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1章:媒体风暴
第一份报告的墨迹未干,甚至可能还未正式呈送到李国华书记的案头,一场突如其来的媒体风暴,就以惊人的速度和破坏力,席卷而至。
最初只是一些偏远地区论坛、小众社交媒体账号上出现的零星帖子,用词隐晦,语焉不详,却带着一种刻意引导的惊悚感:“江东某经济大市副市长神秘消失,疑卷巨款潜逃海外?”“重磅!曙光峰项目背后黑幕重重,副市长成替罪羊?”“独家内幕:权力斗争白热化,某副市长成首批牺牲品?”
这些帖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很快,更多的“石子”开始从四面八方投来。一些拥有更多粉丝的网络大V开始转发、评论,语气变得更加肯定,细节变得更加“丰富”(尽管大多是臆测和拼凑),标题也更加耸人听闻。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推动,舆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迅速发酵、升温,然后猛地炸开!一些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和网络新闻平台开始介入,以“求证”、“独家消息”的名义,进行半公开的报道。虽然依旧没有点名道姓,但“江东省”、“临州市”、“副市长”、“曙光峰项目”这些关键词,已经足以让所有关注时事的人瞬间对号入座。
恐慌和猜测如同病毒般在网络上疯狂扩散。
“真的假的?副市长跑了?”
“曙光峰项目不是省里重点工程吗?投了那么多钱!果然有猫腻!”
“抓起来!一查到底!肯定不止他一个!”
“听说带走了几个亿?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楼上消息落后了,是十几亿美金!”
“省委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让人跑了?”
“呵呵,说不定就是上面让他跑的呢?弃车保帅呗!”
各种未经证实的谣言、夸大其词的猜测、愤世嫉俗的阴谋论……在网络上肆意流淌,不断叠加、变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负面舆论海啸,猛烈地冲击着江东省的声誉和政府的公信力。
专案组指挥部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监测到了这股汹涌的舆情。负责情报信息分析的侦查员脸色煞白地冲进张伟的办公室,将平板电脑上的舆情简报递给他。
“厅长!不好了!消息……消息泄露了!网上全炸了!”
张伟只扫了几眼,脑袋就“嗡”的一声,一股热血猛地冲上头顶,让他感到一阵眩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查!立刻给我查!消息源头从哪里出来的?!是谁泄露的?!”张伟的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震惊而微微颤抖。专案组的保密纪律三令五申,内部排查刚刚进行过,竟然还是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泄密事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阻力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和攻击!
“正在查!但……但源头非常分散,很多是境外IP代理,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释放消息!目的就是要把水搅浑,制造混乱!”侦查员急促地汇报。
就在这时,张伟的座机和李国华书记的红色保密电话几乎同时响了起来。
张伟先接起座机,是省委秘书长张文雄,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充满了焦急:“张伟同志!网上怎么回事?!书记办公室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宣传部、网信办请求紧急指示!这……这到底是怎么搞的?!”
“秘书长,我们也是刚发现!正在全力追查泄密源头!这明显是有人恶意炒作!”张伟急忙解释。
“立刻采取一切措施,控制舆情!绝不能让事态继续扩大!这是死命令!”张文雄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张伟来不及喘口气,立刻接起那部红色的电话。
电话那头,李国华书记的声音异常冰冷,甚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震怒,即使隔着电话线,张伟也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压迫感:“张伟同志!报告我刚看到!网上的东西,我也看到了!这就是你说的‘无形阻力’?! 这就是他们出的牌?!啊?!”
