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夏军败牛口
中午时分,北岸刘黑闼兵败的同时,夏军终于撤了“却月阵”,秦王一块悬石落地:此乃天意不亡我大唐啊!又见夏军偃旗息鼓,窦建德一伙高官消失在夏营中,军士们各自生火做饭,在河岸担任警戒的军士累了,也纷纷坐地休息。许多军士跑到汜水河边饮水。他知道攻击时机到了。为了使突袭更具突发性,缩短敌我之间突袭距离,尽可能减少前沿阵地——河边上坐地休息的夏军警戒士兵反应时间,他下令身边仅有的100多名军士由秦叔宝带队到汜水河边饮马,身边只留了几员猛将。
秦叔宝不解其意,问道:“秦王是何意图?”
李世民这一招,采用的是变色龙捕食原理,小心谨慎尽可能接近猎物,到了最佳距离,突然迅猛地伸出舌头把猎物卷进嘴里。他指着不远处的汜水解释道:“隐藏瓮城的3000军马,离我们有两百步,我们到汜水河边,也有两百步,如在这段距离发起进攻,河边500警戒夏军还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组成横排战阵阻挡我们,同时也为大营组织大队反击提供足够时间。我叫你饮马是假,实则让你尽可能接近夏军,突然发起攻击,使他们没有反应时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破河边军士的阻挡;瓮城里的伏军再尾随冲杀,直捣他中军大帐。”
秦叔宝明白了秦王的用心,点头以示理解。
秦王又吩咐道:“看我红旗一挥,你率士兵立刻冲过河,我背后瓮城里的3000军马也突然杀出,尾随而来。”
秦叔宝会意,把手一挥,100多名骑兵翻身上马,就要向汜水河前进。
秦王急忙叫停,对秦叔宝说:“全部下马,手里不要拿兵器,空着手,不要列队,牵着马显得漫不经心去河边,边走边吃干粮。这样,河对岸警戒夏兵看见你们缓辔前行,边走边吃东西,以为你们去河边饮马喝水,就不会戒备。如果你们骑在马上拿着兵器前进,他们就会警觉防备,极有可能未到河边就会被乱箭射杀。”
秦叔宝觉得秦王考虑得周密,确实在理,打心眼里佩服,便叫马上的骑兵全部下马,兵器放在鞍上顺手处,一个个牵着马,吃着烙饼,拎着水壶,队形散漫,三三两两,慢悠悠地向汜水河边走去。
汜水河对岸警戒的500名夏军,看到100多名唐军牵着马,吃着烙饼,拎着水壶,乱糟糟地向汜水河边走来,知道他们是前来饮马喝水,人又不多,也不在意,任他们来到河边喝水,没人搭理。
秦叔宝叫士兵们沿着河岸排开饮马喝水。为了更进一步麻痹对岸的夏兵,他灵机一动,叫士兵把手中烙饼扔向对岸的夏兵。折腾了一上午,夏兵也饿了,接在手中便吃。大家都是士兵,谁给谁有仇,不过各为其主,自然也就没管唐兵河边喝水,索性把武器放在地上,完全放松了警惕。秦叔宝悄悄传令做好准备,备好弓箭,只听号令,先用弓箭射倒对岸士兵,旋即翻身上马,再冲过汜水河,直冲夏军中军帐。士兵们会意,悄悄做好了冲击的准备。
李世民在后面看得真切,示意身边的几员猛将翻身上马,自己同时也翻身上马,把红旗一挥,高喊一声:“任它巨浪滔天,兴亡在此一战!我等不生即死,狭路相逢勇者胜,冲啊!”率领众将,直冲汜水河东岸。
刹那间,河边饮马的100多名唐兵一阵乱箭射向对岸毫无防备的夏军。几百警戒夏兵转眼间死的死,伤的伤,没伤的爬起来便跑。唐军立即翻身上马,恰似下山猛虎一般,拍马冲过只有十来步宽的汜水河,向夏军大营猛冲。
郭孝恪和薛收在虎牢关上看得真切,挥着红旗厉声高喊:“冲啊!冲啊!”顷刻间,瓮城的遮挡布帘“呼啦”一下拉开,里面的3000伏兵,齐声高喊玄甲军军威“狭路相逢勇者胜!”呼啸着冲了出来,紧跟着前面奔跑的李世民等众将领,恰似排山倒海一般,直扑汜水河东岸。
大营中,正在吃饭的夏军,听得喊杀声骤起,不知是怎么回事,站起来观望,但见唐军铁骑迅猛地冲了过来,哪里还来得及抵抗,扔下饭碗,撒腿便跑。唐军铁骑冲进夏营,恰似摧枯拉朽一般,同时又打起了攻心战,口里高喊:“夏军败了,夏军败了,夏军败了!”
