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现在骨折了,但是审核一下也不需要用腿是不是,这是主任的意思。
但是赵曙曼心里想的是,自从校招进来报社,焦老师一直专心指导、暖心关怀自己,如今焦老师刚刚骨折,正是难受时,怎么能晚上九点半再打扰人家呢。
那不打扰,她能自己做主吗?
显然不能。
斟酌一会,赵曙曼给焦老师发了信息,【焦老师,深夜打扰,调研稿我已写好,还请您把关,若您不方便可以告诉我怎么做,我来对接,您好好休息。祝您早日康复。】
老焦正坐在床上烦闷,自骨折后,家里那位管得紧,烟不能抽、酒不能喝。
叮一声信息,片刻后,他感叹:“小徒弟这么快就出师了。”
自己既然骨折在床,又何必贪功对接秘书处。小徒弟也需要资源。
而且他从小徒弟来的第一天,写得第一篇稿子就看出来,广阔天地,她定会飞得很高很高。
随后,赵曙曼就按照焦老师推的名片,发申请给秘书赵凯旋,请求加为好友。
那阵,赵凯旋正在办公室踱步,斟酌要不要问问老焦,今天调研结束迟,稿子要得急,赵记者行不行?
叮一声信息,查看消息,秒通过。
一句寒暄,直接发稿,赵凯旋迅速浏览。
赵凯旋微蹙的眉心舒展,小记者,有两下。
秘书赵凯旋再细读两遍,要求赵曙曼修改两处细节用词,改好后他立刻发给融媒体,让他们去对接后续事宜。
忙完后他感慨,结束晚还收工早,赵记者什么活菩萨,想当初老焦头还和书记磨了两三个月,才略懂其一二。
于是他给日报社社长周常新发微信,想简单了解一下赵曙曼的简历信息。
刚给周常新发完微信,赵凯旋就接到了陈书记的电话。
“信息出来没?”陈书记语气平稳。
加班是他的工作常态。
但询问信息却不是他的常态。
一句话给秘书赵凯旋问懵了,他可是一路跟着陈明哲来的,大事小事都放心让他去做。
就算是老焦刚开始跟调研,信息一塌糊涂不对领导胃口的时候,书记也放话,“凯旋看过了就行。”
这一次,是他出了错,还是不信任小记者?他自认为最近没出错,那就是小记者?
结合座谈会上极其短暂,微不可察一秒钟,赵凯旋若有所思。
迅速把烟摁灭,他把赵曙曼的稿子打印出来,轻轻敲门,进了陈书记办公室。
“调研信息写好了,这次换了记者,我就打出来你看看。”赵凯旋说话的时候不放过书记的每一个微表情。
说完,陈书记果真拿起来打印出来调研信息看起来,赵凯旋在一边掐着时间,随着时间流逝,他懂了。
书记不是浏览,是逐字逐句读,难道还企图读出背后那个人来?
不多嘴,是体制内的重要守则。赵凯旋默默立在旁边。
又见陈书记拿起铅笔,勾画一处,修改一处,勾画另一处,修改另一处,六七百字信息,足足勾画三处。
“拍给她看。”陈书记淡淡开口。
拍?不是发给她改,而是拍给她看?
你们…见字如见人呐?
那一边的赵曙曼和秘书赵凯旋聊完微信,心里的大石头就落地了,她从赵凯旋的大拇指和表情包就知道自己这次干得不错。
于是心情美美来到公交站,还赶上末班公交了,今儿是什么好日子呀。
公交车上她开始打盹,直到赵凯旋的消息进来,迷迷糊糊地点开,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