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寻找能够免费阅读夜风知我意小说的平台

夜风知我意

作者:得安的心绪

字数:140367字

2025-08-13 18:25:34 连载

简介

小说《夜风知我意》的主角是苏惟夏沈知行,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得安的心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职场婚恋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连载等你来读!

夜风知我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周日的阳光透过窗台,在工作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惟夏趴在铺满文件的长桌上,指尖划过打印好的项目提案,逐字逐句地检查着细节。咖啡已经续到第三杯,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顺着桌沿轻轻滴落。

“这里的数据来源需要再标注得更清晰。”沈知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刚接完老周的电话,手里还捏着手机,“张老对民俗数据的真实性要求很高,我们得准备好原始访谈录音备份。”

苏惟夏抬起头,眼底带着熬夜的红血丝:“我已经按时间戳整理好了,存在这个U盘里。”她从桌角拿起一个银色U盘,上面贴着“西溪访谈·原始素材”的标签,“李伯和定胜糕阿婆的访谈重点都标出来了,还有方言翻译的字幕文件。”

沈知行走过来,接过U盘时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两人像触电般同时缩回手,空气里瞬间弥漫着一丝微妙的尴尬。昨天西湖边未说透的心意像层薄纱,轻轻罩在两人之间,让寻常的触碰都变得格外清晰。

“做得很细致。”沈知行率先打破沉默,目光落在提案封面上,“封面用那张芦苇荡的照片怎么样?晨光穿过芦苇的那张,既有意境又贴合主题。”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惟夏眼睛一亮,疲惫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默契驱散了不少,“我找了设计朋友做了几个排版方案,你看看哪个更合适。”她点开电脑里的设计文件,屏幕上瞬间铺满了不同风格的封面设计。

沈知行俯身靠近屏幕,肩膀几乎贴着她的肩膀。苏惟夏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须后水味道,混着咖啡香,形成一种让人安心的气息。他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腹有常年握相机留下的薄茧。

“这个吧。”他停在一个简约的设计方案上,“留白多一点,突出照片本身的质感,文字用烫金工艺,显得正式又不失温度。”

“好,我让设计师按这个调整。”苏惟夏点头,心跳却莫名快了半拍。她刻意往后坐了坐,拉开一点距离,假装整理文件来掩饰慌乱。

沈知行看着她泛红的耳根,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没点破。他转身走到饮水机旁,给她倒了杯温水:“别总喝咖啡,喝点水。”

“谢谢。”苏惟夏接过水杯,指尖的凉意被温水驱散,心里也暖烘烘的。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工作室里的文件越堆越高,却被两人整理得井井有条。提案、数据报表、访谈录音、视觉素材……每一份资料都被仔细分类,贴上标签,码放在专用的文件盒里。

“明天穿什么?”苏惟夏忽然问,手里还捏着记号笔。

“黑色风衣,你说的那件。”沈知行正在给文件盒贴标签,闻言抬头笑了笑,“你呢?还穿上次那件米白色西装?”

“嗯。”苏惟夏点头,“显得正式点。”她顿了顿,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忽然说,“其实……你穿黑色很好看。”

这句话说得又轻又快,像怕被人听见似的。说完她就后悔了,脸颊瞬间发烫,赶紧低下头假装忙碌。

沈知行贴标签的动作顿了一下,眼底的笑意像水波般漾开。他没接话,只是嘴角的弧度怎么也压不下去。工作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空气里却弥漫着甜丝丝的暖意。

傍晚时分,陈默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兴奋:“惟夏姐,沈老师,AR互动原型做好了!你们快看看!”

三人围在电脑前,屏幕上展示着“西溪寻迹”的小程序原型。扫描特定图案就能召唤虚拟水鸟,点击老码头遗址的图片会弹出李伯讲述的历史故事,连界面设计都充满了水墨风格的韵味。

“太酷了!”苏惟夏忍不住赞叹,“陈默你太厉害了!”