王君郭熟知中军帐的具体位置,领着秦王、尉迟敬德、程咬金、杨威武、白仕让、史大赖等诸位猛将,绕过树林,成弧形向窦建德的中军大帐猛冲过去,一路上,见兵就砍,见将就挑。那夏军士兵,虽然数目庞大,但失去了将帅的指挥,无法组织起来进行有效抵抗,恰似汤浇蚁穴一般,四处溃散。
窦建德中军帐,众文臣武将聚集,刚商讨完下一步战略部署。窦建德对战略部署进行了调整:正面佯攻掩护北岸目的已经达到,北岸得手后,利用对方马匹丢失无骑兵可用,军心不稳慌乱之际,同时在正面化佯攻为强攻。吃过中午饭后,马上把散布在沿河20里佯攻的兵力收拢,一鼓作气攻下虎牢关。众文臣武将一致认为此大战略谋划精辟,待吃过午饭后大干一场。心情振奋的众大臣刚退出中军帐,突听杀声四起,周围一片混乱。众大臣堵在过道上不知所措。窦建德慌忙出帐看究竟,但见数不清的夏兵四处乱窜。
一牙将急忙挤开散朝的人群,大声向窦建德禀报:“夏王,唐军大队人马杀过汜水河,直奔中军帐而来!”
诸大臣大惊失色,挤在过道上不知所措。窦建德抽出宝剑,急令众将抵抗。无奈众将集中在中军帐,远离各自掌控的部队,军令来不及下达,不能迅速聚集兵力。不远处,大将高雅贤还有些头脑,急招呼张青、董康卖等合在一起,又调集中军帐不远处500名骑兵前来抵挡,无奈刚散朝的大臣们挡在过道上不能前进。窦建德急令大臣们让道。大臣们刚散开,李世民已经率领诸位猛将冲过来。高雅贤等夏将只好拼力向前阻挡,保护窦建德后退。
李世民见那么多的夏军大臣、将军云集在中军帐外,说明夏军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心中大喜,此乃天助大唐,窦建德天命当绝:这么多将军离开了自己的部队来开会,部队没人指挥,犹如一盘散沙,正好各个击破。他扬起弓箭厉声高喊:“兄弟们,弓箭侍候!”旋即张弓搭箭,专挑夏军将领猛射。
主帅一马当先,唐军勇气倍增,齐声呐喊,拉开满弓,一阵狂射。那500仓猝应战的夏军骑兵怎能抵挡拼死一战的唐军凌厉攻势,几百名夏军骑兵顷刻间被消灭大半。高雅贤、张青、董康卖等夏将见李世民亲率唐军诸多猛将直扑过来,箭如雨下,为保夏王撤退,不得不举起盾牌低挡飞箭,才挡片刻,见自己的骑兵死的死,伤的伤,没伤的皆尽逃散,自知难以支撑,拍马便逃入乱军之中。
此刻,整个夏营中,杀声四起,喊声震天。那勇猛的唐兵,没有任何退路,不胜则死,求生就必须奋力拼杀。但见一个个挥动砍刀长槊,见兵就砍,见将就挑,没有半点犹豫。那气势,一个个恰似凶神下凡,恶煞出界,精怪追魂,厉鬼发难。整个夏营,骤然间阴风惨惨,煞气冲天。没了将帅指挥的夏兵,受到凶猛如虎狼的唐军突发攻击,恰似蝼蚁一般,在营帐之间抱头乱窜,跑得快的,躲过杀戮,跑得慢的,顿成刀下之鬼。唐军众将士按照李世民事先吩咐,边杀边喊:“窦建德已经被擒获,夏军士兵放下武器者不杀,尽可往牛口方向逃命。”
夏军士兵听到这一呼喊,纷纷扔下武器,尽往牛口方向跑,愈跑愈多,渐渐汇集成潮水般的趋势往牛口涌去。
驻守在牛口的1万夏兵,眼巴巴地等待北岸刘黑闼夺得马匹后升起狼烟,他们好渡过黄河变成骑兵,直捣孟津渡。哪晓得等了半天,狼烟没看到升起,却看到北岸战马乱窜,因河面宽阔看不清楚人,不知是怎么回事。他们哪里知道,黄河对岸的8000骑兵已经被徐懋功打散,此时刘黑闼正在几里宽的黄河对岸抱头痛哭。他们正在疑惑,突见虎牢关方向喊声如潮,渐渐地看到乱军潮水般地涌过来,口里直喊:“夏王被擒,夏军败了,夏军败了。”
守将范愿听说夏王已经被擒,知道大事不好,也没有时间做调查研究辨别真伪,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唐军杀来,哪里还有心组织抵抗。又见左仆射齐善行带着窦建德夫人曹氏及众女眷惊慌失措向牛口逃来,想是夏王真的被擒了,更无心组织人马抵挡,急忙向守军挥手:“逃命去吧!”说话间,自己带头奔向黄河。主将都逃了,还有何话可说,纷纷奔向黄河。霎时间黄河水面上,浅起水花一片。河边上,踩着松软的泥沙,晃晃悠悠的人群,尽是逃亡的夏兵。
这时候,被宇文士及向南引走的一千多骑兵,看到后面大营动摇,喊声四起,知道中军大营出事,大将曹湛慌忙勒马回返勤王。宇文士及知秦王冲击中军大帐得手,急忙挥着手中铁锤喊道:“秦王已经得手,我等建功立业,正待此时,杀过去!”话音落,率领300名唐军骑兵冲向汜水河东岸,追鸡赶鸭一般,把没了将领统率的夏兵往牛口撵,又按照秦王事先的吩咐厉声高喊:“窦建德已经被擒,夏军士兵放下武器不杀,速往牛口方向逃命。”
