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妙指尖划过报纸上的照片,阳光透过公寓的落地窗洒在纸面,把她和钱三一相视而笑的轮廓描上金边。照片里她穿着自己设计的那套凤凰刺绣婚纱,裙摆上的金线在镜头下闪着细碎的光,而钱三一西装领口别着的胸针,是她用剩余的绣线做的——一只展翅的小鸟,翅膀尖还沾着颗珍珠。

“在看什么?”钱三一端着两杯热可可走过来,顺势坐在她身边,目光落在报纸标题上,嘴角弯起,“‘东方婚纱里的爱与诗’,这记者倒是比我会说话。”

妙妙仰头喝了口热可可,巧克力的甜香在舌尖化开:“你昨天在展厅跟记者说的那些话才肉麻呢,什么‘婚纱的每一针都是她写给我的情书’,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难道不是吗?”钱三一拿起报纸,指尖轻轻点过照片里她的婚纱下摆,“你熬夜绣那对凤凰的时候,针脚里全是‘钱三一你再催稿我就扎你’的怨念,可不就是另类的情书?”

“去你的!”妙妙笑着拍开他的手,“我那是为了赶工,再说要不是你非说要在开展前加个可拆卸的头纱,我能熬到凌晨三点吗?”

“是是是,我的错。”钱三一顺势握住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指腹上的薄茧——那是常年握针线留下的痕迹,“所以我今天请了假,补偿你一个巴黎上午游。”

“去哪?”妙妙眼睛一亮。

“去你上次说的那家复古纽扣店,”钱三一挑眉,“你不是说想找些19世纪的蕾丝扣,给下一季的礼服做装饰吗?”

***两人沿着塞纳河慢慢走,晨雾还没散尽,河面上飘着淡淡的水汽。妙妙裹紧了风衣,看着对岸的埃菲尔铁塔在雾中若隐若现:“说真的,我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展览居然真的成了。”

开展前三天,她设计的主展品突然出了状况——那套名为“归燕”的婚纱,裙摆上用苏绣技法绣的百鸟图,不知被谁洒上了咖啡,几处丝线晕开了深色的印记。当时她蹲在工作室哭了半小时,钱三一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找来专业的布料修复师,陪着她一针一线地补绣,连续熬了两个通宵才复原。

“还记得修复师怎么说的吗?”钱三一忽然开口。

妙妙笑了:“她说‘这针脚里的急脾气,一看就是设计师自己补的’。”

“不,”钱三一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她说‘能为一件衣服这么拼命的人,心里一定装着很珍贵的东西’。”

妙妙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正要说话,却被一阵自行车铃声打断。一个戴着贝雷帽的老爷爷骑着老式自行车从身边经过,车后座的篮子里装着刚出炉的法棍,香气飘了一路。

“快看!”妙妙拉着钱三一往街角跑,“是上次那家面包店!”

两人买了根法棍,就着河边的长椅分着吃。法棍外皮酥脆,内里却带着麦香的韧劲,妙妙咬了一大口,碎屑掉在风衣上,钱三一伸手替她拂掉,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脸颊,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相视而笑。

“对了,”妙妙忽然想起什么,“我妈昨天打电话来,说我爸把咱们展览的报道剪下来,贴在客厅的荣誉墙上了,旁边还挂着我小学得的绘画奖状。”

“叔叔阿姨什么时候来巴黎?”钱三一问,“我已经把隔壁的公寓租下来了,到时候可以住得舒服点。”

“下个月吧,”妙妙掰着手指算,“我妈说要带二十斤腊肠来,说给我补补。”

钱三一失笑:“二十斤?咱们俩吃到明年都吃不完。”

“可以分给工作室的伙伴们啊,”妙妙眼睛转了转,“上次露西帮我翻译中文刺绣术语,还说想尝尝正宗的中国腊肠呢。”

***到了纽扣店,老板娘热情地迎上来。店里摆满了玻璃罐,每个罐子里都装着不同样式的纽扣:有珍珠的、玛瑙的、珐琅的,还有用细铁丝弯成的镂空花纹扣。

“妙妙!”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的法国女人,说着流利的中文,“你设计的婚纱太棒了!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那只凤凰简直像要飞出来一样!”

“谢谢您,伊莎贝拉。”妙妙笑着回应,“我来看看您说的那批新到的蕾丝扣。”

伊莎贝拉转身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铺着丝绒,放着十几颗圆形的蕾丝扣,边缘是繁复的卷草纹,中心嵌着小小的珍珠。“这是1890年左右的手工扣,原本是给一位伯爵夫人的礼服做的,可惜没来得及用上。”

妙妙拿起一颗放在手心,蕾丝的质感细腻,带着时光沉淀的温润。“太漂亮了,我要了。”

“算你有眼光,”伊莎贝拉眨眨眼,“不过我有个条件——下次你的新设计,能不能让我先睹为快?我女儿下个月结婚,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婚纱呢。”

妙妙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当然可以,说不定我们还能合作呢。”

离开纽扣店时,钱三一手里多了个沉甸甸的木盒。妙妙看着他小心翼翼抱着盒子的样子,忍不住打趣:“不就是几颗纽扣吗?至于这么宝贝?”

