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丹书铺
“如何?我给你们推荐的这个书铺不错吧?今日可要好好谢我才行”乔冉然得意道。
裴歌在旁白她一眼,对身边的淑和郡主道:“你瞧瞧这人,一夸她就找不着北了。”
淑和也点她的额头道:“从前元芝堂嫂就和我说,你这人惯会撒娇,我还不信,谁人不知乔家大小姐是个温和柔顺的,如今跟你熟了,才知果然是个会痴缠的。”
话是这么说,两人眼中可不像是有真指责乔冉然的样子,因而乔冉然也更为得意道:“那你们都愿意惯着我,又要怨我。”
她是几人中年龄最小的,元芝先不说了,她本是家中大姐,在几人中更是一贯的大姐范,对几人都十分照顾,裴歌从前就爱和乔冉然斗嘴,可平日里最为乔冉然抱不平的也是她,要不然当初乔冉然在外面还不知要吃多少乔嫣然的亏。
而现在刚刚熟识的淑和郡主,先是喜欢乔冉然的诗,现在和她相处下来,更是觉得乔冉然真诚不虚假,她本就喜欢率真之人,现在十分喜欢和乔冉然几人相处。
这日因着淑和想买一些书籍,前次乔冉然就推荐过临丹书铺,说掌柜的很是有水平,几人便顺势约在此处。
而元芝则是临时因为理郡王府中有事,无法到来。
最后,淑和买了不少东西,又分别送了裴歌和乔冉然两人一方端砚,两人也不忸怩,既是好友,有一二物相赠,实乃常事。
待三人走后,宋辞也到了。
从掌柜的口中得知上次购买自己仿画的人已走,心中怅然若失。
说回乔冉然三人,去到酒楼用膳,在包厢里,说话就随意很多。
乔冉然先问到:“元芝姐姐本说好了今日一同出来,怎么突然又有事了?”
她问的是淑和,因淑和和元芝住得近,今日这消息也是她带来的。
淑和面露难色,还是回道:“说是府中堂哥一妾室有了身孕。”
乔冉然瞪大了双眼,上一世她此时还未和元芝等人重新熟悉,因此根本不知道这时还有这事。
说起元芝的丈夫理郡王世子李航,如今也靠着祖荫在朝中任职,平日里和元芝也算是相敬如宾,乔冉然也知这些男人,都是些三妻四妾的,上一世江玉琪不就是如此吗?
上一世的她,对此也习以为常,只按照常理,把江玉琪那些个通房,抬了妾。
总归,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又想起,那这一世,谈渊回来,自己是不是也要主动为他纳妾?
心中一阵不舒服,忽觉也怪没意思的。
那边裴歌在她回想之际,已经忍不住开口:“元芝也刚嫁过去不到半年,怎么就发生这种事?”
淑和也皱着眉回道:“说是侍妾,实际上就是堂哥屋里的通房,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怀上的,表嫂估计也很难办。”
裴歌语气都是不满:“这些个男人……”
后又想起理郡王世子,是淑和的堂哥,便也住了嘴。
只撅嘴道:“若是秦苍也要纳妾,我可不会依他。”
乔冉然道:“你待如何?”
“那便和离,我眼里可揉不得沙子。”裴歌理所当然。
乔冉然心下一震,忽觉自己这个姐妹着实是勇敢。
那边裴歌还在继续说道:“我父亲说了,若是秦苍此后负了我,我大可和他分开,各自两宽,总归家里是我的依靠,他绝对支持我。”
真羡慕啊,乔冉然想,若是乔文博…
不愿再想下去,不过裴歌的话,还是让她心中涟漪阵阵,自己重活一世,若是不能随心而活,那还有什么意思?
若谈渊今后也是这样的人,那似乎分开也很好,总归有任何事,总能有解决的办法。
乔冉然心中开阔了很多。
淑和则在那连连点头:“裴歌说得对,若是子墨有这心思,我才不愿意委屈自己。”
裴歌笑着调侃:“你家子墨哪里会呢?谁不知他对你可是予取予求,他可爱惨了你。”
脸一红,淑和啐道:“寻着机会就要取笑人。”
却没有反驳裴歌。
乔冉然则是想起上一世,有些担忧,想了一下,问道:“等会郡马爷还来接你吗?”
摇摇头,淑和道:“他回乡去接母亲来京了,这段时间不在。”
回乡接母亲?那传说中那个表妹,是不是就是这时来的?
乔冉然把不准,毕竟上一世她着实和淑和没有什么交集。
但她又不能和淑和明说,毕竟此等怪力乱神之事…
想了想,说道:“自古婆媳关系难处,到时候你可要好好观察她,好了解她才是。”
这话说的有些过了,毕竟作为好友,不该评价对方家中人,好在淑和并不在意。
“你这事,皇后姑姑和我也说过,要我改改性子,我也想着,到时人来了,我好好客气对她就完了,子墨是个温柔的人,想来他母亲也是如此,应当不会为难我。”
看她一脸幸福的样子,乔冉然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先看那表妹是否真是这次来的。
好在现在和淑和还是比较亲近的,若真有什么,自己也能及时知晓信息,总归淑和这人,乔冉然也很是喜欢,赤忱之心,人人爱之。
这一茬过了,淑和又问道:“冉然,你是不是银子不太趁手?”
这话一出,乔冉然疑惑:“何出此言?”
“我听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开仓施粥,可用的都是下等米,京城里有些人就会有些闲言闲语,我想着,你是否是银子不趁手?可以和我说,我这边有一些,可以给你。”
纵然知道淑和性子就是比较单纯,乔冉然依然有些无奈,失笑道:“并非如此。”
而后就把当初和兰芷所说之言,与淑和说了一遍。
淑和不比兰芷,一下没理解:“那这粥这样,真会有人吃吗?”
这下乔冉然还没说话,裴歌就笑道:“可见你是千金大小姐,到底不懂外面的行情,对于困难之人,别说这下等米粥,就是些粗粮、玉米棒子面,都是好东西,只要能吃饱,如何会挑呢?”
又对着乔冉然道:“到底你从前跟着你母亲也做过这事,懂得多,我就完全没想到这一方面。”
语言中满是欣赏,又道:“算我一份,回头我让丫鬟把银票给你送去,你不必拒绝,也不必想着什么登记,这是我送你的。”
“我也要,我也要。”听懂了的淑和忙附和。
最后乔冉然自然是接受了,只坚持要记账不提。
之后再有人议论乔冉然这件事,淑和皆根据乔冉然的话据理力争,这都是后话了。
三人饭后正喝着茶,兰芷进来:“夫人,安国公府乔夫人来了,说要见您。”
乔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