这1千多名骑兵,在大将曹湛的率领下,骑着马向中军大营跑,跑着跑着,往牛口方向逃亡的士兵愈来愈多,恰似潮水一般。连马都转不过身了,无法回头与追赶的唐军交战。后面追赶的唐军举起弓箭一阵狂射,一大批夏军骑兵应声而倒。唐军骑兵又在后面高喊:“下马者不杀!”夏军骑兵眼见得大批骑兵被射下马来,又听到唐军骑兵喊下马的不杀,纷纷跳下马来,跟着逃命的步兵,往牛口方向涌去。曹湛看到众多骑兵都跳下马卷进了滚滚的逃难大军之中,唯有自己还骑在马上特别醒目,成了唐军骑兵的众矢之的,继续高高在上,岂不万箭穿心,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也跳下马,钻进了逃难的洪流中。一千多名夏军骑兵,就这样被宇文士及的300名骑兵打散了。
此时,窦建德并没被擒,率几十个亲兵侍卫退到东坡抵挡了一阵,无奈兵败如山倒,属下各自逃命,无论他怎么挥舞宝剑狂喊抵抗,已没人听他发号施令了。他不得不骑上马随波逐流朝牛口奔逃,冷不防手臂中了一槊,宝剑掉到地上。幸好大将董康迈赶上,截住刺槊唐军厮杀,救了他性命。他奔到牛口,面对宽阔的黄河,只见逃兵乱涌,被马踏死的,陷入泥坑呼救的,坐在河岸哭爹喊娘的,在水深处张臂奋力凫水的,整个牛口乱成一片。上游处,徐懋功、瞿长孙又率100名唐军手持弓箭往下赶。夏兵见黄河上游也赶来了唐军,犹如惊弓之鸟,纷纷往下游溃逃。窦建德看着眼前的败局,知道已无力回天,突然想起前不久那牧童唱的童谣“豆入牛口,势不得久”,这才想起,那“豆”字与我窦建德的“窦”谐音,难怪刘斌说这里犯凶兆,今日有此败,岂非天意啊!想到此,正待要打马涉水过河,那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竟一脚失蹄,跪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他禁不住哀叹道:“此乃天亡我也!”中槊的手臂又疼痛起来,正要弃马跟着乱兵凫水北逃,殊不知逃命时忘了学司马懿扔掉金盔金蝉脱壳,也可能是过惯了节俭日子舍不得扔掉价值千金的黄金甲,甚是惹眼,被不远处寻找大人物邀功的扬威武、白仕让瞅见,料定他是个角色,一个挥舞狼牙棒,一个挺起方天戟,拍马前来取他。
白仕让马快先到,举戟要刺,窦建德慌忙喊道:“不要杀我,我是夏王也。保我性命能使你富贵。”
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窦建德,真乃天上掉馅饼,活该他俩捡个便宜,夺得大功。白仕让,扬威武二将欣喜若狂。既如此,便将窦建德绑了,带着他去见秦王。
虎牢关外,大战接近尾声。只有零星的搏杀还在进行。汜水河边的旷野上,刀枪乱扔,战旗歪斜,车辕脱轴,战袍挂枝。汜水河边,尸骸遍野,血水殷殷,战马乱跑,帐篷伏地。到处是受伤军士的痛苦哀号,垂死挣扎的战马的嘶鸣。汜水河中,倒在水中死去的士兵不计其数,没死的军士浑身是血,在岸边挣扎呼救,惨不忍睹。恰逢狂风一吹,飞沙走石,整个虎牢关外,刹那间昏天黑地,犹如人间地狱,恰似数不清的亡灵不愿离开已经脱离的躯体,阴魂不散,在原野上哀号悲鸣。
李世民一手握剑柱地,伫立在汜水河岸边,像根木桩一般直立不动,狂风吹得他衣袂斜着飘动。望着眼前的惨状,他心情沉重,眉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几许无奈。打了多年的仗,从没有哪一仗像此仗那么凶险,可谓一战定乾坤。中华三雄鼎立的局面基本上已告结束,未来的中华,将统一在大唐的旗帜下,多年的愿望几近实现,下一步,自己作为中华的顶梁柱,中华的未来将何处去?他在思索……突然,他发现不远处有几十个唐兵在追杀十来个夏军。夏军士兵仓惶往汜水河奔逃。眼看追兵临近,离李世民只有十几步远、一辆破损的战车旁,快速爬过来一个满头是血的夏军老兵,他不停向秦王叩头,声音悲切地呼喊哀求:“秦王啊,你发发慈悲,下令士兵不要杀了啊,可怜可怜我的孩子吧!”说完不停叩头。
秦王先是一愣,继后扔掉宝剑,弯腰扶起老兵。
老兵满脸泪水,指着追杀夏军的唐军哀求道: “那里面有我的儿子啊,你给我留一个根苗吧。我们本是老实的庄稼人,不是天生的暴民,是被隋炀帝的贪官污吏逼得没法,才跟着夏王造反的阿。我们素来无冤无仇,为什么要这样相互残杀阿!秦王啊,不要再杀人了……!”
