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东方仙侠小说,一定不要错过李南望写的一本完结小说《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63967字,这本书的主角是唐僧孙悟空。
倒走西游:师徒雨里再取经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二十三年,腊月初,丑时。
马车碾过结着薄冰的河滩,黑水河的寒意裹着腥气扑面而来——河面宽逾百丈,水色浑浊如墨,冰碴在浪里撞得“咯吱”响,岸边的芦苇枯成了灰白色,像无数根倒插的骨针。八戒猛地把翠兰往身后护,九齿钉耙在冻硬的地上戳出个坑:“俺老猪这辈子跟‘水’犯冲!流沙河差点淹了俺,红孩儿洞的火烤得俺疼,这黑水河看着就瘆人,当年那鼍龙怪把师父抓进水里,俺们捞了半天才找着,现在想起来还心慌!”
翠兰掏出绣着莲花的暖帕,裹住八戒的手,目光落在河边的一块石碑上——碑上刻着“黑水河界”,碑身被河水浸得发黑,却隐约能看见“修渠护民”的小字,像是早年官府留下的痕迹。“别怕,水浊能清,冰寒能融。你看那碑上的字,以前有人想过帮村民,咱们这次来,也能让黑水河变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沙僧握着降妖宝杖,杖身泛着的蓝光在水汽里更显柔和,他望着河面下涌动的暗流,眉头微蹙——当年只觉得鼍龙怪是“仗势欺人的孽龙”,却没深思他为何放着西海的富贵不要,偏要在这黑水河作乱;只知道帮师父脱困,却没顾上黑水河的村民,年年要受水患之苦。“师父,这河水比当年更浊了,水下的水族怕是还在怕人类,村民们没法捕鱼,日子肯定难。咱们这次来,不仅要弄清鼍龙怪的去向,更要帮村民们修渠治水,让黑水河变清。”
唐僧整理了一下僧衣,指尖轻轻拂过袖上沾着的冰粒。当年他在黑水河底被冻得发抖,只觉得鼍龙怪凶残,却没细想这孩子为何会被西海龙王“流放”到这荒僻的河道——家族的忽视,比河水更冷。“走吧,浊水源于误解,清水源于包容。当年我们只看到‘水’的浊,没看到‘心’的寒,这次一定要让黑水河和人心,都变清亮。”
悟空跳到车辕上,用火眼金睛往水下看:“师父,俺看见河对岸有个村子,叫‘枯苇村’,村里的房子都建在高台上,像是怕被水淹。只是村里的烟囱没几个冒烟的,怕是村民们连生火的粮食都少。”
一、枯苇村困:浊水畔的饥寒
马车刚到枯苇村村口,就看见一个中年汉子背着半筐冻硬的草根,在冰面上蹒跚地走。他的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满是被冰碴划破的口子,血冻成了黑痂,每走一步都要晃一下,像是随时会摔倒。
“老乡,小心点!”悟空赶紧跳下车,扶了他一把,“俺们是从长安来的,重走取经路,路过此地。想问问您,这村里咋这么冷清?村民们靠啥过活?”
汉子抬起头,脸上满是风霜,眼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被绝望盖过:“仙长啊,快别进了!这黑水河的水,每年冬天就漫上来,淹了田地;夏天又干得见底,连鱼都没有。俺们靠挖草根、采野果充饥,年轻的都去外地逃荒了,剩下的都是俺们这些走不动的,只能在村里等死。”
跟着汉子走进村里,更觉惨戚。家家户户的房子都用土坯垫高了三尺,墙根还留着往年水淹的黑痕,窗户糊着破纸,寒风一吹就“哗啦”响。路边的空地上,几个孩子围着一堆碎冰,用手捧着舔,脸上却没半点笑容。汉子叹了口气,打开自家的门:“俺们这村子,以前叫‘鱼米村’,河里的鱼能装满船,地里的稻子能堆成山。可自从鼍龙怪来了,就全毁了——他把河水搅浑,不让俺们捕鱼,还淹了俺们的地,后来摩昂太子把他收了,可这水还是浊,地里还是种不出庄稼,官府也不管,日子咋过啊!”