“这可是你下一季作品的灵感来源,”钱三一认真地说,“万一摔了,我赔得起纽扣,赔不起你的灵感。”

妙妙心里一暖,伸手挽住他的胳膊:“笨蛋,我的灵感从来都不是来自这些东西。”

“那来自哪里?”

“来自……”妙妙仰头看他,阳光穿过他的发梢,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来自有人凌晨三点还在帮我穿针线,来自有人会把我画废的设计稿偷偷收起来,来自有人说‘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

钱三一停下脚步,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声音温柔得像塞纳河的水波:“那我的灵感,全来自于你。”

***回到工作室时,伙伴们正在收拾展览带回的展品。露西举着相机跑过来:“妙妙!你看我拍的照片,这张你和钱教授站在‘归燕’婚纱前的合影,被《时尚周刊》的编辑看上了,说想做下期的封面!”

妙妙接过相机,照片里她靠在钱三一肩上,两人身后的婚纱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裙摆上的百鸟图仿佛真的在展翅。“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露西兴奋地说,“他们还想采访你呢,聊聊东方元素在西方婚纱设计里的融合,你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我哪会说那些啊,”妙妙有些不好意思,“还是你帮我翻译吧,我就说点实在的。”

“放心吧,有我呢。”露西拍着胸脯保证,又转向钱三一,“钱教授,您也得接受采访,读者们都好奇,是什么样的神仙爱情,才能让妙妙设计出这么美的婚纱。”

钱三一失笑:“我没什么好说的,不如给你们讲讲妙妙为了赶工,把咖啡洒在设计图上,然后哭着说‘这裙子废了我也不活了’的故事?”

“钱三一!”妙妙瞪了他一眼,伙伴们都笑了起来,工作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傍晚,大家一起去附近的小酒馆庆祝。露西举杯道:“为了妙妙的展览成功,也为了我们即将到来的新合作!”

“干杯!”

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妙妙看着身边的钱三一,看着热情的伙伴们,忽然觉得,当初放弃国内稳定的工作,来巴黎追梦,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在想什么?”钱三一凑到她耳边问。

“在想,”妙妙笑着说,“以后要设计更多的婚纱,每一件都藏着一个故事。”

“那我们的故事呢?”

“我们的故事,”妙妙握住他的手,“要比所有婚纱都长。”

***日子像指间的流沙,在忙碌而充实中悄悄溜走。妙妙的工作室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有普通的新娘,也有当红的明星。她依旧坚持用东方的刺绣技法,却在款式上融入了西方的简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钱三一则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讲课时总会不自觉地提到妙妙的设计,说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学生们都知道,这位严谨的物理教授,心里藏着一个柔软的角落,那里住着一位会用针线写诗的中国女孩。

这天,妙妙正在工作室赶制一件旗袍式的婚纱,钱三一突然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丝绒盒子。“妙妙,你过来一下。”

“怎么了?”妙妙放下手里的针线,擦了擦手上的丝线,“这么神秘兮兮的。”

钱三一打开盒子,里面不是戒指,而是一枚胸针,和他在展览上戴的那只小鸟很像,只是这只小鸟的嘴里,衔着一颗小小的蓝宝石。“这是我拜托伊莎贝拉帮我做的,她说这颗宝石是19世纪一位探险家从中国带回来的,很配你的设计。”

妙妙拿起胸针,指尖轻轻抚摸着冰凉的宝石:“你怎么突然想起做这个?”

“因为,”钱三一握住她的手,眼神认真,“我想把我们的故事,也绣进你的婚纱里。”

妙妙愣住了,随即明白过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钱三一,你是不是早就策划好了?”

“从你第一次在我面前拿起针线开始,”钱三一帮她擦去眼泪,“我就想,这个女孩,值得我用一辈子去珍惜。”

工作室的伙伴们不知什么时候都围了过来,拍着手笑着起哄。露西举着相机,把这温馨的一幕定格下来。

妙妙看着钱三一,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忽然觉得,最好的设计真的不是婚纱,而是和心爱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那些忙碌的清晨,那些熬夜的夜晚,那些欢笑和泪水,都像一颗颗珍珠,被时光的线串起来,形成一条独一无二的项链,戴在岁月的颈间,闪耀着幸福的光。

而未来,还有更多的珍珠等着他们去串,串成更长、更美的项链,陪伴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