听到老兵的哀嚎,秦王心里一震,急忙招呼追赶的唐军:“不要追了,放他们一条生路!”
唐军停止了追赶。
老兵继续哀号道:“秦王啊,都说你武功盖世,天下无敌。今日之战,已令世人胆寒,这个世上已没有人能够与你争雄了。这样杀戮下去,天下何时安宁?秦王啊,难道这个天下非要动刀动枪才能解决问题吗?难道就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争端吗?那么多生灵好不容易来到世间走一遭,片刻工夫一生就完结了,多不公平哪!你何不罢却刀兵,多积德行,让天下人打心眼里信服你啊!秦王正当以仁德服人,那才是百姓心中的阿弥陀佛啊!”
秦王听到老兵这番话,内心震动,望着遍地尸骸,面有愧色,脸面发烧,仰天长叹一声,对老兵说:“大伯,我李世民也不是天性好杀,实在是迫不得已。我再也不想杀人了,真的不想了。你带着你的儿子回家去吧。”
老兵再次叩头。李世民将他扶起。老兵迈着踉跄的步子,向汜水河边走去,追赶儿子。
李世民望着老兵远去的背影,反复回味着老兵的话:以仁德服人,那才是百姓心中的阿弥陀佛啊……
郭孝恪已将窦建德建在树林后面的中军大帐收拾停当,暂作栖身处,前来请秦王入帐主持善后事宜。
秦王应诺,大步入帐,责令薛收备好功劳簿,将各位将士功劳记录。众位将军纷纷汇集在中军帐禀报战功,个个脸露杀气,也不知有多少性命葬身于这些职业杀手的刀枪之下,一个个忙着脱去浑身血污的铠甲,那神态表情,恰似那屠宰场上刚宰杀完牲口的屠夫。
扬威武、白仕让将窦建德带到大帐。看到他俩逮到头号人物窦建德,简直爽呆了。众位将军脸露羡慕之色。尤其是尉迟恭,暗自寻思:这等好事,如何我没碰到?羡慕地张着大着嘴巴追问白仕让:“白面书生,哪里逮到的?”
喜气洋洋的白仕让觉得此话羡慕中带有几分遗憾,便戏谑道:“黑炭头,心理不平衡阿,就在牛口河边上。莫非你想去再逮一个来?”
众将知道白仕让在耍弄黑炭头,大笑不止。
白仕让和扬威武将窦建德推进中军帐。窦建德怒眼圆瞪,立而不跪,傲气尤存。
李世民看着个头高大,瞪着大眼睛的窦建德,毕竟窦建德名声在外,既已成阶下囚,也不想过分难为他,遂令将士为他解下绳索,对他说:“我自己率兵讨伐王世充,关你何事?你却偏要来凑热闹,那么远跑上门来,与我刀兵相争,弄得如此狼狈。”
窦建德听秦王的话意中只有责怪,并没有杀他的意图,心情安定了下来,答道:“我不前来与你交战,你也会远道而来到我地盘上与我争斗,莫如前来一决雌雄。”
窦建德乃一世英雄,今日被擒,依然话语朗朗,颇有男子汉的骨气。既已决出高低,窦建德想必已经难受死了,李世民是个胸怀宽广之人,也就不想再奚落他了。
正值此时,尉迟恭推着祭酒凌敬走进来。尉迟恭指着凌敬道:“这臭书生嘴硬,死不服输,还说输的不是他,是夏王不听他的计谋,安有今日之败!还说什么我谋你在先安能算败。”说完,又向凌敬呵斥:“跪下!惹我性起,打你脑浆迸裂!”
凌敬昂起头来,硬是不下跪,朝着秦王喊:“士可杀,不可辱!有甚可骄傲,本官从未败你,安肯下跪!”
秦王诧异,败军之将,竟敢如此藐视本王,其理何在?厉声责问道:“你今已被我擒,怎说未败?”
