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他是上海的一名入赘女婿,残忍杀害岳父岳母一家六口后,竟像人间蒸发一样无影无踪。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变得如此冷酷无情,甚至对即将临产的小姨子也痛下杀手?

通缉令在全国发布后,他是怎样成功逃亡长达二十九年的呢?

更离奇的是,案发三年后,被害人的骨灰盒为何会不翼而飞?

而凶手被抓后,村民们为何纷纷为他求情?

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仇恨?

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这起案件,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讲起。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上海市松江县公安局的报警电话突然响起。

急促的铃声瞬间打破了警局的平静。

“喂,是幺幺零吗?出大事了,我们这儿有人杀人放火!”

接到这紧急的警情,刑警大队大队长蔡永辉丝毫不敢耽搁,马上带领警员迅速赶往案发地。

上海市松江县茅岗镇希望村。

到达现场后,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惊。

一座典型的三连式宅院,此刻正被熊熊火焰包围。

房顶上浓烟滚滚,像一条黑色的巨龙,直冲天际。

报警的群众焦急地指向院子,说受害者就在那里。

民警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展开救援。

很快便发现了多名被害人。

现场共有两处。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房子外的小院。

院子里躺着四个人,浑身鲜血,场面惨烈。

院子后面的一排老宅又发现了两名被害人,一男一女。

经检查,现场六名被害人中已有五人不幸死亡,其中一名还是怀有身孕的孕妇。

这意味着一尸两命。

唯一幸存的是一名年轻女子,却也重伤在身。

民警们迅速将其送往医院,全力抢救。

经知情者辨认,这六名被害者都是一家人。

如此凶残的杀人放火,五死一伤的灭门血案,凶手竟然逃之夭夭。

案情重大,蔡永辉深知不能有片刻迟缓,当机立断,立刻在现场展开全面勘查。

据目击者回忆,当天傍晚七时左右,凶手先是在第一现场对四名被害人痛下杀手。

随后潜入老宅二楼纵火。

接着下楼骑车直奔第二现场,对另外两名被害人发起袭击。

如此穷凶极恶的凶手到底是谁?

村民们的回答让警方大吃一惊。

凶手竟是这家人的上门女婿,年仅二十七岁的何山龙。

对于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将其抓捕归案。

绝不能让他逃脱法网,更不能让他继续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目击者称,何雪龙作案后,逃至了村南边的如塘河,并跳入河中,似乎想自杀。

警方立刻赶到如塘河,虽然期望何雪龙已自杀,但仔细搜寻后,并未发现他的踪迹。

由此推测,何雪龙很可能不是自杀,而是借跳河之机逃跑。

原因是希望村三面环水,南边是如塘河,东面是建设河,北面则是一条更宽的北石港。

三河相通。

何雪龙跳入如塘河后,如果顺着河流往北游,就能到达北石港对岸的南山村。

不得不说,这个何雪龙非常狡猾。

他明白走陆路容易被警方包围,所以选择了水路逃生。

此时,距离案发已过去两个多小时,何雪龙很可能已逃出警方的包围圈。

然而,蔡永辉没有放弃,依然派出一组民警,迅速前往南山村展开侦查。

果然有村民说,看到一名男子从河里上岸,只是没注意其去向。

这名男子很可能就是何雪龙。

他借助夜色成功逃脱。

与此同时,松江警方在周边各个路口设卡,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了严格排查。

然而,经过一整夜的紧张排查,却没有收获。

犯罪嫌疑人和雪龙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毫无踪迹。

蔡永辉再次回到案发现场,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比如指纹、足迹、鞋印或者凶器之类。

但无情的大火已将现场破坏殆尽,搜寻无果。

至此,警方才明白凶手极为狡猾,放火就是为了破坏现场销毁证据。

接下来,警方深入梳理和雪龙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

发现遇害者分别为何雪龙的岳父、岳母、妻子的叔叔、婶婶以及他的两个妹妹,共六人,五死一伤。

幸存的是他妻子的一个妹妹。

本是亲密无间、朝夕相处的亲人,到底是什么让何雪龙瞬间变成魔鬼,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呢?

