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小说《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章节免费阅读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作者:敲敲尼

字数:377560字

2025-10-28 20:02:03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那么《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377560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刘益州浅酌杯中佳酿,欣慰道:”子度此战之功,堪比当年卫霍横扫漠北。为刘氏皇族争光,为社稷添彩!来,叔侄共饮此杯!”

“叔父过誉了。”刘凤含笑举杯,与长辈轻轻相碰。

卢子干听闻刘焉将国事比作家务,眉头微蹙却未多言。毕竟普天之下,谁人不晓这江山姓刘?他压下杂念,独自饮尽杯中酒,温言道:”子度,圣上特召你入洛,满朝公卿都想一睹当代冠军侯的风采。”

当晚我们得早些歇息,明日拂晓便要率军启程回洛阳。”

刘凤对此早有预料,神色自若地应道:“好!那我先告退了。今日战场厮杀确实耗费了不少气力。”

他接过臧洪奉上的礼册,亲自呈到刘焉与卢植面前:“这是小侄给叔父和卢将军备的薄礼,还望笑纳。”

这份礼单上的物件皆是从战利品中精挑细选而来,除金银珠宝外,还有不少牛羊牲畜。特别在卢植的礼单中额外列有五千匹草原良驹——反正缴获的四万战马本就要上交朝廷,不如借花献佛。

刘焉与卢植浏览礼单时相视而笑。刘焉对自家侄儿常送厚礼早已习以为常,倒是卢植见到那五千骏马时眼前一亮。

要知道在大汉疆域内,除幽州、并州、凉州等边陲重镇能维持成建制骑兵外,各州郡鲜有像样的骑军。即便洛阳北军麾下,骑卒也不过数千之众——非是军中无人擅骑,实因良驹难求。

如今平阳侯送上这份厚礼,卢植也只得含笑收下。

见二人欣然受礼,刘凤便带着臧洪等亲卫告辞离去。

…………

蓟城锦绣山庄。

当刘凤一行踏着星辉归来时,已是子夜时分。身着七海蛟龙甲的年轻将军轻推房门,天龙破城戟在月下泛着寒光。

“夫君回来了!”凭窗望月的甄姜闻声回首,眸中映出凯旋而归的良人身影。

“回来了!”刘凤脸上洋溢着喜悦,大步走向兵器架,将天龙破城戟和凌虚剑仔细摆放整齐。

“娘子,帮我脱下这身甲胄。”他张开双臂,示意妻子帮忙卸下七海蛟龙甲。

甄姜温柔地为丈夫解下战甲,轻声道:”夫君征战辛苦,先去歇息吧。我会去通知师父和父亲你已平安归来。”

刘凤确实疲惫不堪,连梳洗都顾不上,直接倒在床榻上沉沉睡去。甄姜熄灭烛火,轻掩房门,转身去报平安。

翌日清晨,在妻子服侍下更衣后,二人携手前往偏厅用膳。刚到厅前,就见师父童渊、岳父甄逸、郑玄先生及关羽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诸位倒是起得早。”刘凤抿着豆浆打趣道。

“还不是想早点见到咱们幽州的功臣。”童渊捋须笑道。甄逸和郑玄也含笑祝贺:”子度凯旋,可喜可贺。”

“回来了!”刘凤向众人拱手致意。

席间,刘凤放下碗盏宣布:”圣上召我入洛阳面圣,此番怕是少不了封赏。云长、翼德、子源三位就留守山庄,让火骑兵好生休整。”

让我陪同岳父大人一同前往洛阳吧,带上十几名护卫就够了。反正有洛阳北军随行,安全应当无虞。”

“遵命!”关羽、张飞和臧洪齐声应道。

“老夫和子龙也一起去洛阳吧!”童渊放下豆浆碗,笑着对爱徒说道。

刘凤没想到师父竟愿远行,不禁露出讶异之色。

见徒弟这般神情,童渊解释道:”你们师兄弟的武艺已得我真传,此去洛阳正要带你们拜访另一位武学大家,请他指点你们枪剑双绝的功夫。这不是你一直念叨的愿望吗?”