凌敬昂头答道:“我军兵临虎牢之初,我就看出你在虚张声势,劝说夏王攻城掠地皆应乘军威正盛,一鼓作气强攻,如依我此言,你是一败也;后来,我又劝夏王放弃虎牢,过黄河翻太行直捣你老巢山西,效仿孙膑围魏救赵,围点打援,擒你于返途。众将斥我资历不够,一介书生、妄谈军机大事,群起攻之;夏王也不听,反而要乱棒将我逐出大帐。如依我此计,你是二败也!任依一计,恐怕今天被擒的正是你小秦王了!”
李世民听了大惊,问窦建德:“可有此事?”
窦建德羞愧地点头:“正是、正是。”
李世民没想到夏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依然能从容应对,除了谋划出令人颤栗的“牧马计”的刘斌外,还有此等熟知双方势态,采用与自己同样思路,出奇谋长途奔袭自己老巢,再围点打援的凌敬。自己险些死了几次了却还不知。窦建德有良谋不用,岂不是天助我大唐也!禁不住仰天长叹:“如依你谋,我军休也!可惜明珠暗投了。”
尉迟恭听凌敬说的计谋险些毁了三军,大怒道:“看不出你个白面书生用心如此险恶,定要叫你吃我一鞭!”举鞭要打,秦王厉声喝住:“敬德住手,不得造次。”
薛收听了凌敬的讲话,将心比心,感叹不已。庆幸自己遇到了明君,方才没有像凌敬一样落得被擒的下场,遂放下手中记功劳簿的笔,转出文案,跪在秦王跟前,抱拳作揖道:“凌敬当初处境与我和郭孝恪相同;所不同的是,正确意见没得到明主支持,反被窦建德及众将否决,才落得如此下场。我与郭大人算三生有幸,得到秦王赏识,支持我等主张,方有今日之胜。如秦王当初也像窦建德那样嫌我等一介书生,资历、地位皆不如重臣,故而不采纳我等忠言,我军恐怕也没有今天。恳请大王重用如此刚直不阿、胸怀韬略之士,断不可杀之。”
郭孝恪也深有同感,跪地求情。
尉迟恭不悦,喝将起来:“累出计谋毁损我军,不杀就算便宜他了,还想得到重用,情理不合!”
薛收争辩道:“将军此言差也!当年晋文公颠沛流离19年,回到晋国当国君,有人来报说,寺人披求见。晋文公一听这个名字就火冒三丈,对来人喝道,‘你告诉他:骊姬谗害我,你当帮凶在屏风后面用箭射我;又追杀至蒲城,献公让你过一夜到,你当天就到了;我逃到狄地与狄君在渭河边打猎,你又奉惠公之命到渭河边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到,你生怕杀不了我,两天就赶到了,追得那么急,逼得我仓惶出逃,翻墙时,你砍掉我的衣袖,砍掉的那只袖子都还在。我与你无冤无仇,你却屡次加害我。我不找你算旧帐就算是放你一马了!你回去好好想想,还有脸来见我吗!’寺人披在帐外听到晋文公的大声喝斥,也高声回答说:‘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了为君为臣的道理,所以来见你;但看来你还不知道,那我又不得不离国出走了,而你也又要遭难了。事君不贰是为臣的本分,对臣不以感情好恶而决定取舍才是为君的原则。君要像君,臣要像臣,这是明训。能将这条明训贯彻始终,才可以做臣民的君主。在献、惠二公时,你是何人,与我有什么相干?他们要害你,作为他们的臣子,为君除掉仇人,是我应尽的责任,怎能怪我?难道你忘了历史上明君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故事?伊尹流放太甲而使太甲终于成为英明的君王,管仲为了公子纠,箭射桓公小白。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为相,使桓公成就霸业。今天你的气量怎么这样狭窄?我是一个因罪受过刑从地狱走出来的人,已经无所畏惧了。你不见我,终有一天会后悔的’。晋文公听了此言,立即出来见寺人披。寺人披当即把吕、冀等人纵火谋害他的图谋讲出,使晋文公及时知道了政敌的阴谋,重用了寺人披严加防范,才控制住了局面,后来终于使晋文公成为霸主。历史可鉴,抛弃旧怨,任用贤良,才是明君应有的胸怀。”
薛收朗朗一番话语,说得尉迟恭哑口无言。
秦王觉得薛收说得在理,何况,他比任何人心里都明白,此战如若不是郭孝恪、薛收二位谋臣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并尽心出谋划策,即便是自己有三头六臂,也是独木难支啊!尤其是想起薛收、郭孝恪为杀王妃一事竭尽忠诚、痛哭流涕那一幕,其赤诚忠心更是天日昭昭,令人感动。他眼噙泪,屈身扶起两位谋臣,深有感触地说:“尔等良苦用心世民岂能不铭记在心。依二位大人所奏。”又对尉迟恭道:“尉迟将军,快给凌祭酒松绑,事后定要重用。”
尉迟敬德依然不悦,但也无可奈何,给凌敬松了绑。
秦叔宝又将中书刘斌带进来。秦叔宝见他年纪大,没有捆他。刘斌虽已被擒,但面无惧色。秦叔宝喝其下跪。刘斌笑着对秦王道:“尔乃我手下败将,我胜你在先,岂有向你下跪之理!”
