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都市日常小说,那么《重生之回到转业的那天》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骑车飞上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林禧悦吴雅轩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重生之回到转业的那天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深秋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市委大院案件审理室内却灯火通明,空气因专注而凝滞。林禧悦埋首于一份刚从县里报上来的复杂案卷——涉及平陵县扶贫办挪用专项资金的违纪违法问题。卷宗厚实,线索杂乱,数字勾稽关系微妙,显然背后藏着不愿见光的勾当。
他左手已卸去绷带,但握笔稍久仍会隐隐酸胀。右腿的僵硬在持续复健下好转许多,只是久坐起身时,仍需不着痕迹地借力桌面。这半年来,他像一颗沉入深水的铆钉,牢牢钉在审理室副主任的位置上,以近乎严苛的标准打磨着经手的每一个案子。那份从血火中淬炼出的冷静和前世积累的洞察力,让他往往能一眼看穿卷宗背后精心编织的迷雾。
“主任,平陵县扶贫办这个案子,账面做得太‘干净’了,几乎找不到明显漏洞。”年轻干事小陈递上一份初步审核意见,眉头紧锁,“但信访反映很强烈,说他们虚报项目,套取资金。”
林禧悦接过意见,目光扫过那些看似合规的票据和审批流程:“干净过头就是最大的不干净。你看他们申报的这个‘特色养殖培训项目’,采购饲料的单价和数量,跟市场行情和实际养殖规模对得上吗?还有,培训人员的签到表,笔迹雷同度太高。”
他指尖点着几处细微异常,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发回补充调查,重点查这些培训项目的实地落实情况,核对采购物资的最终流向,还有,把所有经手人的银行流水拉出来比对时间线。”
“是!”小陈恍然大悟,立刻记录。
正在此时,内线电话响起。前台通知,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再次前来调阅案卷材料,依旧是关于文化局张某某案的后续事宜。
林禧悦眸光微动,道:“请她进来。”
门开,苏晚晴依旧是一身剪裁得体的职业装,深蓝色呢子大衣搭在臂弯,神色比上次稍显急切。她看到办公室内还有旁人,便站在门口,微微颔首:“林主任,打扰了。”
“苏处长请进。”林禧悦示意小陈先出去。
苏晚晴步入办公室,这次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林主任,文化局那个案子,你们对‘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调查是否有新进展?我们这边监测到一些新的舆情动向,可能与背后那些人狗急跳墙有关,需要尽快评估风险。”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紧迫感,目光锐利地看向林禧悦。
林禧悦沉吟片刻。基于上次她提供的线索,专案组对基金会的调查已取得突破,但此事仍属高度机密。他选择了一个谨慎的回应:“调查仍在深入,感谢宣传部的提醒。我们会加快进度,有任何可能引发舆情的情况,会第一时间通报贵部。”
苏晚晴似乎对他的回答并不意外,她向前半步,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他们可能要通过境外文化交流项目洗钱出境,路线是香港。时间很紧。”
林禧悦瞳孔骤然收缩!这个信息极其具体且致命!他猛地抬头,对上苏晚晴毫不躲闪的目光。她在冒险传递极其敏感的情报。
“消息来源?”他声音低沉。
“我不能说,但渠道可靠。”苏晚晴语气坚定,“我相信你们知道该怎么用这个信息。我必须走了。”她将一份盖有宣传部公章的一般性函件放在桌上作为由头,转身匆匆离去,留下一缕淡雅的香气和一室凝重的空气。
林禧悦立刻反锁房门,抓起红色保密电话,直接向李卫国汇报。省纪委与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随即以闪电般的速度展开,果然截获了关键证据,避免了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并将文化局案件的核心人物一举锁定。
这次行动的成功,苏晚晴那条及时且精准的信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林禧悦在处理后续报告时,脑海中不时浮现她当时急切而坚定的眼神。这个女人,不仅敏锐,更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担当。
数日后,省里召开一个跨系统的工作协调会,部署一项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治理行动。林禧悦作为市纪委的代表之一参会。会场内,他看到了坐在省委宣传部席位上的苏晚晴。
会议冗长。中途休息时,众人纷纷离席走动。林禧悦因腿脚不便,留在座位上翻阅资料。一杯温水轻轻放在他手边。
他抬头,是苏晚晴。
“看来林主任不仅是办案能手,还是‘拼命三郎’。”她语气略带调侃,目光落在他仍显不便的右腿上,“工作固然重要,也得顾好身体。”
林禧悦微微一怔,随即淡然一笑:“谢谢苏处长,老毛病了,不碍事。”他注意到她今天未穿正装,而是一件浅灰色高领毛衣,显得比之前少了几分距离感。
“上次的事,多谢了。”林禧悦低声道,意指那条关键信息。
苏晚晴摇摇头,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下:“分内之事,都是为了工作。倒是你们纪委的行动效率,让人印象深刻。”她顿了顿,似不经意地问,“听说你之前一直在部队?”
