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林家别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那场发生在实验室的风暴,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干脆。雨水冲刷过后,地表的热浪暂时消退,但泥土深处翻涌的气息,却预示着某种根本性的改变已经发生。

赵曼丽消失了。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消失,而是从林家权力结构和日常生活的图景中被彻底抹去。她被送往郊外一处不常使用的别墅,名义上是“静养”,实则是等待签署那份注定苛刻的离婚协议。林建国在这件事上展现了商人决绝的一面,切割得干净利落,没有给她任何反扑或斡旋的余地。

曾经围绕在赵曼丽身边的那张由利益、奉承和情报编织的网,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管家和佣人们行事更加谨慎,眼神中除了往日的恭敬,更多了几分对林家这位突然展现出雷霆手段的大小姐的敬畏。别墅里那些属于赵曼丽的奢华物品被迅速清理,她存在的痕迹被快速抹除,仿佛这个人从未在这栋宅邸里占据过重要位置。

林倩倩则像一只被拔光了羽毛的孔雀,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几乎不再露面。偶尔在餐厅遇到,她也是低着头,眼神躲闪,匆匆扒拉几口饭便逃也似的离开,不敢与林晚星有任何视线接触。往日的骄纵跋扈被一种惊弓之鸟般的瑟缩取代,那个曾经被视为林家未来希望之一的女儿,如今成了宅邸里一个苍白而沉默的影子。

林建国对林晚星的态度,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他遵守了承诺,不再让任何家族事务打扰她,甚至暗中吩咐下去,满足她一切合理的生活和学习需求。然而,父子(女)之间那层本就稀薄的温情面纱,也在这次风波中被彻底撕破。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实力威慑和协议约束的、冰冷而稳定的新平衡。

餐桌上,偶尔的对话仅限于最必要的交流。

“准备得怎么样了?”林建国会问,指的是“光耀计划”的选拔。

“顺利。”林晚星的回答永远简洁。

再无他言。

林晚星能清晰地感受到林建国目光中的审视、探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他不再把她看作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视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平等的“对手”,或者说,一个他无法理解其行为逻辑、却不得不承认其强大力量的“异类”。这种认知上的转变,带给林晚星的并非快意,而是一种彻底的释然——她终于无需再浪费精力在无谓的家庭内耗上。

她的战场,从来都不在这里。

“星火”基地的冲刺

秦爷爷的旧书店,那间堆满书籍的狭小隔间,成了风暴眼中最平静,也最炽热的核心。外界林家的风波,在这里被隔绝开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战前的、高度专注的紧张氛围。

“光耀计划”全国选拔的最终通知已经下达,时间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这意味着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不到一个月。这不再是省级竞赛的小打小闹,而是汇聚了全国顶尖天才的终极角斗场,选拔内容涵盖之广、难度之高、形式之复杂,都远超常规想象。

林晚星将小组的训练强度和精神状态都调整到了极限。

精准的情报分析: 周屿发挥了他的技术优势,通过各种合法渠道(以及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信息搜集),尽可能多地搜集了往届“光耀计划”选拔的非保密信息、出题风格、考察侧重点以及可能参与的顶尖选手资料。他将这些信息整理成详尽的报告,成为小组制定战术的重要依据。

极限抗压模拟: 林晚星根据情报,设计了多种极端场景下的模拟测试。她在白板上列出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跨学科问题,限定极短的时间要求完成;她模拟设备突然故障、信息不全、甚至队友“意外退出”的情况,考验周屿和沈望舒在突发状况下的应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她将自己前世在战场上经历的生死压力,部分转化为这种高强度的脑力锤炼。

体能与意志淬炼: 她深知,高强度的脑力消耗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基础。她依旧保持着清晨的体能训练,并拉着原本能坐着绝不站着的周屿和习惯于静坐冥思的沈望舒一起。不再是追求极限,而是确保身体能支撑住连续数十小时高度紧张的精神消耗。她在训练中穿插讲述秦爷爷提到的长征故事,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内核,潜移默化地注入小组的信念之中。