早闻其名,不见其人。众将士听说此人就是谋划“牧马计”险些要了三军性命的“小范缜”谋臣刘斌,都像看稀奇似的前来观望。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从相貌上看,个子矮小的刘斌,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貌不惊人。
秦王已经听王君郭说了,斩杀王妃就是他的主意,故对刘斌怀恨在心,看不顺眼,怒斥道:“何出此言?”
刘斌虽已被擒,神色未乱。虽然自己输了,也要让自己的对手明白自己胜在前头,青史落笔,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否则,输得一无是处,岂不遗臭万年,便晃着指头,侃侃而谈:“夏王斩王妃时,我用心理战激你出关,你明知是圈套却硬是来钻了,由此可见我的心理战已稳操胜券。当时我众位将领离你只有几步,如果夏王按照我的预定计划红旗一挥,众位将领打马直奔你的关门,你的几位大将抬着你跑,必然跑不过我铁骑。我的众位大将先跑到关门封住你的退路;我后面的大军掩杀过去将你团团围住,你早就被擒了,岂有今日之张狂!”
刘斌的话激怒了薛收,他气得在案上捶了一拳,指着刘斌厉声责问道:“既如此,为何窦建德不挥红旗?”
窦建德脸有愧色,小声地说:“我见秦王为那女子舍命相救,看那女子被斩后,哀嚎痛哭,自觉过份,于心不忍。”心里却在想,早知如此,我那红旗一挥,乾坤就颠倒了,哪有你们今天的趾高气扬。
薛收指着刘斌道:“听到没有,连夏王都觉得过分了。我当时看得真切,你们所有大将呆若木鸡。说明什么?你们都被秦王的义举感动,良心上过不去。秦王当时失去了理智,却用道义征服了你们的良心。这是义胜!正所谓‘天生德于予’此乃天佑我秦王!那女子确是王世充派来给你们报信的王妃,秦王不但不杀她,还怕我们众位大将杀她,亲自护送她出关。你们不辨真伪,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斩首,本来是你们心聋目盲,关我秦王何事。他敬其情怀灿烂,舍命来救,眼睁睁地看着被你们斩首,痛心疾首,几乎失去理智。我问你,世上有这样的仁义之君吗,你何胜之有!”那薛收愈说愈激动,说到最后,使劲跺脚。
郭孝恪补充道:“王妃的报信句句是真。我军确实只有3500军马!”
听了郭孝恪的话,窦建德大惊失色:“3500军马!?”随后气得使劲晃动了几下脑袋,后悔不迭。又一声长叹,用庄稼人常说的一句话自责道:“我13万大军竟败你3500军马之手,此乃天命当绝。霉运来了躲都躲不脱!”
刘斌默默无语,暗自惊叹对方诈术之高明。片刻,又直视秦王道:“老夫输得不明不白,有二事讨教:其一,老夫并非木纳,知道你诡诈,一直在防备你突袭。移师汜水前,老夫力谏危害性,夏王不听倒也罢。移师汜水后,老夫又布下天罗阵,埋下震动缸,对阵时又布下‘却月阵’,意在防范你突袭。我建了两个假中军帐,真的中军帐有树林掩护,也意在防你突袭。你何以事先得知我中军帐准确位置,早早通盘谋划,那么迅猛直奔而来?其二,虎牢关门狭窄,何以你们大军冲出那么迅速,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令我河边军士来不及阻挡?”
站在旁边的王君郭大笑起来,几把扯掉粘上去的假胡须,对刘斌说:“中书大人,你看我是谁?”
刘斌定神一看,脱口而出:“王葫芦?”
秦王听到刘斌叫王君郭为王葫芦,觉得不舒服,为了肯定王君郭的特殊功绩,让刘斌不要小瞧他,大声说:“你休要小看他。此乃我大唐此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王君郭,哪来什么王葫芦。”
众将皆嬉笑王君郭获得了个王葫芦的雅号。
王君郭听到秦王如此抬举他,喜不自禁,装憨卖傻在夏营呆了一个月余,也该话语高调,出几口恶气了。再说,作出的功劳也应该当众显摆一下,正所谓,三教九流缺一不可,免得众将小看自己。他指着凌敬对刘斌道:“你啊,就是小看了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本事。这还得要感谢凌祭酒。他给士兵讲述周幽王千金一笑,点起狼烟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使我受到启发。我便触类旁通,在中军帐背后点起了狼烟,给秦王指示了中军帐位置。再告诉你,你精心谋划的‘牧马计’也是我告诉秦王的。还有,那晚怂恿你们移师汜水,也是我存心捣鼓的。不过,说句实话,差点被你看穿,吓得我直冒冷汗啊。”说到这里,猛拍脑门:“糟啦,夏王赏我的100两银子忘了带走,可惜,可惜!”说完又转向秦王一本正经地说:“秦王,你得补偿我啊,这可是提着脑袋当球踢换来的啊!如果不补偿我,下次打仗再要人当细作你找别人,要不抓阄也行。谁运气不好谁去,多这样惊吓几次命都要少活几年。”
众将听了王君郭像说书一般的讲话,又听他说损失了100两银子,乐得又是一阵笑。
秦王也忍不住好笑,戏谑道:“贼头,到手的银子你自己事先不准备好,忘了带走,关我何事,又不是我拿了你银子,找我要账,理由何在?”