“主要是你们的创意好。”陈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过还有个小问题,加载速度有点慢,我今晚再优化下。”

“辛苦你了,注意休息。”沈知行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面谈不用紧张,正常发挥就好。”

送走陈默时,夜色已经浓了。苏惟夏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沈知行忽然叫住她:“等一下。”

他转身走进里间,很快拿着一个小小的绒布盒子出来。“给你的。”他把盒子递给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

苏惟夏疑惑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银色的书签,形状是一片芦苇叶,叶脉上刻着细小的“寻迹”二字,末端还坠着个小小的相机吊坠。“这是……”

“上次你送我马克杯碎片做的书签,我回赠一个。”沈知行的耳根有点红,“找银匠定做的,不算贵重,但……希望你能用得上。”

苏惟夏捏着书签的手指微微颤抖,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心里却暖得快要化开。她抬起头,撞进他温柔的眼眸里,那里映着灯光,也映着她的影子,清晰又专注。

“我很喜欢,谢谢你。”她的声音有点哽咽,把书签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像珍藏什么宝贝。

“明天加油。”沈知行看着她,语气里带着鼓励,还有些没说出口的牵挂。

“你也是。”苏惟夏点点头,转身走出工作室。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沈知行还站在原地,暖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像一座沉默而可靠的山。

“晚安。”她轻声说。

“晚安。”沈知行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睡个好觉。”

回家的路上,苏惟夏一直把书签握在手里。金属的凉意渐渐被体温焐热,吊坠上的小相机在路灯下闪着微光。她想起沈知行泛红的耳根,想起他镜头里温柔的自己,想起西湖边那句“我等你”,心里像揣了颗糖,甜丝丝的。

回到家,她把书签放在书桌上,和那个马克杯碎片做的书签并排摆着。一个银白精致,一个带着裂痕,却同样承载着心意。窗外,沈知行工作室的灯还亮着,暖黄的光晕透过窗户洒出来,像在夜色里点亮了一盏温柔的灯。

苏惟夏躺在床上,却没有睡意。明天的面谈像块石头压在心头,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期待。她拿出手机,点开沈知行下午拍的照片——夕阳下的西湖波光粼粼,她站在湖边微笑,眼神明亮。

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最终停留在和沈知行的聊天界面。她犹豫了很久,输入又删除,最终只发了一句:【明天面谈,一起加油。】

几乎是立刻,对方就回了消息:【一起加油。别怕,有我在。】

看到“有我在”三个字,苏惟夏的心瞬间安定下来。她放下手机,看着窗外那盏温暖的灯光,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微笑。

夜色渐深,杭城的灯火次第熄灭,但总有一些灯为等待而亮着。就像有些心意,虽然没说出口,却早已在悄然靠近的温暖里,慢慢生根发芽。明天的面谈充满未知,但苏惟夏知道,只要身边有沈知行,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苏惟夏躺在床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沈知行的回复。“别怕,有我在”这五个字像带着温度的羽毛,轻轻搔刮着她的心尖。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隐约的车流声,衬得房间格外安静。

她起身走到书桌前,台灯的光晕照亮了并排摆放的两枚书签。沈知行送的银质芦苇书签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相机吊坠随着呼吸的气流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而那枚用马克杯碎片打磨的书签,边缘的弧度被摩挲得格外温润,“自由翱翔”的残字在光线下若隐若现。

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了一下,是沈知行发来的消息:【刚看天气预报,明天有阵雨,记得带伞。】

苏惟夏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指尖在屏幕上敲出回复:【知道啦,你也是。】

放下手机,她重新躺回床上,却毫无睡意。明天的面谈像一场即将到来的考试,让她既紧张又期待。她在脑海里反复演练着汇报的流程,想象着张老可能提出的问题,甚至连回答的语气都在心里预演了几遍。

不知过了多久,睡意终于袭来。半梦半醒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雨夜,沈知行撑着伞站在雨中,眼神沉静地看着她;又仿佛看到了西湖边的暮色,他举着相机,镜头后的眼睛亮得惊人……

第二天清晨,苏惟夏被闹钟叫醒时,窗外果然飘着细雨。她洗漱完毕,换上米白色的西装套裙,化了个淡妆遮盖眼底的青影。站在镜子前,她深吸一口气,看着镜中那个精神饱满的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苏惟夏,加油!”