思维的深度融合: 这是“星火”小组最大的优势,也是林晚星着力打磨的重点。她不再满足于各自领域的卓越,而是强迫三人进行更深度的思维融合。

· 她让沈望舒尝试用物理学的思维去理解周屿算法中的逻辑结构,寻找更优化的数学模型。

· 她让周屿尝试将林晚星提出的宏观系统架构,用代码进行快速原型验证,暴露设计中的潜在缺陷。

· 她自己则不断将前世对战场态势、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的本能理解,转化为现代工程和系统论的逻辑语言,与沈望舒的理论和周屿的技术进行碰撞。

隔间里常常爆发激烈的争论。沈望舒追求理论的严谨与完美,周屿追求技术的简洁与高效,而林晚星则永远站在最终应用和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溅,有时甚至会不欢而散。但短暂的冷却后,他们总能重新坐在一起,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征服那个最高的山峰。

秦爷爷默默地守护着他们,提供着热茶、简单的食物和无声的支持。他看着这三个年轻人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和日益凝聚的团队气场,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在战火中依然坚持学习、憧憬未来的年轻战士们。希望的火焰,在他沧桑的心中静静燃烧。

最后的谈判

就在选拔前夕,林建国提出要和林晚星进行一次正式谈话。

书房里,气氛比实验室事件后任何一次都要凝重。林建国没有坐在象征权威的巨大书桌后,而是与林晚星相对坐在会客的沙发上。这细微的姿态调整,透露着他心态的微妙变化。

“选拔准备得如何?”他开门见山,语气是一种刻意维持的平和。

“按计划进行。”林晚星回答。

“有几分把握?”

“尽力而为。”她的回答依旧滴水不漏,不给任何探听虚实的机会。

林建国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这个计划……意义重大。如果你能入选,无论对你个人,还是……”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向林晚星,“……对林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将林晚星的个人发展与林家利益进行捆绑暗示。他在试探,也是在抛出橄榄枝。或许,在他心中,那份赌约的胜负已然不那么重要,他更希望看到林晚星的成功能够反哺林家。

然而,林晚星的目光平静无波,没有丝毫动摇。“父亲,我记得我们之间的协议。”她清晰地划清界限,“高考状元,换取我的自由。我会履行我的承诺。至于‘光耀计划’,那是我个人的追求,与林家无关。”

她的话语,像一块冰冷的钢板,挡住了林建国所有试图修复关系或进行利益捆绑的企图。他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独立和决绝,终于彻底明白,这个女儿,早已羽翼丰满,不可能再被林家束缚,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未来与林家的商业版图捆绑在一起。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林建国心头——有失落,有释然,或许还有一丝作为父亲的、迟来的愧疚?他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知道了。你去准备吧。需要什么,跟管家说。”

“谢谢。”林晚星微微颔首,起身离开,没有任何留恋。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林建国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他知道,林家已经失去了这个女儿,或者说,从未真正拥有过。而他现在能做的,就是遵守协议,然后……作为一个旁观者,拭目以待。

尘埃落定,剑指苍穹

最后的障碍被清除,最后的试探被驳回。

林晚星回到自己的房间,书桌上摊开着“光耀计划”的选拔须知和厚厚的演算稿。窗外,月色清冷,星光黯淡,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

她拿起笔,目光沉静如水。

林家的纷扰,已然成为过去式。那份用协议换来的自由,近在眼前。

所有的杂音都已沉寂,所有的障碍都已扫清。

她的气息调整到最佳状态,精神意志凝聚到了顶点。脑海中,是鹰嘴岭上不灭的信念,是秦爷爷殷切的目光,是周屿和沈望舒信任的眼神,是她对这片土地深沉而无言的爱。

她的战场,从未如此清晰。

高考,只是一个必经的站点。

“光耀计划”,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属于这个和平年代的,科技与智慧的——前沿阵地。

笔尖落下,在稿纸上划出坚定的痕迹。

尘埃,已然落定。

新的征程,就在脚下。

星火已聚,只待东风起,便可燎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