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一片死寂。
那座小山般的煤堆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边缘呈现出琉璃状结晶的巨坑。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令人心悸的狂暴能量余波。
孙悟空手持那根刚刚炼制完成的暗金色铁棒,站在巨坑之旁,脸上的兴奋与狂喜尚未完全褪去。
他能感觉到,这根铁棒与他之间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血脉相连之感。
它不再是外物。
而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意志的延伸。
他心念一动,那根丈许长的铁棒便迅速缩小,化作一根绣花针大小,被他轻轻地藏入了耳中。
这才是真正的如意。
做完这一切,他才身形一纵,化作一道金光,落在了道观之前。
“师父!”
他对着那坐在桃树下悠闲品茶的青衣道士恭敬地行了一礼。
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抑制的自豪。
李青云缓缓放下茶杯,抬起眼皮,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嗯。”
他只是发出了一个不咸不淡的单音节。
仿佛刚才那足以让天地为之色变的动静,在他眼中不过是顽童点燃了一挂鞭炮。
孙悟空见状,心中的那点自得瞬间便被冲淡了许多。
他知道,自己这点微末道行,在师父眼中怕是依旧上不了台面。
“棍子,炼好了?”李青云问道。
“是。”孙悟空连忙从耳中取出那根已经化作绣花针的铁棒,双手奉上,“请师父过目。”
李青云没有去接。
他只是看着那根散发着淡淡金光的铁棒,缓缓地摇了摇头。
“粗糙。”
他吐出了两个字。
孙悟空闻言,顿时愣住了。
粗糙?
这……这已经是他倾尽全力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他将自己所悟的理,将那整座煤山的力,尽数融入其中。
在他看来,这根铁棒即便比不上那些传说中的先天灵宝,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件后天神兵了。
可在师父眼中竟只得了一个粗糙的评价?
“你只知其形,其重。”
李青云的声音悠悠传来。
“却不知其性。”
“性?”孙悟空不解。
“然也。”李青云伸出手,在面前的茶杯里蘸了一点水,在石桌上画下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纹。
那是一个类似于锁链的符号。
“此棍乃是由无数的元,按照金铁之纹路聚合而成。”
“其形在于纹路之排列。”
“其重在于元之数量。”
“而其性则在于这些元与元之间那最根本的连接方式。”
他指着桌上那个锁链符号。
“你现在只是将无数的元简单地堆砌在了一起。它们之间虽然紧密,但连接松散,一盘散沙而已。”
“而真正的神兵,其内部的元是如同这锁链一般,环环相扣,彼此勾连,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如此方能将所有的力都完美地传导、叠加,爆发出真正的威能。”
“这便是我要传你的第六桩理。”
“名为……”
“锁元成一,芥子藏山。”
一番话再次为孙悟空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
元与元之间还有如此多的讲究。
原来自己炼制的这根神铁,在师父眼中真的只是一堆比较结实的沙子。
他看着李青云,眼中充满了深深的震撼与……挫败。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追上了师父的脚步。
却没想到自己连师父的背影都还未曾望见。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
道观之外,山道入口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
守在那里的黑熊精发出了一声充满了警惕的低沉咆哮。
李青云的眉头微微一挑。
他抬起头,目光穿过道观的院墙,望向了远方。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笑意。
“看来,又有不速之客到了。”
……
终南山,山门之外。
黑熊精手持那杆已经脱胎换骨的黑缨枪,神情凝重地看着面前的两个人。
那两个人很奇怪。
一个是个面容俊秀、唇红齿白的年轻和尚。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月白僧袍,手中持着一根九环锡杖,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
他的身上没有丝毫的法力波动,看起来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但黑熊精却从他的身上感觉到了一股比当初的杨戬还要令人心悸的压力。
那是一种源自于生命层次的绝对压制。
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座行走的灵山。
而在那年轻和尚的身后,还跟着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青年。
那青年穿着一身武僧的短打,手中提着一根降魔杵。
他的气息锋锐如刀,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
其实力竟似乎不在那日与石猴大王交手的显圣真君之下!
“阿弥陀佛。”
为首的年轻和尚双手合十,对着黑熊精微微一礼。
声音温和而又磁性。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拜佛求经。”
“路经此山,听闻山中有得道高人。特来拜会一番。”
“还望这位施主行个方便,代为通传。”
黑熊精闻言却是冷哼一声。
“我家仙长正在清修,不见外客。”
“尔等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手中这杆长枪不讲情面!”
他可没忘自己的职责是护山。
更何况这两个和尚来历不明,气息诡异,一看就不是什么善茬。
那年轻和尚闻言也不动怒。
只是微微一笑。
“施主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佛门与令师或许还有一番不小的缘法呢。”
他说着,目光越过了黑熊精,望向了那云雾缭绕的道观方向。
声音不大,却仿佛能穿透空间。
“贫僧玄奘,携弟子惠岸,求见终南山道长。”
“请道长现身一见。”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道观前。
李青云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袖。
“悟空。”
“弟子在。”
“随我去会一会,咱们这位从东土大唐远道而来的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