“书记,是我的失职!保密工作没做好……”张伟感到头皮发麻,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李国华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对方这是狗急跳墙了!想用舆论压力来干扰我们的侦查方向,打乱我们的阵脚,甚至逼我们停手!做梦!”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快更急:“你听着!第一,专案组给我沉住气!不要自乱阵脚!侦查工作不能停,还要加快!要用事实和证据来回击谣言!第二,配合省委宣传部、网信办,立即启动重大舆情应急响应!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内容要拿捏好度,既要澄清谣言,稳定民心,又不能泄露案件侦查秘密!第三,内部的排查给我往死里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内鬼给我揪出来!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
“是!书记!坚决执行!”张伟大声应道。
放下电话,张伟立刻召集核心人员紧急会议。指挥部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窗外,仿佛能听到整个网络世界沸腾的喧嚣声。
媒体的风暴已经来临,专案组被推到了舆论的火山口。他们不仅要与狡猾的对手赛跑,还要应对来自明枪暗箭的舆论攻击。这场斗争,从隐秘的侦查一线,骤然扩展到了公开的舆论战场。
第12章:刘建国的回应
网络上的风暴愈演愈烈,虽然省委宣传部和网信办已经启动了紧急预案,发布了“据悉有关部门正在依法依规处理中,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的简短官方回应,但这并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副市长出逃的传闻,加上曙光峰项目这个敏感标签,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神经。
处于风暴眼中心的临州市,更是人心浮动。市委市政府大楼里,虽然表面依旧秩序井然,但一种无形的焦虑和紧张气氛在走廊间弥漫。工作人员步履匆匆,交换眼神时都带着几分心照不宣的谨慎和不安。
市委书记刘建国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充斥着关于临州、关于赵义、甚至隐隐将他牵连进去的各种负面新闻和猜测。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他的内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和愤怒。赵义的出逃,对他而言不啻于一记沉重的背刺和巨大的羞辱!作为市委书记,班子里的主要成员、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出了如此惊天大案,他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这让他如何向上级交代?如何向全市干部群众交代?
更让他恼火的是,那些网络上的阴谋论,含沙射影地将赵义的出逃与所谓的“权力斗争”、“弃车保帅”联系起来,甚至暗示他刘建国才是幕后黑手,为了自保而逼走了赵义。这简直是荒谬至极,恶毒至极!
秘书轻轻敲门进来,小心翼翼地汇报:“刘书记,宣传部请示,关于网络上的舆论,我们市里是否需要做一个更具体的回应?现在外面的猜测很多,对市委市政府的形象影响很坏……”
刘建国猛地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和厉色。不能再沉默下去了!沉默只会被解读为心虚和默认!他必须站出来,必须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必须稳住临州的局面,也必须澄清自己!
“通知下去,一小时后,召开临州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刘建国斩钉截铁地命令道,“我亲自出席!”
一小时后,临州市委新闻发布厅。台下座无虚席,长枪短炮对准了发布席。各路媒体记者们眼神灼灼,等待着临州市最高领导人的回应。
刘建国穿着一身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地出现在发布席上。他没有带讲稿,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一种沉痛而又坚定的力量。
“各位媒体朋友,”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清晰,“近期,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我市副市长赵义同志的不实传闻,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今天,我代表临州市委市政府,就相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通报。”
会场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格外密集。
“首先,赵义同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确实正在接受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其失联行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市委市政府坚决支持省委、省纪委依法依规对其进行查处!无论涉及到谁,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开场白就直接确认了赵义出事,语气极其强硬,没有丝毫回避,这让台下记者们精神一振。
“其次,”刘建国的语气更加沉重,“赵义案的發生,暴露出我市在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教训极其深刻。作为市委书记,我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在此,我向省委、向全市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他站起身,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
这个举动,让台下出现了一些骚动。
重新坐下后,刘建国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第三,我要正告那些别有用心的造谣者!所谓‘权力斗争’、‘弃车保帅’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是对我市政治生态的恶意污蔑!临州市委班子是团结的,是有着强大战斗力的!绝不会因为个别人的问题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市委市政府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临州的稳定和发展!”
他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第四,关于曙光峰项目,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项目进展顺利,所有审批程序合法合规,资金监管严格有效!绝不会因为个别人的问题而影响这个重大项目的推进!任何企图利用此事抹黑临州发展环境、扰乱投资信心的行为,都是徒劳的!”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市委市政府已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在全市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请全市人民放心,请广大投资者放心,临州的天是蓝的,临州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全力维护临州的稳定与繁荣!”
发言结束,刘建国没有给记者提问的机会,直接起身离场,留下一个坚定而略带悲壮的背影。
这场发布会,如同一颗投入沸油中的冰块,瞬间引发了更强烈的舆论反响。刘建国强硬的态度、主动担责的姿态、对谣言的断然否定,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临州的局面,赢得了部分舆论的同情和理解,但也引发了更多的分析和解读。
专案组指挥部里,张伟看完了发布会的直播录像,眉头紧锁。刘建国的回应,在他的意料之中,这是维护稳定、撇清自身的必然之举。但不知为何,刘建国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总让他感觉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表演痕迹,尤其是他对曙光峰项目“绝对没问题”的保证,似乎下得有些过早和过于绝对了。
难道,刘建国真的对赵义的事情一无所知?还是说,他急于切割,在掩饰着什么?
内部的疑云,似乎并未因为这场发布会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浓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