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锦娘扔了刀,跪地磕了三个头道:“娘,是你生我作了孽,还是你自己做了孽,你自己知道。

生养我的那点恩,女儿还的只多不少,再还您三个头。想死想活由您自己,女儿的女儿也大了,女儿不想作孽,我养女儿就得顾着她们的死活。

没了这房子,女儿养不活三个孩子。您要我三个孩子的命,我不怕这个不孝的名声,或是您把更不堪的名声给传出去。

不想活您过来吧,女儿陪着您。”

说完站起了身,又把刀提在了手里。老太太本来哭嚎着向前,变成了只哭嚎不动弹了。

周家一众看老娘也没讨到好处,顾不上彼此,忙着就往回跑。

剩个老太太没人管,哭嚎着追着儿孙们走开了。

门前恢复了安静,只剩了一地的水,已经结出了薄冰。远处三个锦衣妇人,站在那里吃惊的看着这边。

若初见人都跑了,半点不受刚才事情的影响,高兴的拉着娘道:“娘,我娘找到我了,我把我娘领回来了。”

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没发烧呀,这是说什么傻话。被吓到了?这丫头也没那么胆小。

若初拉下了娘的手,指向远处的三人:“娘,我说真的,您看那是我娘。”

锦娘这才注意到巷子边上站着三个人,邻居们都站在自家门前,好奇的看着这三个与巷子格格不入的女人。

锦娘见那个打扮华贵的妇人向自己拂了个礼,走了过来。

本能的向妇人回了个礼,回的礼很标准,不像是这种地方的妇人能懂的礼仪。

袁夫人已经到了近前,若初跑过来扶了娘,天气太冷了,门前的薄冰已经有些滑了。若初生怕把这个娇娇弱弱的娘给滑倒了。

锦娘与若禅弄不清状况,先热情的把客人请进了门。

这处院子看起来不小,但院里堆满了玉米轴,挤的没什么地方了。四间低矮的房间,有三间门窗都用厚厚的纸糊的严实,显然是不住人的。

母女三人把客人让进了唯一住人的一间,房里不算太暖,该是不舍得烧炭。

进门是一个破旧的柜子,有一扇柜门没了,里面整齐的叠放着破旧的被褥。

正中有一张木桌,是那种薄木板做成的最简单的方桌。方桌四周放着四个木墩,上面各放着一个草垫。

再里面是一条通铺大炕,几乎占满了半间屋子,炕前面搭着一个灶台,一口大锅里正烧着热水。

墙面是用泥草抹成,黄黄的显得家里光线暗淡。

屋子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没夸张,但到处是干干净净,就连黄土地面也压的瓷实,打扫的如砖地一般。

锦娘知道自己的家,让这样的客人坐哪里都不合适。也就不能太讲究了,让着客人到炕上坐了。自己拉过了木墩在地上陪坐。

若初十分的开心,拿来了碗给娘和张妈妈,玲儿都盛了一碗热水。

碗都是粗瓷大碗,就在灶边放着,一共四个,该是一人一个没有多余的。有两个碗边上有了缺口。若初不好意思的把一个有缺口的碗给了玲儿。

袁夫人喝了口热水,把碗放了下来,张妈妈和玲儿见夫人喝了,怕这家人多心,都喝了两口放了碗。

若初不等三人放碗,就兴奋的把自己今早遇到的事,和娘在车里的话,详细的复述了一遍。

锦娘和若禅听得惊奇不已,这真的是天意,若没那母子闹事,这对母女就又要擦肩而过。

袁夫人又抹了泪,看锦娘像比自己大,就叫了姐姐:“姐姐,你放心,我认了若初,不会影响你们的母女感情。这么多年的恩情,我会尽力报答。”

锦娘一脸的笑意:“夫人言重了,我养孩子原也不是为了谁的报答,也没瞒过这三个孩的身世。他们能找到亲生父母是福气,我高兴还来不及,感情又不是银子,哪里有个数,不是给了夫人我这边就少了。”

女儿的养母也不阻拦,袁夫人心下狂喜。站起身施了个礼道:“姐姐能不能和我说说是如何收养的若初?若初在路上和我讲过一回,但我想听姐姐说的细些。”

“夫人快坐吧,我和这三个孩子都细说过,若初和夫人说了,估计我也没什么能补充的了。

遇到若初时,我是给人做妾的,老爷家里是做酿酒生意的,小作坊就两个长工,自家人也得跟着一起干。

做小作坊主的妾,和大户人家的妾没法比,里外上下的活一点也落不下。

几乎是半夜就得起来,浸米,蒸饭,在老爷夫人,和两位少爷起来时就得把蒸好的谷物全摊开晾好。然后再做一家子的饭食。

那天我起来后浸好了米,就忙着抱柴生火,木柴在院门边堆着,抱柴的时候,听到院门外有孩子的哭声。

出门见门前有个柳条篮子,就是平日里买菜用的那种,哭声是从那篮子里传出来的。我上前看了下,里面有个孩子,那是夏日,孩子身下垫了块粗布,身上一丝不挂,也没别的东西。

我看孩子可怜,我自己又不能生,就想把这孩子留在身边。所以抱了回去。

我也想给孩子多留些东西,方便她日后找到亲生父母。可留这个孩子,老爷夫人都不高兴,是我死求活求才留下来的。

那篮子被老爷扔进了火里,粗布也被一并扔了进去,孩子的东西我一点没能替她保留下来。

那时大少奶奶生了孩子,奶水足,我尽力讨好着她,央求着她给奶一奶这孩子。还好家里是酿酒的,粮食不缺,就这样少奶奶给喂上几口,我给熬点米粥,瘦瘦弱弱的保了这孩子一条命。

夫人再问其它的,我实在说不上来了。”

袁夫人听的又流了次泪,知道就算那篮子和粗布留下来也没什么用,夫人当时是用披风包的孩子,而那两样东西,都和自家沾不上边。

若初笑笑道:“娘,您也别纠结我如何跟了我娘的了,都过去的事了,知道又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您知道我还活着,咱们有缘又见了面。”

袁夫人连连点头:“是,是,找到你,娘就知足了。”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