“刘凤率童渊、赵云、甄逸及十余亲卫,与卢植统领的八万北军及大量战利品、牲畜同行。但带着如此庞大的队伍,行军速度实在缓慢。卢植忧心朝廷久候,便与刘凤等人快马先行。”

“卢植将大军指挥权交给副将,自己则与刘凤等人轻装先行。刘凤也急于完成洛阳之行,好回锦绣山庄备战。黄巾之乱即将爆发,时间紧迫啊!”

“历经数日骑行,卢植一行终于抵达帝都洛阳。地处河洛平原的洛阳城,依山傍水,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龙兴之地’。”

自夏朝起,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太康作为夏朝第三代君王,首次将洛阳定为国都。

望着巍峨的洛阳城墙,刘凤与赵云这对师兄弟不禁瞠目结舌。虽曾见识过现代建筑,但亲眼目睹这座城墙宽达十三米、高逾六米的古代杰作时,刘凤仍被深深震撼。

这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宏伟建筑,令后世诸多庞然大物都相形见绌。行至南门处,众人不约而同放慢脚步,师兄弟二人更是以探寻的目光细细打量这座千年古都。

南门守军突见百余全副武装的精骑逼近,立即警铃大作,迅速列阵戒备。守门校尉厉声喝问:”来者何人?率军入城所为何事?”

卢植催马上前,取出令牌示之:”本帅乃北军统领卢植,奉旨护送平阳侯返京复命。”校尉见状急忙行礼,即刻撤防放行。

入城后,卢植欲直趋皇宫面圣。刘凤望了望天色,婉言推辞道:”时辰已晚,不如明日早朝再行觐见。”卢植思忖片刻,深以为然。

“子度不如暂歇寒舍,容某设宴为你接风,引荐几位朝中重臣?”卢植热情相邀。刘凤拱手谢道:”末将在京中自有宅邸,待安顿好部属,定当登门拜访。”

刘凤谦逊婉拒了留宿之请,但欣然应允赴卢府之约。

“子度,老夫先行回府筹备宴席!”卢植捋须含笑,率亲卫策马离去。

“有劳卢将军费心。”刘凤抱拳微笑,目送其远去。

待卢植走远,刘凤便带着童渊、赵云、甄逸及十余名亲卫返回平阳侯府。

洛阳平阳侯府内,这座御赐的华美宅邸虽初次入住,却很快被唤醒了生气。作为帝都中枢,洛阳的风云变幻皆牵动天下,刘凤深谙在此布局的重要性。

此番入洛,他心怀四愿:

其一,奉诏受封;

其二,设立暗桩以窥朝堂动向;

其三,为将来未雨绸缪;

其四,网罗洛阳遗贤。

明面上仅带十余人,暗处却有百余精锐随行。历时两年经营的”隐秘卫”已初具规模,唯缺一位能掌大局的统领。其实刘凤心中早有人选,只是机缘未至。

正沉思间,甄逸推门笑道:”贤婿,卢府已遣人来迎。”

“倒是迅捷。”刘凤整衣而起,”也不知宴席备得如何?”说罢便与岳父并肩向府门行去。

“子度,办酒宴其实容易得很,只要备齐酒水瓜果,宴席就能开场啦!”看到女婿不懂设宴的诀窍,甄逸满脸堆笑地为他解释。

“这宴席办得也太随意了吧!”刘凤听完岳父的解说,不由摇头笑道。

“在家随性些倒也罢了,待会儿宴上可不能再这般轻浮!”甄逸难得板起脸,正色叮嘱眼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女婿。