出门时,她特意带上了沈知行送的银质书签,放进西装内袋里,像是带着某种护身符。走到楼下,远远就看到沈知行站在单元门口,穿着那件黑色风衣,手里拿着两把伞,目光正望着她的方向。

“早。”沈知行的声音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晰,他递过来一把黑色的伞,“雨不大,但还是带着吧。”

“早。”苏惟夏接过伞,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手,两人都像触电般缩回,脸上同时泛起红晕。

“资料都带齐了吗?”沈知行问,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文件袋上。

“嗯,都带齐了。”苏惟夏点点头,“U盘、备份资料、笔记本电脑,一样都没落下。”

“那就好。”沈知行笑了笑,“别紧张,正常发挥就好。就算有什么突发情况,还有我呢。”

这句“还有我呢”像一颗定心丸,瞬间驱散了苏惟夏心底的不安。她看着他被细雨打湿的发梢,忽然觉得,有他在身边,好像再大的风雨都不用害怕。

两人并肩走进雨幕,黑色的伞面在细雨中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雨水落在伞面上,顺着边缘滑落,在两人之间织起一道透明的屏障,却挡不住悄然流淌的暖意。

“对了,”苏惟夏忽然想起什么,“昨天陈默说AR互动加载有点慢,他优化好了吗?”

“早上收到他的消息,说已经解决了。”沈知行点点头,“还发了优化后的测试视频,加载速度快了不少。”

“那就好。”苏惟夏松了口气,“这个AR互动是我们的亮点之一,可不能出岔子。”

“放心吧,陈默的技术你还不放心?”沈知行笑着说,“再说还有我呢,要是现场出什么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

苏惟夏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里的紧张又散去不少。她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沈知行已经成了她可以依赖的人。在她疲惫时,他会递上一杯热咖啡;在她迷茫时,他会给出清晰的建议;在她害怕时,他会坚定地说“有我在”。

走到地铁站,雨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惟夏收起伞,看着沈知行将两把伞叠在一起,动作熟练又自然。

“到了现场别紧张,就当是和老朋友聊天。”沈知行看着她,眼神温柔,“张老虽然看着严肃,但其实很和蔼,尤其欣赏有想法的年轻人。”

“嗯。”苏惟夏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感动。他总是这样,在细节处给她温暖和力量。

地铁到站,两人随着人流挤了进去。车厢里很挤,苏惟夏被挤得微微晃动,沈知行下意识地伸出手,挡在她身前,给她留出一点空间。他的手臂隔着薄薄的衣料传来温热的触感,让苏惟夏的心跳又开始加速。

她低着头,假装看手机,耳朵却悄悄红了。车厢里的报站声、人群的交谈声都成了模糊的背景,只剩下两人靠近的呼吸声和彼此加速的心跳声。

到了站,沈知行护着苏惟夏挤出车厢。站台上的风带着凉意吹来,苏惟夏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沈知行注意到她的动作,脱下自己的风衣,轻轻披在她肩上:“披上吧,别着凉了。”

“不用,我不冷。”苏惟夏想把风衣还给他,却被他按住了手。

“披上。”他的语气不容拒绝,眼神却很温柔,“感冒了怎么参加面谈?我身体好,不怕冷。”

苏惟夏看着他坚持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最终还是乖乖披上了风衣。衣料上还残留着他的体温和淡淡的须后水味道,让她想起了在工作室里靠近时闻到的气息,安心又让人心跳。

两人并肩走向西溪湿地管委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草木和泥土的清香。

“到了。”沈知行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建筑,“准备好了吗?”

