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轩确实是重生的。
他也没想到只不过睡个午觉的功夫就来到了七三年,这一年他刚下乡。
他爷爷有留学背景,爸妈都是知识分子,不知道被谁给举报了,爷爷被迫下放到乡下进了牛棚。
爸妈也被逼着到农场改造,为了保住他,只能登报断绝了关系。
家里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因为家里人都出事的原因,虽然断绝了关系,但他也不好过。
不仅被骂,还要去扫臭哄哄的厕所。
他受不了这个委屈,虽然家里的大多数财产被充公了,但是还剩下一些的。
剩下的钱也够他一个人生活的很好了,在城里他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就来到他爷爷待的地方下乡。
避开了城市里那些对他经常下手的人,还有就是来这里照顾爷爷。
来到乡下后,到了冬天,爷爷就大病了一场。
没想到那个他不放在眼里,一直在他眼前晃悠的温暖温知青发现了牛棚里的宋老爷子是他的爷爷 ,不但没有远离他,还帮他救了爷爷。
爷爷一晚上就好了。
他没想到她熬的药会让爷爷的病这么快就好。
他不相信有这么好的药,于是,就起了疑心。
观察了一段时间,没想到,他还真的发现了什么,原来是她戴的那个木牌有问题。
每次她把木牌里的不知道什么水滴入饭里,他因干活身上的疲惫都全消了。
不仅如此,那个木牌竟然还能储物,他亲眼看到有一个东西在温暖的手里消失了,下一刻又出现。
这么好的东西,在温暖的手里简直是暴殄天物,在他的手里才是合适的。
但温暖一直把木牌看的牢牢的,他得不了手。
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要和温暖在一起。
总有一天,他会把木牌拿到自己的手里。
告诉了爷爷这件事后,爷爷虽然不满温暖的出身,但为了得到她手里的宝贝,也就同意了,还对温暖笑脸相迎,爷爷的付出实在是太大了。
她不能辜负爷爷的期望 。
之后的几年他一直扮演着贴心的对象角色。
后来爷爷被平反,爸妈也从农场回到了家,他家里再次好过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和温暖也在一起好几年了,在乡下还结了婚。
我把真相告诉了爸妈,爸妈和爷爷一样一开始对温暖是很不满的,但为了得到她手中的东西,家里人都接受了她。
后来的几年,温暖好像也发现了什么,对他冷淡了起来,还想要离婚。
但怎么可能呢,于是,他也不装了。
他让她生了病,逼迫他把木牌拿了出来。
因为木牌已经认了温暖为主,所以他根本就不能用。
但没关系,若是她不把木牌里面的水给他,他就让她生不如死。
温暖屈服了。
他用得到的灵水帮助了很多人,事业也蒸蒸日上。
他外面的女人给他生了几个好孩子,在他的培养下,都有出息 。
但他没想到,他只是睡了一个午觉,就来到了七三年。
重来一次,他心心念念的还是温暖的小木牌,若是她没认主最好,他可以骗过来。
但若是认主了,他也可以重复上一次的操作。
总之,这么好的东西他绝对不会放过。
现在接近她只是第一步。
晚柠跟剧情中不一样的行动,其实他并没有发现。
一来,他重生之前已经八十多岁了,时间太遥远了,他是真的不记得了。
二来,在剧情中这个时候宋文轩和温暖还不怎么熟悉,他自然不会关心温暖和谁住在一起。
所以晚柠并没有引起宋文轩的注意。
……
房间内,晚柠把报纸糊到了墙上,从空间中拿出买来的棉花,还有买的布,把棉花和布料缝在一起。
这些事情她是会做的,在她原本的世界,父母离婚后,后来她爸爸在她十七岁那年也去世了,之后她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一些简单的事情她是会做的。
缝好后,就成了厚实的床垫,再铺上床单,就可以睡了,摸起来软乎乎的,她不用再像昨晚一样咯到背了。
房间内被她收拾的整整齐齐的,一切生活物品没什么缺的。
全部收拾完,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
出了房间,她在房子的旁边搭了一个棚子,当做放柴火的地方。
出去捡了几捆柴回来,天都黑了。
把中午剩的饭热了热,就当作晚饭。
吃过饭,洗漱完,晚柠仔细看了一遍,看自己房间的窗户和门都关好了,这才进了空间。
这个灵泉空间已经被她完全绑定了,可以用意念操控。
她在心里想把已经成熟的小麦和玉米收割,很快,土地上的小麦和玉米已经收割完了。
然后脱粒,一部分没动,一部分成了面粉。
再从中拿了一些小麦和玉米种上。
之后晚柠又看了看种在地上的人参。
给人参浇了一些灵泉水,让它们尽快长大。
做完这些,晚柠就出了空间,到明天就要干活了,她得尽早睡。
忙活了一天,晚柠很快就睡着了。
很快到了第二天。
起来洗漱后,晚柠先是烧了一些热水,再煎了两张饼,吃饱后,就拿着东西出了知青院。
跟在其他知青的后面,晚柠一路到了地里。
大队长林保国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晚柠被分到和一个村里的大婶去拔草。
蹲在玉米地里,玉米的叶子一直剐蹭着她的脸,还有胳膊,幸好今日她准备的充足,穿的都是长衣长裤,脸上也带了一个自制的面罩。
一开始她还能忍受,后来太阳就升到了半空,就热了起来。
晚柠感觉自己身上出了很多汗,但也只能忍着。
她干的并不快,毕竟她不靠工分吃饭。
就算不干活,她也饿不死 。
但是不干不行,既然是下乡的知青,就得干活。
一天下来,晚柠只得了五个工分。
就这,晚柠已经很满意了。
下午下工后,晚柠去了今天和她在一块地拔草的马大婶家,买了一些菜,都是大婶自家种的,一共花了三毛钱。
她之所以会知道这件事,还是马大婶告诉她的。
之前知青到这里来的时候,缺这缺那的,大多都是在村里买。
为了挣点钱,卖点菜什么的,在村里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