唐僧走进屋里,屋里冷得像冰窖,只有一张破炕和一个缺了口的陶罐,罐子里装着些草根,连块像样的干粮都没有。“老乡,就没人试着修条水渠,把浊水引走,种些耐旱的庄稼吗?”
汉子坐在炕沿上,搓了搓冻僵的手:“咋没试过?前年村里几个老人带头,想修条水渠,可刚挖了几尺,就被河里的水族掀了工具——老龟说,俺们人类当年帮鼍龙怪作恶,现在不能信俺们,不让俺们动河水。俺们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地荒着。”
八戒一听,火气就上来了:“这老龟也太不讲理了!鼍龙怪是鼍龙怪,村民是村民,咋能混为一谈?俺老猪这就去河里找它,让它给村民们道歉!”
“二师兄,别冲动。”翠兰拉住他,“咱们先给孩子们弄点吃的,再想办法跟水族沟通。你看孩子们冻得发抖,还在舔冰,咱们先把带来的干粮分给他们。”
沙僧点了点头:“翠兰说得对。当年俺在流沙河,也把人类当敌人,后来才知道,误解只会让大家都受苦。咱们现在要做的,是用真心让水族放下戒备,而不是用武力。”
二、黑水河探:浊水下的孤独
唐僧和沙僧决定去黑水河底,找水族沟通——沙僧懂水,又曾是流沙河的“妖怪”,更容易共情水族的心思;唐僧则想亲自听听,水族为何对人类有这么深的戒心。悟空去西海找摩昂太子,问鼍龙怪的近况(当年是摩昂收服的他);八戒和翠兰留在村里,帮村民修补房屋、做热粥,给孩子们暖身子。
沙僧带着唐僧,纵身跳进黑水河。河水虽浊,沙僧却能辨清方向,他用降妖宝杖拨开暗流,很快就到了河底的水族聚居地——一片由贝壳和珊瑚搭建的村落,却透着几分冷清,水族们见了他们,都赶紧躲进屋里。
“老龟前辈,俺是沙僧,当年流沙河的住户。”沙僧对着最大的一间贝壳屋喊,“俺们是来跟你们沟通的,想帮村民们修水渠,也想帮你们解决困难,不是来打架的。”
屋门慢慢打开,一个老龟爬了出来,龟壳上满是划痕,眼神里满是警惕:“你是流沙河的沙僧?当年你也吃过人,凭啥让俺们信你?人类当年帮鼍龙怪搅浑河水,淹了俺们的家,现在又想修水渠,怕是没安好心!”
“老龟前辈,俺知道你们受了苦。”唐僧温和地说,“可鼍龙怪的错,不该让村民们承担。他们现在连饭都吃不上,孩子们只能舔冰充饥,你们忍心吗?当年鼍龙怪也是个苦孩子,西海龙王不待见他,他才来黑水河作乱,你们也是水族,难道没体会过孤独和被忽视的滋味吗?”
老龟沉默了,慢慢爬回屋里,拿出一块破损的龟甲:“你看,这是当年鼍龙怪搅浑河水时,砸坏的俺的龟甲。可俺们后来也知道,他是可怜——西海的龙子们都欺负他,他只能来这黑水河找存在感。只是俺们怕了人类,怕你们再帮着妖怪害俺们。”
沙僧接过龟甲,心里满是共情:“老龟前辈,俺当年在流沙河,也因为被天庭贬下凡,没人待见,才吃人的。后来跟着唐僧师父取经,才知道误解只会害人害己。俺们现在想帮村民们修水渠,也帮你们清理河道,让黑水河变清,让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
三、西海寻亲:误解里的家族
悟空驾着筋斗云往西海飞去,刚到龙宫门口,就看见摩昂太子带着几个虾兵蟹将在巡逻。摩昂一见悟空,赶紧迎上来:“孙大圣,你怎么来了?是不是黑水河又出了什么事?”
“俺是来问鼍龙怪的情况,”悟空开门见山,“黑水河的村民们受水患之苦,水族又不让捕鱼,俺们想让鼍龙怪来跟大家和解,消除误解。当年你收服他后,他去哪了?”
