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几条街巷,朱夜在一个挂着“转运盐使司”牌匾的衙门前停了下来。

“老爷子,就是这儿了。”

朱夜指了指那威严的衙门门口。

“管着大明朝所有盐务的地方。”

朱元璋嗯了一声,没多说话。

他倒要看看,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贩私盐是杀头的罪过,可要是从官府手里正儿八经地买下一座盐山,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叫官督商办。

是朝廷允许的。

只是,从来没人敢想,更没人敢这么干。

“走,老爷子,咱进去问问。”

朱夜一马当先,抬脚就迈上了台阶。

朱元璋跟了进去。

衙门里的小吏见两人穿着普通,本想呵斥,可朱元璋那身不怒自威的气度,让他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二位,有何贵干?”

“这位官爷,”朱夜拱了拱手,递上一小串铜钱,“我们是城里做小买卖的,想跟您打听个事儿。”

那小吏掂了掂铜钱,脸色好看了不少。

“说吧,什么事。”

“我们东家想盘下一座盐山,自己开采,不知道衙门里是个什么章程?”

小吏一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盘盐山?你们东家是外地来的吧?”

“金陵城外的盐山,那都是些没人要的穷山恶水,产的盐又苦又涩,含的土比盐都多。”

“也就官府捏着鼻子在开采,每年还亏不少钱呢。”

“谁会花钱买这玩意儿?”

朱夜脸上的笑容不变:“官爷说的是,我们东家就是钱多烧的,想买座山玩玩。”

“就想问问,这山,是个什么价?”

小吏撇了撇嘴,从一堆落满灰尘的卷宗里翻找起来。

“金陵城外,官府名下的盐山一共三座,东边一座,南边一座,北边一座。”

“东边和南边的,前些年还有勋贵问过,价钱高一些。”

他伸出五根手指头:“一口价,五千两银子一座。”

朱夜咂了咂嘴。

这价格,不低了。

“那北边那座呢?”

“北边?”小吏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那座山最是贫瘠,开出来的盐狗都不吃,白送都没人乐意去拉。”

“你要是真想要,给个三百两银子,拿去玩儿就是了。”

朱夜心里一乐。

成了!

他要的,就是北边那座。

那座被所有人嫌弃,一下雨就泛白霜的“盐碱地”。

只有他知道,那是品相最好的天然海盐结晶。

是这时代最缺的精盐。

“就要北边那座!”朱夜拍板道,“官爷,我们现在就办手续。”

“行,把你们的商籍册子拿来,我给你们登记造册。”小吏懒洋洋地应着。

朱夜连忙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商籍户帖,递了过去。

那小吏接过来,一边在册子上寻找北郊盐山的条目,一边念叨:“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前阵子国子监的黄先生也来问这山,现在又来了你们……”

他的声音突然停住了。

手里的动作也僵硬了。

朱夜心里咯噔一下。

“官爷,怎么了?”

小吏抬起头,面露难色:“这个……这位客官,真是不好意思。”

“这北郊的盐山,就在前几天,已经被皇上……赏赐给国子监的黄子澄,黄先生了。”

“因为一直没人要,所以文书调动得慢了些,还没来得及在这边的册子上更新。”

朱元璋站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

黄子澄?

他想起来了,前些日子,黄子澄确实上过一道折子,说体恤民力,愿意去北郊那片“不毛之地”尝试种植耐碱的作物,为国分忧。

他当时觉得这书生有心,就准了。

没想到,这小子居然也盯上了这块地。

朱夜整个人都麻了。

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官爷,您没弄错吧?”

“千真万确。”小吏把一本公文推到他面前,“您看,这是宫里刚下来的勘合,错不了。”

朱夜看着那上面的朱砂大印,一口气憋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

他走出盐司衙门的时候,整个人都蔫了。

朱元璋跟在后面,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竟然有点想笑。

“怎么,发财的路子断了?”

朱夜一扭头,满脸的愤愤不平。

“老爷子,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我辛辛苦苦踩了半个月的点,结果一转眼,让皇上一句话就给别人了!”

“你说这皇上,他到底懂不懂啊?”

“那北郊的盐山,那是盐山啊!挖出来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能养活多少百姓,能给朝廷交多少税?”

“他倒好,大笔一挥,直接赏给一个读书人了!”

“一个国子监的先生,他懂个屁的开采?那座宝山在他手里,纯属浪费!”

朱元璋的脸,一点点黑了下来。

这小子,当着咱的面,骂咱?

朱夜继续输出。

“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当官的,没一个靠谱的!尤其是那最大的官,皇上!”

“老爷子,我跟你说,这皇上他,是不是脑子不好使?”

“这么大一座泼天的富贵,他随手就赏人了?他这是瞎赏赐,纯纯的败家子行为啊!”

“你给我闭嘴!”朱元璋吼了一声。

“我干嘛要闭嘴?”朱夜脖子一梗,也来了脾气,“我说的是实话!那山在黄子澄手里,就是明珠暗投!他肯定还没发现那山的价值,我得想办法从他手里把山盘过来。”

“还有,老爷子!”朱夜凑到朱元璋面前,一脸严肃。

“这事你得帮我。”

朱元璋一愣:“咱帮你?”

“对!”朱夜重重点头,“你不是在宫里有门路吗?你回去,找机会,一定得跟皇上提提意见。”

“你就跟他说,让他以后赏赐东西之前,先过过脑子!别什么玩意儿都往外送,这大明的家当,经不起他这么败!”

朱夜看着老头子那副呆若木鸡的表情,以为他被自己的“正义直言”镇住了。

“算了算了,跟你说这些也没用。”

他摆了摆手,自己把这口气顺了下去。

“我先去打听打听,那个黄子澄住哪儿。我亲自上门拜访,花钱也得把那山买回来。”

衙门里,那姓刘的小吏看着朱夜和朱元璋的背影消失,拿起那份商籍册子,又看了一眼。

“朱夜……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条。

那是前几天黄子澄黄先生托人送来的,上面也写着“朱夜”两个字,嘱咐他若是此人来办理盐山事务,务必第一时间通知他。

刘小吏不敢怠慢,拿着朱夜的商籍册子,匆匆锁上门,往黄府的方向赶去。

这边,朱夜收拾好情绪,对着朱元璋说道。

“老爷子,去黄子澄那儿不急于一时,我得先去办另一件事。”

“我欠了别人一条命,得去还。”

“去哪儿?”朱元璋问。

朱夜的表情变得郑重。

“凉国公府。”

“当年在大同府,我快饿死的时候,是凉国公的兵马路过,给了我一个馒头。”

“一个馒头,一条命。”

“这份恩情,我记了十年。”

“现在我有点人样了,总得去登门拜谢一下。”

说完,他径直朝着凉国公府的方向走去。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