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朱雄朱棣的故事,看点十足。《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这本连载历史小说已经写了95394字,喜欢看历史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朱标刚薨,朱棣送我去冒充皇长孙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听着儿子们因恐惧发自肺腑的誓言,朱元璋心中的怒气,总算是消了大半。
就在这时,朱允炆也适时朝朱元璋躬身开口:“皇爷爷,四叔他们也是一片赤诚,忧国忧民,请皇爷爷息怒,恐伤龙体。”
然而,这话在朱元璋听来,却感到有些无力。
他更希望朱允炆能称呼他为爷爷,多了一个“皇”字,就显得不像是一家人了。
还是大孙好啊,永远只叫咱爷爷!
可惜……
想到这里,朱元璋疲惫的挥了挥手:“都起来吧。”
“谢父皇!”
诸王如蒙大赦,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一个个低着头,再不敢有丝毫逾矩。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朝堂风波,似乎就此平息。
但朱元璋的心,却变得比之前更加沉重。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儿子,尤其是老四朱棣,之所以会向允炆低头,之所以会立下如此重的毒誓,完全是因为自己还坐在这龙椅上。
是因为他朱元璋的威严,还能镇得住他们。
可人,终有一死。
若是哪一天,自己走了呢?
他可以想象,一旦自己驾崩,老四朱棣那被压抑了多年的野心,必然会如火山般喷发。
届时,他手握北平精锐,振臂一呼,天下谁能抵挡?
到那个时候,凭允炆那仁厚到近乎软弱的性子,又该如何应对?
是束手就擒,还是兵戎相见,让这大明天下,重燃战火?
一想到那兄弟相残、江山动荡的场面,朱元璋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痛得无法呼吸。
唉……
一声悠长的叹息,不自觉地从他口中逸出。
要是……要是咱那大孙雄英还在,就好了。
那个孩子的性子,外儒内法,既有仁心,又有手段。
若是他来做这个皇帝,既能安抚文臣,又能震慑武勋,更能让这些叔叔们不敢有半分不敬。
雄英,才比允炆更适合当这个皇帝啊!
朱元璋的眼神,在不经意间,又一次变得空洞而悠远。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聪明伶俐的孩童,在自己膝下承欢,用清脆的声音喊着“爷爷”。
大孙,咱的大孙,要是能让你回来,咱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愿意!
朱元璋感觉到有些心累,于是便一锤定音,着礼部准备册封大典,待钦天监刘承志挑选好日子后正式下旨册封。
至于老四,朱元璋其实有考虑过。
但若是立他为皇太子,那按照规矩,朱樉、朱棡的王位就必须要废除。
这样一来,对老二老三极不公平。
更何况,百官也是倾向于朱允炆继承大统。
……
散了朝会,朱棣回到自己在金陵的王府。
书房内。
“殿下,朱雄今日已在秦淮河畔开业。”姚广孝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他推出了一种名为‘玉脂膏’的奇物,引得秦淮画舫和市井百姓争相抢购,甚至连锦衣卫都被惊动了。”
他将朱雄如何应对锦衣卫小旗官陈默的发难,如何化解危机,又如何通过送礼,让那“玉脂膏”一路被呈送到北镇抚使宋忠案前的事情,娓娓道来。
朱棣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很好!”他赞叹道,“本王原以为,他只凭一张脸可堪大用。却不想,此子竟有如此魄力和手段。”
“面对锦衣卫,不慌不乱,化危为机,顺水推舟,将自己的货物送到了宋忠面前。这份心性,这份手腕,绝非池中之物。”
“他越是有用,殿下的大计,便越有成功的把握。”姚广孝附和道。
“不错。”朱棣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一个只懂任人摆布的草包,反而容易露出破绽。”
“只有像他这样聪明、能干的棋子,才能在关键时刻,替本王走好最要紧的那一步。”
他看向姚广孝:“下一步,你打算如何安排?”
姚广孝微微躬身:“殿下莫急。清风阁已经引来锦衣卫的注意,宋忠此人,好奇心重,必然会亲自前往。”
“只要朱雄与宋忠搭上线,便等于在京师有了一层官面上的庇护。接下来,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让他‘偶然’地出现在陛下的视野里。”
“时机……”朱棣喃喃自语,目光投向了皇宫的方向,“还是决定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唉……”
他长叹一口气,有不甘,又有不认命。
“殿下。”姚广孝道,“圣旨一日不下,此事就还有扭转的余地,咱们手里,可是还掌握着朱雄这张棋子。”
“也正因如此,朱雄这颗棋子,才显得愈发重要。他是殿下您手中,唯一能够逆风翻盘的底牌!”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松开手,眼中的怒火被更深沉的谋算所取代。
他知道,姚广孝说得对。
……
与此同时,大明皇宫,华盖殿。
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朱元璋疲惫地靠在龙椅上,挥手屏退了左右的太监宫女。
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晚年的他,愈发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
妹子马皇后走了,最能干的儿子朱标也走了,偌大的江山,竟不知该托付给谁。
最终,他选择了仁孝的孙儿朱允炆。
但他心中清楚,允炆性子太软,镇不住那些手握重兵、如狼似虎的藩王叔叔们,尤其是……老四朱棣。
“唉……”一声长长的叹息,在空旷的殿内回响。
不知为何,最近这些日子,他总会时常想起那个早夭的嫡长孙——朱雄英。
那个孩子,自小便聪慧过人,胆识非凡,眉眼间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若是雄英还在,大明的江山,何至于让他如此忧心忡忡。
“咱的大孙啊……”朱元璋浑浊的老眼中,竟泛起了一丝泪光,“要是你还活着,该有多好……”
他仿佛陷入了某种魔怔,喃喃自语:“总觉得……总觉得你好像没走远,就在咱的身边似的……”
此刻的清风阁门前,平静地看着一队锦衣卫簇拥着一名身穿四品官服的中年男子。
来者,正是北镇抚使,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