苏惟夏深吸一口气,看着他鼓励的眼神,用力点点头:“准备好了!”

她抬手理了理披在肩上的风衣,指尖不经意碰到内袋里的银质书签,冰凉的触感让她瞬间安定下来。她知道,无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她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沈知行看着她坚定的样子,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他伸出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加油,我在外面等你。”

“嗯。”苏惟夏点点头,转身走进了管委会大楼。走了几步,她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沈知行还站在原地,目光温柔地看着她,像一座沉默而可靠的山。

苏惟夏的心里忽然充满了勇气。她对着他笑了笑,转身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大楼。她知道,这场面谈不仅是为了项目,也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些在风雨中相互扶持的温暖,为了那些悄然滋生的心意。

阳光洒在管委会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沈知行看着苏惟夏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微笑。他拿出手机,给她发了条消息:【加油,你是最棒的。】

然后,他找了个靠窗的长椅坐下,拿出相机,镜头对准窗外的湖面。雨后的西湖格外清澈,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只水鸟正在自由地翱翔。他轻轻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画面定格。

他知道,无论面谈结果如何,他们的故事都才刚刚开始。那些在风雨中悄然靠近的温暖,那些未说出口的心意,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暮色像融化的墨汁,渐渐晕染了整个工作室。沈知行看着苏惟夏低头核对资料的侧脸,台灯的光晕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他忽然起身,走到角落的咖啡机旁。

“要不要喝杯咖啡?”他问,手指已经开始操作机器。”

苏惟夏抬头时,正好对上他转身的目光。暖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流畅的下颌线,咖啡机运作的嗡鸣声里,他的眼神比平时柔和了许多。“好啊。”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卷着文件边缘的纸角,“记得放糖。”

“yes madam。”沈知行轻笑,蒸汽管喷出的白雾模糊了他的表情,“上次在咖啡馆加半袋糖的样子,我可没忘。”

这句带着调侃的话让苏惟夏的脸颊瞬间升温。她想起那天在咖啡馆,自己对着策划案愁眉苦脸,沈知行不动声色地帮她续了三次咖啡,连她喝咖啡要加半袋糖的习惯都悄悄记在了心里。这些细微的在意,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温柔的涟漪。

咖啡机“咔嗒”一声停下。沈知行端着两杯拿铁走过来,杯口上还笨拙地插了一片柠檬,歪歪扭扭的样子像个孩子的涂鸦。“听说加片柠檬更有风味,但不知道实际味道如何”,他把杯子放在她面前,耳根有点发红,“将就着喝吧。”

苏惟夏看着杯口的柠檬片,忽然想起父亲以前给她冲奶粉时,总会在上面撒点白糖,说这样“有甜味才开心”。眼眶微微发热,她拿起杯子抿了一口,温热的咖啡甜度刚刚好。“很好喝。”她真心实意地说,“比咖啡馆的好喝。”

沈知行的眼睛亮了亮,像被点亮的星星。他在她身边坐下,两人捧着热咖啡,看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色,谁都没有说话,却有种心照不宣的暖在空气里弥漫。

“明天面谈,张老可能会问项目的可持续性。”沈知行忽然开口,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我整理了几个西溪类似项目的运营数据,放在你电脑桌面的‘补充资料’文件夹里,你睡前看看。”

“你连这个都想到了?”苏惟夏惊讶地看向他,心里涌上一阵暖流。她知道沈知行看似沉稳,实则心思比谁都细腻,总能提前想到她忽略的细节。

“张老最看重项目能不能长久落地。”沈知行的指尖在桌面上画出项目的大致框架,“我们不仅要讲好故事,还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运营逻辑。比如故事驿站的分成模式,小程序的用户留存方案……”