王君郭见秦王要赖账,急忙申辩:“100两银子那么重,当时我要去牵马逃跑,怎么好带阿?如果不赶紧跑回给你报信,岂不误了军机大事?我这是在舍己为公啊!”
秦王“嘿嘿”直笑,又道:“你这贼头,立下大功,以后还愁没银子花,100两银子也值得你计较?”
王君郭听了分辩道:“咋不计较啊,100两银子也不是个小数目,哪里还捡得到不成。”
秦王大笑,点头承诺道:“加倍偿还,满意吧?”
王君郭乐呵呵地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众将乐得哈哈大笑。都说王君郭挣银子有方,片刻功夫又多挣了100两,定要王君郭做东打酒喝。王君郭乐得直点头,说完事后务要请大家好酒好肉大吃一台。
刘斌瞅了王君郭一眼,心里暗想,我一直就对此人看不顺眼,果然是个祸害,难怪火牛阵后,他要竭力诓我军移师汜水,真是步步下套,居然没有被我识破,栽在他手里。军中有此蛀虫,自己的动向尽在对手掌握之中,岂能不败。他叹了口气,感触颇深地说:“遣谍卧底谋在先,胜败早定何须谈。老夫无言了。”
薛收觉得瓮城藏伏兵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本想告诉刘斌详细经过,转念又想,给他留个悬念,让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对手自己琢磨吧,便戏谑道:“至于我数千军马为何能够突然从只有一道几米宽的关门冲出,居然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扑向你们,那就不讲了。你到死都想不通。”
殊不知刘斌却几声冷笑,指着薛收道:“你休要自鸣得意。你那瓮城是掩人耳目,实则奇门遁甲。老夫也曾想过有可能是隐藏伏兵,只是被‘门’这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挡住了思路,才没有深入去分析。老夫现在已经悟出,你那瓮城城墙是用布帘造的假。你的创举在于你巧妙地解决了‘门’的羁绊,化‘死门’为‘活门’乃至‘无门’,既能遁迹藏形,而又能成横排战阵,潮水般突然涌出,形成强劲的冲击势头,赢了老夫。但你也不可否认,你那‘奇门遁甲’得以成功的前提——挖土填袋筑城,是受了我的启发。甚至可以说,是我的创举成就了你的功业。”
刘斌的话概括精辟,挖土填袋临时筑瓮城,确是受了刘斌的启发。虽然自己打败了对手,但承认自己借鉴了别人的智慧也是理所当然。薛收抱拳向刘斌作揖道:“承蒙教诲,不胜感谢!”既然别人已经看透,自己已承认别人高明,自然无话可说了。
看到对手当众认可了自己的高明之处,刘斌脸上微微一笑,也算是得到了一点心理满足。
提起王妃李世民便痛心疾首,他责问刘斌:“那王妃为解救洛阳,舍生忘死,何等忠烈。我李世民生就男儿之躯,自叹不如。我不忍杀之,放其出关。尔等用她来诱我,我既出,以命相换,为何还要杀她?我今本该将你碎尸万段,念你近‘耳顺’之年,不杀你。我知你满腹经纶,颇有韬略,布阵得体,谋划有方,时时令我战战兢兢,若临深渊而御朽,确有诸多可取之处。但我觉你胸中只缺‘仁义’二字,回去好好关门读书,颐养天年,休要再到世上滥杀无辜,惹天下人戳背脊骨!”
