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合院:美食大亨从傻柱开始是一本备受好评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渣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何雨柱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都市日常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四合院:美食大亨从傻柱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9章 润物细无声
孩子打架风波被何雨柱巧妙化解后,四合院陷入了一种短暂的、近乎诡异的平静。但这平静更像暴风雨前的沉闷,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水面下的暗礁并未消失,只是潜藏得更深。
易中海经过上次试探,确认了何雨柱的难缠,他不再急于出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重新调整着策略,变得更加耐心,也更加隐蔽。他不再试图直接掌控或打压何雨柱,转而开始在其他方面施加影响,比如,更频繁地关心一下后院聋老太太的生活,或者在三位大爷开会时,若有若无地强调“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传统,试图从舆论和环境上,潜移默化地给何雨柱套上无形的枷锁。
贾张氏暂时消停了,但那双三角眼里算计的光芒从未熄灭。秦淮茹则变得更加沉默,偶尔与何雨柱碰面,也只是匆匆点头,眼神复杂,不再有之前的刻意接近。刘海中家经过上次事件,对何雨柱是又恨又忌惮,轻易不敢再招惹。
对于这些变化,何雨柱洞若观火,却并不点破。他乐得清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和自我提升上。
轧钢厂食堂在他的管理下,运行得越发顺畅高效。李怀德主任几乎将后厨的日常管理全权交给了何雨柱,自己则专注于对外协调和采购大局。何雨柱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将【物资规划】技能运用得越发纯熟,不仅管好了物料,还开始着手优化工作流程。
他发现大锅菜炒制过程中,投料顺序和火候配合存在优化空间,便与几位老师傅商量,制定了简单的标准操作步骤,虽然不能像小炒那样精细,但确保了菜品味道的基本稳定,减少了因个人状态差异导致的品质波动。他还根据工人们的反馈和季节变化,微调菜单,在有限的物资条件下,尽量做到营养均衡、口味多样。
这些举措,看似细微,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食堂的整体水平。工友们吃得满意,厂领导看在眼里,对何雨柱的评价更高了。甚至连之前对何雨柱有些不服气的几位老师傅,在尝到规范化管理带来的甜头(工作更轻松,责任更清晰,月底奖金更实在)后,态度也渐渐从抵触转变为配合,甚至带着几分佩服。
何雨柱在轧钢厂,算是彻底扎下了根,而且这根系,正在向着更深处蔓延。
工作上的顺风顺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改善。第一次领到完整的月薪——三十三元巨款,加上李主任私下奖励的五元钱和几张工业券——何雨柱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仔细规划着这笔钱的用途: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和储蓄,给雨水又添置了一双新棉鞋,买了一盏更亮堂的煤油灯(方便晚上看书学习),甚至还咬牙买了一个新的搪瓷脸盆,替换了家里那个破了好几个洞的旧盆。
生活的改善是肉眼可见的。何家屋里虽然依旧简陋,但干净整洁,充满了烟火气和书卷气(何雨柱看的书渐渐多了起来)。雨水穿着新衣新鞋,脸色红润,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些,在学校里成绩稳步提升,这让何雨柱倍感欣慰。
他与冉秋叶的接触,也在这平淡的日子里,如涓涓细流般,自然而然地增多。
主要是围绕着何雨水的教育。冉秋叶是个负责任的老师,对何雨水这个失去父亲关爱的学生格外关注。何雨柱则表现出对妹妹学习的高度重视,每次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有需要与老师沟通的事情,他都亲自前往,态度认真,言辞得体。
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带着明显的“目的性”,而是真正以一个学生家长的身份,与冉秋叶交流。他会认真听取冉老师对雨水学习情况的分析和建议,也会坦诚地说明家里的情况和自己的教育想法。他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对雨水成长的深入思考,这让冉秋叶感到他与其他很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的家长截然不同。
偶尔,何雨柱也会借着感谢老师辛苦的名义,送上一些自己做的吃食。有时是一小罐精心熬制的秋梨膏,说是给老师润肺;有时是几块造型别致、味道清甜的自制绿豆糕。他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理由,让这份心意不显得突兀和贵重,却又饱含真诚。
冉秋叶一开始是推辞的,但何雨柱送的东西确实美味又贴心,而且他态度坦然,只说是一点心意,感谢老师对雨水的照顾,让她难以坚决拒绝。几次下来,她也渐渐习惯了,有时甚至会期待这个沉稳的年轻人又会带来什么新奇又可口的小惊喜。她发现,何雨柱不仅厨艺高超,心思也很细腻,似乎很懂得如何用食物表达关怀。
一次家长会后,何雨柱和冉秋叶走在学校外的林荫道上,聊着雨水最近在作文上的进步。
“雨水最近写作文,细节生动了很多,特别是描写家里日常生活的片段,很有温度。”冉秋叶微笑着说,“看来家里的氛围很好。”
何雨柱笑了笑:“可能就是日子过得踏实了点,孩子心里安稳了。这还得感谢冉老师您平时的鼓励和指导。”
“是她自己努力。”冉秋叶摇摇头,看着何雨柱,“不过,何雨柱同志,我发现你真的很重视雨水的教育,自己也很好学。很难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没念多少书,不能再让雨水走我的老路。”何雨柱语气平静却坚定,“多学点东西,总归是有用的。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这话说到了冉秋叶的心坎上。她出身书香门第,最看重的就是知识和学习。何雨柱这种身处底层却不甘平庸、努力向上的劲头,让她很是欣赏。