他讲得认真,指尖偶尔会碰到她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战栗。苏惟夏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听着他清晰的分析,心里的紧张渐渐被踏实感取代。这个男人总能用最理性的方式,给她最温暖的支撑。

“对了,”沈知行忽然停下,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急救包,“这里面有创可贴、薄荷糖,还有缓解紧张的薄荷喷雾。明天带上,万一用得上。”

苏惟夏看着那个印着卡通图案的急救包,忽然想起自己整理纸箱时被划伤手指,沈知行不动声色地递来创可贴的样子;想起自己加班到深夜头疼,他默默放在桌角的薄荷糖。这些细碎的温柔,像藤蔓一样悄悄缠绕住她的心。

“你怎么什么都有?”她接过急救包,指尖碰到他的手,这次没有躲闪。

“摄影师的职业病,总习惯带点应急物品。”沈知行的手指蜷缩了一下,声音有点不自然,“以前拍外景时,经常遇到各种突发情况……”

他的话没说完,却让苏惟夏想起他创业失败的过往。那些独自扛着设备在戈壁滩蹲守五个小时的夜晚,那些为了追拍日出凌晨三点爬上山的寒冬,他都是这样自己默默扛过来的吧。心里忽然有点疼,她轻轻“嗯”了一声,把急救包小心地放进文件袋里,像珍藏什么宝贝。

夜色渐深,工作室的文件终于整理完毕。沈知行帮她把资料装进防水文件袋,拉链拉到一半忽然停下:“对了,这个给你。”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小小的别针,形状是只展翅的飞鸟,银色的翅膀上还镶着细小白钻。

“这是……”苏惟夏疑惑地接过。

“上次在文具店看到的,觉得和你很配。”沈知行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明天别在西装上,就当是……幸运符。”

飞鸟别针的翅膀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像在展翅飞翔。苏惟夏忽然想起自己那个印着飞鸟图案的旧马克杯,想起父亲说“跌跌撞撞也要往前飞”的话。眼眶一热,她用力点点头:“谢谢,我很喜欢。”

回去的路上,细雨不知何时停了。晚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得路灯的光晕轻轻晃动。苏惟夏把别针别在西装领口,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却觉得格外安心。

走到楼下,沈知行忽然叫住她:“惟夏。”

她回头时,正撞上他递过来的伞——是把浅蓝色的折叠伞,伞柄上还挂着个小小的相机挂件。“明天可能还会下雨,用这个吧。”他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比黑色的轻便。”

苏惟夏看着那把伞,忽然想起两人初遇时的雨夜,他也是这样撑着伞站在雨中,帮她抬起卡住的行李箱。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那些小心翼翼的靠近,那些未曾言说的心意,都藏在这把小小的伞里。

“好。”她接过伞,指尖故意碰了碰他的手背,这次他没有躲开。

回到家,苏惟夏把别针小心翼翼地取下,和那枚银质书签放在一起。台灯下,飞鸟别针的翅膀闪着光,书签的相机吊坠轻轻晃动,像在诉说着未说出口的情意。她打开电脑,看到沈知行说的“补充资料”文件夹,里面不仅有运营数据,还有他手写的重点标注,字迹工整有力,连图表的颜色都调整得清晰易读。

窗外,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远处暖黄的灯光,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她辗转难眠的孤独和恐惧,都在这悄然靠近的温暖里,渐渐消散了。

她拿出手机,给沈知行发了条消息:【资料收到了,谢谢你。早点休息,明天一起加油。】

很快收到回复,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却带着沉甸甸的力量:【晚安。】

苏惟夏躺在床上,指尖摩挲着手机屏幕上的“晚安”,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明天的面谈充满未知,但她知道,只要身边有沈知行,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那些在细节里滋生的情意,那些心照不宣的温暖,都会成为她最坚实的铠甲。

夜色温柔,星光璀璨,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