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何雪龙罪不可赦。

松江警方迅速发布追捕他的通缉令。

尽管当时还没有网上追逃,但通缉令还是以最快速度发往全国多个省市。

通缉令上简要阐述了案情,并附上何雪龙的一张黑白照片,号为松江的一号通缉令。

通缉令发布后,各种线索纷至沓来。

然而,这些线索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松江警方不得不逐一甄别分析。

只要稍有靠谱之处的线索,警方都会投入大量警力全力侦查。

可惜结果都令人失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何雪龙却始终杳无音信。

仿佛真的从人间消失了。

为何何雪龙如此难找?

一方面,九十年代初,技术条件有限,监控系统很少。

一个人若刻意隐藏,确实很难被发现。

另一方面,何雪龙这个人极其狡猾,自案发后,就彻底销声匿迹。

与自己的父母也断绝了联系。转瞬之间,五年光阴匆匆而逝。

松江警方始终在不懈地追捕,却依旧未能发现何雪龙的丝毫踪影。

这起悬案恰似一块沉重的石头,不只压在被害人家属的心头,也压在每一位办案民警的心上。

时光流转,二十九年一晃而过。

松江警方历经多代人员的更替,局长、副局长、刑侦支队长换了一批又一批。

然而这起上门女婿灭门案一直被松江警方放在重要位置,专案组从未解散。

那一号通缉令也一直有效。

二十九年来,刑侦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松江警方曾期望借助指纹与DNA比对技术获得突破。

但是,何雪龙之前精心毁坏了犯罪现场,没留下任何生物样本。

指纹和DNA比对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二十九年里,何雪龙宛如人间蒸发,毫无音讯。

难道他真的已经不在人世了?

案件发生于一九九一年夏天,夏关平当时还是小学生。

他的一个同学,正是被害人之子。

夏关平亲眼看见这桩悬案给同学带来的巨大伤害。

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因父母双亡,变得郁郁寡欢。

到了二零一九年夏季,夏关平已成为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命运捉弄人,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桩尘封二十九年的案子竟然会交到自己手上。

夏关平暗自下定决心,不管怎样一定要找到何雪龙。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可二十九年已过,面对一个生死不明的人,该从何处找起呢?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跟夏关平谈起此案。

说到何雪龙,这人以前就不是善类,好像有前科劣迹。

这个信息让夏关平眼前一亮。

有前科劣迹,就意味着曾经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那何雪龙会不会留下案底呢?

早年的档案里是否会有相关记录?

夏关平敏锐地抓住这一线索,发动所有人翻查早年的侦查档案。

从一九九一年往前追溯,一直查到八十年代初。

时间跨度几乎涵盖了整个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档案均为纸质版,数量庞大,只能靠人工一页一页仔细翻查。

想到这关系到二十九年前的灭门惨案,大家都耐心细致地翻阅着。

这样持续了好几天,档案一年一年往前推,却始终没有收获。

就在众人有些气馁的时候,当翻到一九八二年的档案时,一名民警突然大声喊道,找到了。

这是一起发生在一九八二年七月的盗窃自行车案。

嫌疑人叫何西龙,与何雪龙仅中间一字不同。

当时的笔录未记载何西龙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但两人籍贯年龄相同,且在上海话的发音中,“雪”与“西”极为相似,不刻意区分,根本难以辨别。

难道这个偷自行车的何西龙就是后来犯下灭门血案的何雪龙吗?

更为关键的是,何西龙在当年的笔录中留下了清晰的指纹。

警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迅速将这枚指纹上传至全国人口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

比对结果一出,众人激动不已。

指纹竟然比对成功。

被比中的男子名叫杨耀明,浙江省洞头县人,出生年月为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

竟与何雪龙女儿的生日是同一天。

怎会如此巧合?