“你说得对。”冉秋叶赞同地点点头,“以后雨水学习上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自己学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问我。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尽力。”
“那就先谢谢冉老师了。”何雨柱真诚地道谢。他知道,这扇通往知识世界和冉秋叶内心世界的大门,正在向他缓缓打开。他不急,他有的是耐心和诚意。
然而,四合院的平静,终究还是被打破了。这次的风波,并非来自易中海或贾家,而是源于后院那位看似与世无争的聋老太太。
这天是周末,何雨柱正在屋里教雨水包饺子。系统签到获得了一小袋白面和一斤不错的五花肉,他打算改善一下伙食。饺子馅的香气飘出,在院里若有若无地弥漫。
就在这时,聋老太太拄着拐棍,颤巍巍地来到了何家门外,敲了敲门。
何雨柱有些意外,擦擦手去开门。对于这位院里的老祖宗,他保持着表面上的尊重,但内心始终存着一份警惕。他知道,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关系密切,很多时候,她的行为背后都有易中海的影子。
“老太太,您怎么来了?快请进。”何雨柱侧身让开。
聋老太太却没进去,只是站在门口,鼻子用力吸了吸,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脸上堆起慈祥的笑容:“是柱子啊……哎哟,这饺子馅真香啊……老婆子我隔着老远就闻见了,馋虫都给勾出来了。”
何雨柱心中了然,这是闻着味来了。他脸上不动声色,笑道:“今天休息,正好有点肉,就给雨水包几个饺子解解馋。老太太您要不嫌弃,一会儿出锅了,我给您送一碗过去?”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心意,又掌握了主动(是我送,不是你来要),而且点明了是“给雨水解解馋”,暗示自家也不宽裕。
聋老太太却像是没听出弦外之音,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她摆摆手,脸上的笑容更深了:“送什么送,怪麻烦的。我看你这馅儿调得香,面也和得好。这样吧,我那儿还有半棵白菜,拿来你一起包了,咱们一块儿吃,热闹!也让你一大妈歇歇,她这两天身子不大爽利。”
何雨柱瞳孔微缩。这老太太,打得好算盘!拿半棵白菜过来,就想蹭一顿肉饺子?还要在他家里吃?这要是答应了,以后岂不是谁家做点好吃的,她都能拿着点东西来“搭伙”?易中海这招“以柔克刚”,玩得可真溜!利用聋老太太的身份和年纪,让你不好拒绝。
若是前世的“傻柱”,可能脑子一热,觉得是老太太看得起自己,就答应了。但现在的何雨柱,瞬间就看穿了这背后的算计。今天答应了聋老太太,明天贾张氏是不是也能拿着几个土豆来搭伙?后天闫埠贵是不是能拿着点咸菜来?这口子一开,后患无穷!
他脸上依旧带着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老太太,您的心意我领了。不过今天这饺子,是我特意做给雨水吃的,孩子好久没吃了,我想让她多吃几个。您那白菜留着自个儿吃吧。这样,待会儿饺子好了,我肯定给您送一碗热的过去,也让您尝尝鲜,但一起包就算了,我这儿地方小,转不开身,别磕着碰着您。”
他再次强调了是“给雨水吃的”,堵住了对方用“尊老”压人的可能,又以“地方小”、“怕磕碰”为理由,合情合理地拒绝了“搭伙”的提议,同时依旧承诺会送一碗过去,做到了仁至义尽,让人挑不出毛病。
聋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没想到何雨柱拒绝得如此干脆又滴水不漏。她盯着何雨柱看了几秒,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慈祥的模样,讪讪地道:“那……那也行吧……那你可记得给老太太送啊,我就好这口……”
“您放心,忘不了。”何雨柱笑着应承。
聋老太太这才拄着拐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何雨柱关上门,脸色平静。他知道,这碗饺子送过去,未必能讨到好,反而可能让聋老太太和易中海觉得他是在“示威”或者“施舍”。但他必须这么做,既要维持表面礼节,又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果然,当何雨柱煮好饺子,挑了一碗皮薄馅大、个头匀称的给聋老太太送去时,易中海正好也在聋老太太屋里。
看到何雨柱端来的饺子,易中海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柱子,有心了。老太太刚才还念叨呢。”
聋老太太接过碗,闻了闻,脸上却没什么喜色,只是淡淡地说:“放那儿吧。”
何雨柱也不在意,说了句“您趁热吃”,便告辞离开。
他走后,聋老太太看着那碗饺子,对易中海叹了口气:“中海啊,你看看……这柱子,现在是越来越有主意了……请他一起包个饺子都不肯,这是防着咱们呢……”
易中海目光深沉,缓缓道:“老太太,这孩子……翅膀硬了。光靠以前那套,怕是笼络不住喽。得想想别的法子了。”
何雨柱回到自家,和雨水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与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的这次无声交锋,自己虽然没输,但也让对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合作”态度。未来的摩擦,恐怕只会更多。
但他并不畏惧。他有工作,有收入,有系统,有清晰的头脑,更有要守护的妹妹。四合院的这些风雨,不过是磨砺他锋芒的砥石。
吃完饺子,他拿出那本《初中数学自学丛书》,就着新买的煤油灯明亮的光,继续埋头学习。知识,是力量,也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阶梯。他不仅要守护眼前的温暖,更要为自己和雨水,搏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窗外,四合院的夜色渐浓,各家灯火零星亮起,勾勒出这个时代特有的静谧与暗涌。何雨柱坐在灯下,身影被拉得长长的,坚定而沉稳。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正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也在他广阔的心田中,悄然发生,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