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穿越农女之蒸蒸日上》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时移”创作,以王冬青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8370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穿越农女之蒸蒸日上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此时的王冬青对家里的伙食是有印象的,但她在有了上辈子的记忆之后,再看她家的早饭就只想哭了。
这顿饭,怎么说呢。
上辈子王冬青只在爷爷奶奶,讲他们过去的艰难时刻才形容过。
爷爷奶奶很讨厌稀饭,因为孩童时期稀饭野菜吃多了。
以后家里有充足的粮食,他们都吃干饭,而且不是那种煮柔软的饭,是那种水较少的干饭。
今天早饭就是一碟子水煮菜和一碟子咸菜,外加一顿稀饭。
一个大罐子一摞碗放上桌,由家里的奶奶负责给他们每个人盛稀饭。
几个男人吃满满一大碗,女人就用小一点儿的碗,小孩儿的话就打个半碗,最少的就是女孩儿们。
因为食物有限,如果没有一个人统一给他们打饭的话,可能会出现在饭桌上抢食的景象。
那样不利于家庭和平,所以统一的由长辈打饭,家里所有的食物,基本上都由爷爷奶奶给分配,当然主要是奶奶分配,爷爷不大管这些事儿。
爷爷一般都是管田里面庄稼的事儿,分配给他几个儿子活计。
王冬青看了一眼在门外蹲着吃饭的父母,又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咸菜。
她也想和父母一起蹲在外面吃,可惜她被放在凳子上,脚够不着地,只有吃完饭才会被放下来。
因为奶奶担心他们几个孩子把碗摔碎了,所以小孩只能坐在桌上吃。
王冬青吃完用袖子擦了擦嘴,然后看着桌上的几位哥哥姐姐,面色最好的是大伯的长子。
但总的看起来也都是面黄肌瘦的样子,怎么说呢,她上辈子在黑白电视的广告里看到过,就是整体偏瘦,然后显得头有点大的贫困儿童,现在他们全家孩子好像都这样。
这个家里面的女孩子头发都像稻草,王冬青自己也是。
按照王冬青上辈子的标准,这一家子老老小小看起来都是困难群众,需要帮扶补贴。
不过这应该就是古代农家的常态,她在村子里看到的和他们家差不多。
奶奶终于吃完放下碗筷,随后将桌子上吃完饭的几个孩子都从凳子上抱下来,让他们出去玩儿。
王冬青很有礼貌的说了一句谢谢奶奶,然后就走开了,她这句谢谢说的奶奶一愣。
奶奶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见爷爷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不是傻孩子,之前估计是堵塞了,现在一下子通了窍。以前大人说话她都学在心里。
奶奶不感兴趣,也是应付了丈夫几句,就去厨房了。
王冬青吃完饭并没有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出去玩儿,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再次观察了一圈儿之后出来,在厨房里走走,又去织房门口瞄了一眼。
他们家的房子整体是不错的砖瓦房,五间正房,中间是堂屋他们待客和吃饭的地方,两边各有一道门是东西屋,东屋爷奶住,西屋是大伯住。
另外两间单独开门的,就是王冬青爹娘和小叔住的,小叔挨着爷奶的房。
六间厢房,西边一间厨房,一间仓库,一间织房。
东厢三间就住着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家里长孙就住头一间,长孙女一间,第三间空着留待客。
爹妈的房间已经很熟悉了,堂屋刚才也看过,她不好意思去看爷奶,还有大伯小叔的房,就跑到屋后去了。
边上的菜园子和屋后的鸡棚猪圈占了不少面积,有一个棚子是他们做的牛棚,可惜他们家还没有牛,所以这里面放了一些柴火和杂物。
前几年有买牛的打算,所以这个牛棚从一开始的棚子,又多了三面墙和一个食槽。
猪圈是用石头垒的,鸡棚是围着一棵树搭的,猪圈有两头猪但看着都不是很大,兴许是食物匮乏的原因。
她记得上辈子老家也养猪,爷爷奶奶每年养一头猪,吃的都是五谷杂粮,基本上农村庄稼人吃什么猪吃什么。
天呐,王冬青一想就有些难过,上辈子她家猪吃的也比这辈子的人好。
上辈子她记事起头几年奶奶还打过猪草,后面就没有打了,猪吃红薯藤、红薯、南瓜、玉米、麸子和糠,还有自己平时吃不完剩饭什么的。
王冬青去了最角落的茅房,站在外面,其实有点想上厕所,但不想过去,因为怕掉进茅坑里。
这个茅坑是一个大缸,上面放两块木板,她没有技巧上这个厕所。
上辈子农村也有旱厕,不过是在粪坑上面做一个屋子隔两间写男女,然后做一个平台蹲坑,底下一道斜坡。
上厕所是可以看到排泄物的,沿着斜坡滚到粪坑里,但是人不会掉下去。
村子里大多数是这样的茅厕,当然她跟着爷奶走亲戚,也见过缸上边两块板的,她也不敢上。
据说就有孩子掉进粪坑里,当然王冬青只听过没见过。
后来这样的茅厕也改了,以前是斜坡,现在安装的蹲坑,还有冲水的水箱,可以不用见到粪坑。
上辈子的王冬青多数在学校和城市,所以她也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古老不方便的厕所了。
就算以后自己长大了,也绝对不想使用。
随后王冬青数起了家里的鸡,二十五只。
自己爹妈是看起来身无分文的,爷爷奶奶可能有存着两个钱儿,因为这个家里面没有分家,所以爷奶把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
王冬青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个家的经济水平,不由得叹息。
如果这一家人奋发向上,什么时候能达到她上辈子刚出生的生活条件呢?
最起码他们家一天可以吃三顿干饭,哎呦,这个年头儿,一天能吃三顿干饭的应该是富户了吧。
突然鸡棚传来咯咯哒的声音,打破了王冬青的沉思,她噔噔噔地跑过去看,原来是鸡下蛋了,又跑去对厨房的奶奶说:“奶,鸡下蛋了。”
“是吗?你看见了就去捡回来。”
“好!”王冬青又噔噔噔跑到鸡棚,把鸡窝里的一个蛋拿起来,摸着还是温热的呢。
随后她慢慢走回厨房,把鸡蛋给奶奶。
奶奶没夸她,也没说什么,就把鸡蛋放到一个竹篮子里,然后又放到橱柜,把橱柜门锁好。
是的,这个家里面糖、油还有鸡蛋,一些米面都是锁着的。
王冬青看了一眼就转身走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由于王冬青没有什么事干,所以鸡一叫又就去捡蛋,后来奶奶不耐烦跟她讲,早晚捡两次就行了。
一会儿一个,奶奶的锁开开关关都要坏了。
于是三岁多的王冬青揽下了这个捡鸡蛋的任务,从今以后鸡蛋就归她捡了。
爹妈知道后连连夸她有出息,小小一个人知道管家里的事。
但是捡着捡着,王冬青就发现不对劲,她每天捡多少鸡蛋,奶奶卖多少鸡蛋,家里吃饭用了几个鸡蛋,库存对不上。
这里头,有猫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