刘斌并不认为自己斩王妃与李世民在战场上杀人无数有本质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抗辩道:“两军交战,你死我活,能使的手段都可使,正所谓兵不厌诈,没有‘仁义’可讲。老夫倒要向你讨教:老祖宗遗留下来这么大片疆土,那一寸是靠‘仁义’争来的?宋襄公自诩仁义之师,旗子上写有‘仁义’二字,为显示自己是仁义之师,打仗要正大光明,不愿乘对手渡河时半渡击之,够仁义了。结果反被不讲仁义的楚王耍诈击败,仁义大旗都被夺了,闹出千古笑话。活生生的例子,夏王对你仁义,没有按我的预谋挥动红旗指挥大军擒你,方有今日被擒之落魄!”他说完这番话后,觉得自己谋划周密,明明已胜却败得如此冤枉,10多万大军竟葬送在几千军马手中,脸面失尽。又被李世民羞辱,顿觉无地自容,生不如死,气得一头撞向薛收写字文案,撞得满头是血,倒地昏死。
李世民慌忙招来军医,几个侍卫将他抬了出去。
诸多将军皆有擒获,一一报将上来。程咬金擒得高雅贤,宇文士及擒得曹湛,史大赖擒得董康迈,王君郭擒得张青,个个兴高采烈。这时候,徐懋功、瞿长孙走进帐,跪于秦王跟前。
徐懋功态度诚恳,语气谦恭:“请秦王恕我等大罪。”
李世民诧异道:“尔等率100名兵士,不但阻挡了刘黑闼的8000夺马骑兵,还另谋良策,将其驱散,为虎牢关正面攻击消除了后患,已建奇功,何罪之有?”
徐懋功讲明缘由:“我等放走了刘黑闼,岂非大罪。”
原来如此,李世民觉得是小事一桩。他以为刘黑闼是逃脱的,心里暗想,窦建德我都擒获了,你个刘黑闼又能逍遥几时,便安慰道:“即便逃走也不为罪也。本王当初只望你100名军士,能拖住刘黑闼的8000锐骑,已是奇迹;你用计将其打散,为我南岸正面进攻剪除了威胁,才使战斗进展得如此顺利,更是奇上加奇,功上加功;本王安能还奢望你再擒获刘黑闼。逃就逃了吧,懋功、长孙请起,此事不足为谈。”
徐懋功见秦王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补充道:“不是逃的,是我等故意放他走的。”
李世民觉得诧异:“喔,为何要放走刘黑闼,却不押解来邀功?”徐懋功胸怀宽广,带兵打仗,向不邀功,即便有战功,也尽让下属领赏,这是众所周知。但即便不为邀功,刘黑闼乃夏军赫赫战将,也理当捉拿归案啊。
徐懋功犹豫了一下,讲出实情:“夏王斩王妃时,秦王失去控制,只身冲向夏营。我等强行抱住往回跑。那刘黑闼当时离我们只有几步,如要率众将前来抢夺,或率众将驱马前去封住关门,断我后路,我等俱死也。他当时呆立不动,显然是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加害,我等才得以脱逃入关。自古大丈夫有恩必报,所以,我擅作主张,还了他个人情,放他走了。”
秦王沉吟片刻,内心感动,徐懋功有如此情怀,其实是在为自己还人情债啊,这是仗义之举,感谢还来不及呢!禁不住点头叹曰:“懋功放得好!此乃义举,何罪之有?我李世民有今日之胜,全仗各位将军谋臣肝胆相照,处处为我着想,有尔等大丈夫协力同心,乃天赐洪福于我。天下安能不尽归大唐!”说完,躬身扶起徐懋功和瞿长孙。
听了秦王这一席话,众谋臣武将无不感概万千。
程咬金走进来道:“秦王,夏军十几万兵士,斩杀一万余,溃逃数万,俘获5万,这5万俘虏怎么处置?”
秦王沉吟片刻,觉得这些俘虏捏在手中,看管是个问题。3500军马看管50000战俘,一旦哗变起来,难以控制。如像先秦白起那样坑杀赵卒,于心不忍,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他长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众位将军谋臣还记得那王妃临死之言否,我可是常在耳边响起。她说:‘我死不足惜,指望你将来夺得天下后,好生安邦治国,爱护黎民,不要再起战火。’每想到此,我觉得征战多年,杀人无数,纵有万个理由,也愧对天下黎民。倘若我只靠武力威服天下,只能说明我李世民治国水平就只有连野蛮人都会的那么几招,看不出我有什么治国方略闪烁出文明人智慧的光芒。要使天下人信服,必须以宽厚仁德治理天下,才能受到万民景仰,而不是万民畏惧!所以,我李世民以后也不想再打仗了。这些俘虏,发给路费,放他们回家吧。”他的话语真切,眼圈都红了。
秦王一番肺腑之言,文臣武将深受感动,唏嘘不已。
窦建德先是听了薛收讲王妃的真实身份,后悔不迭;听到徐懋功放了刘黑闼,内心感动;又听秦王将5万被俘夏军悉尽释放,长叹了一声:“真乃仁义之君也!”
李世民指着窦建道:“我知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我今擒你,也是万般无奈。我不杀你,一同去洛阳见王世充吧,他对你如盼星星月亮一般。”很显然,他此举并不是想故意扫窦建德脸面,而是要通过窦建德的被擒,震慑王世充投降。
窦建德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王世充,显得十分尴尬。但有何办法,已是阶下囚,只有任人宰割了。
秦王随即下令:“大军即刻启程,班师回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