“嗯,当了十二年兵。”
“怪不得。”苏晚晴了然地点点头,“身上有股不一样的劲儿。和你一起审过案子的几个同事说,你看材料像在侦察敌情。”
林禧悦笑了笑,没接话。两人之间陷入一种短暂的沉默,却并不尴尬。
“平陵县的那个扶贫案子,是不是很棘手?”苏晚晴忽然转换了话题,“我下来前,听信访部门的同志提到过,那边群众反映挺强烈的。”
林禧悦有些意外她会对这个案子感兴趣,但还是简要说道:“账面做得漂亮,但细节经不起推敲。正在让他们补充调查。”
“贫困地区的资金,是老百姓的活命钱,也最容易成某些人的‘肥肉’。”苏晚晴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一种清晰的厌恶和无奈,“有时候看着那些报告,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话语中流露出的真切情绪,让林禧悦对她刮目相看。他原以为她只是背景显赫、能力出众的官员,没想到底层还有这样的共情。
“是啊。”林禧悦表示赞同,“所以案子再难,也得啃下来。”
会议铃声再次响起,打断了交谈。苏晚晴站起身:“下次来省里,如果遇到舆情方面的难题,可以找我。当然,私事也行。”她留下一个浅浅的笑容,转身走向自己的座位。
林禧悦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微澜。这似乎超出了纯粹的工作交往范畴。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笔,将那句“私事也行”在心里过了一遍。
日子继续在忙碌中流逝。平陵县的扶贫案经过一波三折的补充调查,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查实了县扶贫办主要领导与承包商内外勾结、虚构项目套取资金的违纪违法事实。案卷移送审理后,林禧悦带着审理室的同事连续加班,对证据链、定性量纪进行最后把关。
这天晚上,又是一个加班夜。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冷雨。办公室里只剩下林禧悦和另外两个埋头校对着最终审理报告的干事。
电话响起,是门卫室,说有一位女同志给他送了点东西过来。
林禧悦疑惑地下楼,看到传达室里放着一个保温袋,里面是一个精致的保温桶,旁边还放着一盒进口的膏药。保温桶上贴着一张便签纸,上面是一行清秀而不失力道的字迹:
“案件攻坚辛苦,注意劳逸结合。夜宵趁热吃。膏药对旧伤恢复有益,可试试。 —— 苏晚晴”
没有落款单位,只有一个名字。
林禧悦提着保温桶和膏药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看,里面是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山药排骨汤,火候恰到好处。在这寒冷疲惫的雨夜,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怀,显得格外温暖。
他沉默地喝完了汤,胃里暖烘烘的,连带着心里某个冰封的角落,似乎也松动了一丝。他将那张便签纸仔细地折好,连同之前的名片,一起收进了抽屉的深处。
平陵扶贫案顺利审结,移交给司法机关。林禧悦主持审理室工作以来,啃下了好几个硬骨头,成绩斐然,在系统内的声望进一步巩固。
这日,李卫国把他叫到办公室,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禧悦,干得不错!几个老大难案子到你手里都捋顺了。上面很满意。”他递给林禧悦一份文件,“有个去省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的机会,三个月,点名让你去。这是个好机会,系统学习,也能拓宽眼界,结交些人脉。”
林禧悦接过文件,这是重要的培养信号。他点点头:“谢谢领导培养,我一定珍惜机会。”
“嗯,好好学。”李卫国拍拍他肩膀,似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哦,对了,听说省委宣传部那个苏处长,好像也参加这一期的培训。”
林禧悦正在签字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继续签下自己的名字。
“知道了。”他平静地回答,收起文件,目光投向窗外。
窗外,天空高远,几缕薄云舒卷。
一个新的阶段,似乎即将展开。而某些悄然滋生的联系,或许也将在新的环境中,迎来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