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程然看李令晞把手电筒打开,用光照着发卡,发圈,皱了皱眉头:“晞晞,咱们不用照明,你怎么打开手电筒照着发圈,发卡?”

“当然是为了吸引顾客。”

李令晞指了指被手电筒照着的发卡和发圈,问:“你看,这些小饰品被手电筒照着,是不是更加醒目了?而且质量看着也更加高档了?”

程然打眼一瞧,还真是,河边虽有路灯,但路灯的瓦数不大,而且灯光昏黄,整个河边朦朦胧胧的。

虽有不少摆摊的个体户,但是如果不走近摊子,还真看不清楚这些摊位都在卖什么。

但李令晞打开手电筒后,她的摊位明亮起来,就像他曾经看舞台剧,一片漆黑中,打了聚光灯的舞台一样,让人们的眼睛不自觉地聚焦在这里。

虽然效果好,但他并不支持,“可这样不是浪费资源吗?”

李令晞也有自己的道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用点办法吸引顾客,怎么卖出货?”

“可是,做买卖不是靠商品质量取胜吗?”

程然反问道。

李令晞:“不把人吸引过来,向谁去展示商品质量,商品质量再好,也得有人关注才成。”

程然无言以对,他才发现做买卖也需要智慧。

“妈妈,那边的发卡漂亮,我想买。”

“奶奶,我要小猫的发卡。”

“小陈,那边的发卡,发圈样式挺别致的,我们过去看看。”

在河边散步的人发现了李令晞的摊位后,被摊位上别致的发圈和发卡吸引,纷纷向这边靠拢。

到了摊位前,先被喜庆又萌萌的欣欣吸引。

一位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神色真诚地夸赞道:“好可爱的小姑娘。”

欣欣高兴地挺了挺小胸膛,奶声奶气地说:“我的衣服、发圈,发卡,都是我妈妈做的哟。”

“是吗?”

一个留着时髦菜花头的年轻妈妈,拉着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儿走过来问道。

欣欣用力地点了点小脑袋,“当然。”

她蹲下身,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同款卡通狗发卡和发圈,大声道:“你们看,这发卡和发圈是不是跟我的一样?”

年轻妈妈笑着道:“还真是。”

她身边的小闺女拉起了她的手,指着一卡通猫的发卡和发圈,脆生生地嚷嚷:“妈妈,猫猫好看。”

年轻妈妈宠溺地笑了笑,问:“这小猫花样的发卡和发圈,怎么卖?”

“一个1毛。”

李令晞面带微笑地回道。

年轻妈妈皱眉头,“塑料的发卡才钱,能不能便宜点儿?”

李令晞摇了摇头,“塑料的虽然好,但经常佩戴,会有微塑料进入孩子的身体,微塑料毕竟是化学品,会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她抬手拿起小猫图样的发圈和发卡,继续说:“这些发圈和发卡是纯手工做的,而且还是纯棉布,健康无危害,1毛钱也不贵,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要。”

这通话把几个顾客说的一愣一愣的,他们虽然半懂不懂,但不觉明厉。

“那个微塑料真有那么厉害?”

有个大妈好奇地问。

李令晞点了点头,“当然,不过微塑料的危害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

但也有人不信,“我们用塑料发卡,穿塑料凉鞋,好多年了,不也没事。”

“是啊,我们还用塑料杯子喝水,也没事呢。”

李令晞叹口气,说道:“事关身体健康,还是宁肯信其有为好。”

大人们嫌弃发圈和发卡贵,孩子却不嫌弃,小姑娘们纷纷拽着身边大人的手嚷嚷。

“妈妈,我要猫猫发卡。”

“奶奶,我要狗狗发卡。”

其实1毛钱不算贵,大人们被孩子磨得心软,掏钱买了发圈和发卡。

菜花头的年轻妈妈掏了3毛钱,买了一个粉色的卡通猫花样的发卡,俩粉色的卡通猫花样的发圈后,直接给她闺女扎在了小揪揪上。

她闺女正好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发圈和发卡一戴头上,可爱值立刻加倍。

小姑娘还摇了摇头,眨巴眼睛看着妈妈,问:“妈妈,我漂亮吗?”

“非常漂亮。”

欣欣抢在孩子妈妈前面夸道。

她声音很大,神情又非常真诚,小姑娘高兴极了,抬着下巴,回道:“你也很漂亮。”

小孩子的友谊来得很快,互相夸过之后,俩小姑娘便手拉着手一起笑了起来。

其他小姑娘见状,再次摇着身边大人的手,“我要狗狗发卡。”

“我要花花发卡。”

1毛钱不贵,大人们抵不住孩子们痴缠,纷纷掏钱买发圈和发卡。

有些年轻姑娘抵不住,也买了发圈和发卡,她们买的是向日葵、牡丹花这些大方又亮眼的图样,以及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样。

不大会儿,李令晞摊位上的发带和发卡便卖出去了一半。

等第一波的购买潮过去,隔壁的摊位上的圆脸大妈,走过来,笑着说:“大妹子,给我俩黄色的小猫发圈。”

李令晞笑着大声道:“好咧。”

然后麻利地拿了俩黄色的小猫图样发圈给了大妈。

大妈接过来,递过去两毛钱,又指着地上的手电筒,说道:“你这法子不错,招人得很,回头我也把家里的手电筒拿来。”

李令晞看了眼她的摊位,是卖衣服的,不过她卖的衣服很普通,就普通的白色人字背心。

海魂衫在七八十年代,也是时尚爆款单品,她好奇地问:“姐,您的背心在哪儿进的货?”

“就在我们街道办的成衣厂。”

大妈说道,“厂里效益不好,把这些货抵给我们当工资。”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和神情算是愁。

厂子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偏偏厂长是个不作为的,厂里工人干着急,也没办法,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但李令晞脑海里灵光闪了闪,一个主意在脑海里生根发芽。

“姐,厂里做背心的布料多吗?”

她问道。

大妈叹口气,“厂里穷得只剩下布料了。”

闻言,李令晞眼睛亮了,嘴角弯了,八十年代果然处处是商机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