摩昂叹了口气,带着悟空走进龙宫:“不瞒大圣,鼍龙现在在西海的后岛修行。当年我收服他,不是因为他作恶,是因为他太冲动——他爹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被杀,西海龙王虽收养了他,却总觉得他是‘罪龙之子’,不待见他,兄弟们也欺负他,他才去黑水河想证明自己,结果做错了事。”
他领着悟空来到后岛,看见鼍龙怪正在海边打坐,身上的龙鳞没了当年的戾气,多了几分柔和。鼍龙见了悟空,赶紧站起身,躬身行礼:“孙大圣,当年是我不对,不该抓唐僧师父,不该搅浑黑水河,我一直想道歉,可没机会。”
“俺这次来,不是为了怪你。”悟空拍了拍他的肩膀,“黑水河的村民和水族还在因为当年的事有矛盾,你要是愿意,跟俺回去,跟他们道歉,帮他们清理河道,化解误解。”
鼍龙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犹豫,随即又满是坚定:“我愿意!当年我不懂事,以为靠作恶能证明自己,结果害了大家。现在我想弥补,让黑水河变清,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也让西海的人知道,我不是只会作恶的‘罪龙之子’。”
四、黑水河和:浊水变清的希望
悟空带着鼍龙回到枯苇村,刚到河边,就看见老龟带着水族在岸边等。鼍龙走到老龟面前,深深鞠躬:“老龟前辈,当年是我不对,不该搅浑河水,砸坏你的龟甲,我给你道歉。我这次回来,是帮大家清理河道,让黑水河变清。”
老龟看着鼍龙,眼里的警惕慢慢消散:“孩子,俺们也知道你可怜。西海不待见你,你才来这黑水河,俺们不怪你了。只要你真心帮村民们,俺们就跟你们一起修水渠。”
村民们见水族愿意和解,都走出屋子,围了过来。鼍龙走到村民面前,又鞠了一躬:“乡亲们,当年是我不对,不该淹你们的地,不让你们捕鱼。我现在就用龙力清理河道,帮你们修水渠,让你们能种地、能捕鱼,再也不用饿肚子。”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起动手:鼍龙用龙力搅动河水,把浊泥沉到河底,再引来西海的清水,黑水河慢慢变清;沙僧和老龟带着水族,在河底挖通水道,方便水流;悟空用金箍棒在岸上挖水渠,把清水引到田里;八戒和翠兰帮村民们修补房屋,教他们种耐旱的谷子,翠兰还把带来的面粉做成馒头,分给孩子们吃。
村里的孩子渐渐不怕鼍龙了,围着他问西海的故事,鼍龙也耐心地讲,还教他们怎么分辨河里的鱼——“这种鱼叫‘青鳞鱼’,刺少肉嫩,适合孩子们吃;那种鱼叫‘鲶鱼’,要炖久点才香”。枯苇村渐渐热闹起来,田地里种上了谷子,河边架起了渔网,村民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五、辞村悟:浊清一念,包容为净
在枯苇村住了七天,黑水河终于变清了,水渠修通了,田里的谷子发了芽,村民们还捕到了第一网鱼。鼍龙要回西海了,临走前,他给村民们留下了一颗“定水珠”,能让黑水河不再泛滥;老龟也跟村民们约定,以后会帮他们照看渔网,不让水族打扰。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在河边摆了宴席,庆祝黑水河变清,也庆祝人类和水族和解。桌子上摆着刚捕的鱼、新蒸的馒头,还有翠兰做的糯米糕,鼍龙、老龟和水族们也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像一家人一样。
“唐僧师父,俺敬您一杯!”中年汉子举起酒碗,“谢谢你帮俺们让黑水河变清,帮俺们和水族和解。以后俺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孩子们也能吃上热饭了,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唐僧举起茶杯,和中年汉子碰了碰:“不用谢我,是鼍龙有悔改的心,是老龟有包容的量,是大家有共同的盼头。这黑水河的事,让我们明白了‘浊与清’的道理——河水的浊,源于误解和冲动;河水的清,源于包容和行动。人心也一样,有‘浊’的时候,也有‘清’的时候;有误解的‘暗’,也有和解的‘明’。真正的‘清’,不是靠龙力强行改变,是靠每个人放下执念,用真心换真心,让误解变成理解,让浊水变成清水。”
