以诚科集团这种级别的上市公司,其网络安全防护必然是最高等级。一旦触发这种核心入侵警报,必然会启动紧急预案,进行全面调查、网络封锁,甚至上报监管机构,绝无可能如此悄无声息地被内部人员手动平息,并且试图掩盖痕迹。
除非……诚科集团内部,有地位极高的人,在主动掩盖这次入侵。这个人拥有顶级权限,并且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公司,而是为了隐藏某种不想被外界(甚至可能是公司内部其他派系)知道的秘密。
而“深渊”捕捉到的另一条关联信息,让林晚的脊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就在今天下午,她成功植入追踪程序,导致赵启明手机短暂异常的同时,另一条高度加密的指令,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赵启明所在的麓湖别墅区的网络节点发出,接收方是一个经过多次加密中转、最终定位位于海外某个“数据避风港”(无法追踪具体IP)的地址。指令的具体内容经过军用级加密,短时间内无法破译,但其独特的数据包封装结构和握手协议,与“深渊”标记的“Query A”高度相似!
赵启明不仅在等她,还在她行动的同时,与另一股神秘势力进行着紧急联系!
她不是唯一的猎手,甚至可能不是主角。赵启明也并非她想象中的、仅仅是一个冷酷的商人。他身处一个更复杂的漩涡中心,而她鲁莽的复仇行动,可能意外地捅破了一个巨大的、隐藏极深的马蜂窝。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和孤立无援。
就在她试图理清这团乱麻时,她放在桌角的另一部手机——一部老旧的、只能进行基本通话和短信功能的诺基亚功能机,是她用于与极少数绝对隐秘信息源联系的加密终端,从未与“林晚”这个身份以及任何已知联系人关联——突然屏幕亮起,发出了一声短促的震动。
一条新的短信。
林晚的心跳几乎停止。她拿起那只冰冷的、毫无智能可言的手机,按亮屏幕。
信息没有署名,发信号码是一串毫无规律的、显然是虚拟生成的数字。内容只有一行字:
“想知道林建国死亡的真相,明晚十点,松涛废车场。独自前来。镜像留。”
林建国。她父亲的名字。
手机“啪”地一声,从她因过度震惊而失力的手中滑落,砸在木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这个名字,从除了她之外的人口中——以文字的形式——说出,本身就带着一种亵渎的、令人战栗的寒意。而那个落款——“镜像”。
它是什么意思?是指对方如同镜子一样,完全洞察了她的一切行动和想法?还是暗示着,存在着一个与她父亲之死完全对称的、不为人知的、光怪陆离的真相层面?
雨还在不知疲倦地下着,密集地敲打着窗户,像是无数个秘密在急切地、疯狂地想要倾诉,却又被这层玻璃无情地阻隔。林晚看着窗外被厚重水汽彻底模糊的城市灯火,那些光晕扭曲变形,如同她此刻的内心。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黑暗、充满回音的迷宫入口,黑暗的深处,不仅有她追寻了三年的、关于父亲之死的答案,还有更多她从未想象过的、张牙舞爪的、超出她理解范围的怪物,正缓缓睁开它们冰冷的眼睛。
陷阱已经张开,冰冷而狰狞。
但她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