“遵命!”刘凤立刻敛容正色,郑重应道。

转眼间,翁婿二人已行至府门。只见一名小厮正静立在马车旁等候。

“可是卢府派来迎候本侯的?”刘凤在门前问道。

“回侯爷,小的正是奉老爷之命前来引路,怕侯爷不认得卢府方向。”小厮躬身答道。

“子度,快些出发吧,莫让宾客久候!”甄逸在旁催促道。

“嗯。”刘凤快步登车,随着小厮驾车向卢府驶去。

洛阳城南,卢植府邸。

在卢府仆役引领下,刘凤缓步走向正厅。以他的辈分与官阶,卢植未至门前相迎也不算失礼。

踏入正厅时,只见宾客满座。正与众人谈笑的卢植见到刘凤,立即放下酒樽招呼道:”子度来得正好,快过来认识几位朝中前辈。”

刘凤恭敬地上前行礼:”见过卢将军。”

卢植笑着拉起他的手,引至右侧席位:”这位便是闻名天下的’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当朝光禄勋荀爽大人。”

刘凤恭敬地向荀爽行礼:”荀老先生,晚辈刘凤有礼了。”

眼前这位光禄勋大人究竟有何等才能,刘凤并不十分了解,但他对荀家两位后辈——荀彧和荀攸叔侄却是仰慕已久。

荀彧字文若,年少时便被誉为”王佐之才”,是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后来成为曹操最重要的谋士,助其统一北方。

荀攸字公达,少年时就被称为”军略大师”,擅长制定灵活多变的作战计划,著有《设奇策共十二计》,同样是曹操的重要谋士。

能够官至光禄勋,荀爽自然也不是寻常人物。颍川荀氏人才辈出,今日与荀爽结交,日后或许能借此招揽到荀彧和荀攸这两位顶尖人才。

荀爽轻抚胡须,欣慰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才俊:”平阳侯果然风采不凡,不愧少年俊杰!”

作为忠于刘氏皇族的荀氏家族一员,荀爽见到刘氏皇族出现这样的青年才俊,比看到自家子弟成才还要高兴。

卢植笑着继续引荐:”子度,这位是朝廷从事中郎王允大人,那位是侍中蔡邕大人。”

刘凤再次恭敬行礼:”晚辈见过王大人、蔡大人。”

眼前这两位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若论后世名声,恐怕厅中其他朝臣都难以企及。

蔡邕字伯喈,是汉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创立飞白书体,曾校勘熹平石经,参与编撰《东观汉纪》。更让刘凤心动的是,他还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

王允字子师,出自太原王氏名门。他之所以闻名后世,是因为其养女貂蝉用连环计除掉董卓,成就千古佳话。

后世对王允的评价虽多有贬损,但在刘凤眼中这些都无足轻重。

历朝历代权力角逐中的阴暗手段数不胜数,王允的所作所为也算不上多么出格。

“哈哈!老夫早就听闻平阳侯的大名。锦绣山庄产出的雪白宣纸,绝世美酒’天上白玉京’,可都是平阳侯的杰作啊!”

“如今更是一举击败鲜卑乌桓十余万胡虏,扬我大汉国威!平阳侯当真是少年英雄!”

王允这个官场老手露出慈祥的笑容,上来就是一通奉承。

“平阳侯,老夫就不多夸了,一切尽在杯中!”蔡邕也不多言,干脆利落地举杯相敬。

“诸位大人过奖了,晚辈不过略尽绵力。”刘凤连忙举杯回敬。

卢植一直拉着刘凤的手,详细为他引荐在场的朝中大臣。

在场的清流派官员们虽资历官职都高于平阳侯,但这位年轻宗室子弟年仅十七就立下堪比卫霍的功勋,师从大儒郑玄,前途不可限量。

加之清流派有意拉拢,众人对这位年轻侯爷都表现得十分友善。

宴席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着。

荀爽浅酌一口后放下酒杯问道:”平阳侯师从康成先生,不知对诗词歌赋可有研究?不如即兴赋诗一首,让我等也欣赏一下侯爷的文采?”

秦汉时期的宴会上吟诗作赋是常事,在座皆是当代名士大儒,以文会友正是他们的雅好。

听到这番话,刘凤放下酒杯陷入沉思。他的授业恩师郑玄确实从未教授过诗词之道。追随郑玄学习的都是治国安邦的方略,哪有闲暇钻研这些风雅之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