悟空啃着烤鱼,含糊地说:“俺老孙以前觉得,‘清水’就是打败搅浑水的妖怪,现在才知道,‘清水’是帮孤独的人找到归属,是帮村民们建起安稳的家。以后俺老孙再遇到搅事的妖怪,一定会先看看他心里是不是‘浊’,再想办法帮他变‘清’。”
沙僧点头:“大师兄说得对。人生就像黑水河,有‘浊’的时候,也有‘清’的时候;有被误解的‘苦’,也有被包容的‘甜’。重要的不是你是否遇到过‘浊’,是你能不能在‘浊’中守住本心,用包容和行动,把‘浊’变成‘清’,把‘苦’变成‘甜’。”
翠兰靠在八戒身边,手里拿着一块糯米糕,递给鼍龙:“鼍龙弟弟,你尝尝,这是我做的糯米糕,很清甜。以后你要是想我了,就去高老庄找我,我给你做很多很多,让你再也不用觉得孤单。”
鼍龙接过糯米糕,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眼里泛起了泪光:“好,我一定去。翠兰姐姐,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归属’比‘证明’更重要。我以后在西海,一定会好好修行,用善意对待每一个人,再也不用冲动证明自己了。”
第二天清晨,村民们、鼍龙和老龟都来送他们。村民们递给唐僧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烤的鱼干和新磨的谷子:“师父,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您路上带着,饿了就吃。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等谷子熟了,俺们给您送新米!”
鼍龙递给悟空一颗“避水珠”:“孙大圣,这颗珠子能让你在水里自由呼吸,你带着,以后过江河湖海就不用怕了。也请你替我谢谢枯苇村的乡亲们,谢谢他们原谅我,给我机会弥补过错。”
老龟则递给沙僧一块光滑的贝壳:“沙仙长,这贝壳能当镜子,也能提醒你,人心要像贝壳一样,虽经风浪,却能保持光洁。俺们水族永远记得你的恩情。”
唐僧接过布包、避水珠和贝壳,躬身行礼:“多谢大家。我们会常回来的,看看你们的日子,看看清澈的黑水河。”
马车驶离枯苇村时,村民们、鼍龙和老龟还在挥手。悟空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避水珠,阳光照在珠子上,泛着淡淡的蓝光。他想起当年和鼍龙斗打的场景,想起现在黑水河的清澈,忽然觉得,“包容”比“降伏”更重要——降伏能解决一时的混乱,包容能化解永远的误解;降伏能让河水暂时变清,包容能让人心永远明亮,能让“浊”变成“清”,让“孤独”变成“归属”。
沙僧坐在车厢里,手里拿着光滑的贝壳,心里满是平静。他想起当年流沙河的浑浊,想起现在黑水河的清澈,忽然觉得,人生就像这河道,有“浊”的混乱,也有“清”的安宁;有被误解的迷茫,也有被包容的温暖。重要的不是你曾在“浊”里待了多久,是你能不能用真心和行动,把“浊”变成“清”,把迷茫变成安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清”里找到归属感。
唐僧坐在车厢最里面,手里拿着他的“新文牒”,在上面写下:“黑水河一行,悟‘浊水源于执念,清水源于包容;孤独易生恶,归属能化善’。鼍龙破‘证明之执’,明‘归属即心安’;老龟弃‘戒备之念’,得‘和解之暖’;悟空、八戒、翠兰、悟净各有所悟,皆明‘人心如河道,浊清在一念;误解不可怕,包容能化它’。此乃‘内在真经’之第十二页,往后之路,当以包容化浊,以真心寻归。”
写完,他放下笔,看向窗外。清澈的黑水河还在远处闪着光,村民们的笑容还在心里荡。他知道,下一站,他们要去狮驼岭的外围村落——那里有当年狮驼国的阴影,有村民们对妖怪的恐惧,也有他们新的悟。
马车继续往前走,寒风拂过车厢,却暖得让人心里发甜。他们知道,狮驼岭的故事不会轻松,却也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有彼此,有真心,有永不放弃的初心,有让“浊”变“清”、让“苦”变“甜”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