民警们不敢耽搁,立刻赶往洞头县杨耀明所在的村子向村支书打听情况。

很快,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原来这个杨耀明并非本地人,而是外来户。

一九九三年,老杨在外地打工时,结识了一名自称安徽人的小陈。

小陈孤身一人在外流浪,两人相处融洽,老杨便将小陈带回了家。

当时老杨的女婿刚去世,女儿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守寡,生活颇为艰难。

老杨和老伴看小陈为人不错,便将他留在了家里,给女儿当了上门女婿。

小陈还随了杨家的姓氏,改名为杨耀明。

这上门女婿的情节听起来如此熟悉。

警方赶忙拿出何雪龙的照片,让村支书辨认。

村支书一眼认出这个男人就是杨耀明,也就是那个小陈。

至此,何雪龙的踪迹终于被确定。

警方马上直奔杨家,准备实施抓捕。

然而,当民警赶到杨家时,却扑了个空。

原来,杨耀明早在二零一三年十月就突然离开了杨家。

而且他离开的过程十分奇怪。

何雪龙化名小陈来到杨家后,一直是个没有户口的黑户。

二零一三年,何雪龙的妻子去世,临终前还叮嘱三个孩子给杨耀明上户口。

三个孩子十分孝顺,为完成母亲的临终遗愿,硬是拉着何雪龙去派出所上了户口。

当时登记的户籍姓名便是杨耀明,指纹也在那时录入的。

可办完户口没几天,杨耀明竟不辞而别,突然失踪了。

杨家人对此一头雾水,完全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若不是杨耀明年纪较大,且本就非杨家人,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报警。

警察一听,便明白了。

何雪龙这是因为去派出所录指纹,害怕自己的逃犯身份暴露,所以才匆忙逃离。

可见此人狡猾到了何种地步。

追踪二十九年好不容易得来的线索又断了。

但夏关平他们并未沮丧,更没有放弃。

他们又想到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来追查何雪龙的行踪。

此前,警方没有何雪龙的最新照片。

本以为他在杨家藏身二十年,总能找到一张清晰的正脸照。

可没想到,何雪龙极为谨慎,从未拍过单人照片。

就连全家福也总是故意躲在边缘,仅留下一个模糊的侧脸。

夏关平忍不住感慨,这个何雪龙实在太狡诈了,做事毫无破绽。

不过,警方仍然没有放弃。

抱着再试一次的心态,把所有杨家人召集在了一起。

让大家彼此启发,共同回想,看是否能找到何雪龙的单人照或者其他有用的线索。

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大家的努力下,杨家人还真发现了线索。

他们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张何雪龙的单人照。

照片里,何雪龙独自坐在沙发上,正面朝向镜头,五官分明。

这张照片拍摄时,何雪龙大约四十七岁。

与二十九年前犯案时的模样已经有了较大改变,但和现在相比差别不大。

具有人脸识别的意义。

幸好警方锲而不舍,才有了这张最新的照片。

何雪龙这张清晰的正脸图像数据很快被采集并录入大数据系统。

二零二零年八月,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公安部大数据系统显示,广东省珠海市的路面监控捕捉到一张男性行人的照片。

照片中的男子身穿蓝色T恤,左肩背着一个黑色书包,右手拿着一把紫色雨伞。

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发际线明显后移。

仔细观察,这名男子的五官与何雪龙非常相似。

抓捕行动迅速展开。

八月十一日清晨六点,松江警方秘密蹲守在珠海市某栋居民楼外。

这里正是何雪龙的藏身之地。

只要他现身,就插翅难飞。

经过长达六小时的耐心等待,中午十二点半,一个身穿黑色T恤的矮个男子走出房门,进入了警方视线。

此人正是何雪龙。

行动!

一声令下,埋伏的民警们如猛虎般冲上前去,将何雪龙当场抓获。

当晚,夏关平给同学发了一条微信:“今天是个好日子。”

何雪龙到案后,一开始对自己的身份矢口否认。

这时,夏关平不动声色地走进审讯室,用松江本地话问:“你叫啥名字?”

何雪龙依旧不肯承认,用普通话回了一句:“好剑。”

话音刚落,他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随即陷入了沉思。

但在警方的强大攻势下,何雪龙没能坚持多久。

到案第三天,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对二十九年前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指认了案发现场。

二十九年前的老宅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竟让何雪龙丧失理智,对亲人痛下杀手,犯下如此滔天罪行?

面对警方的询问,何雪龙称:“不是他们这样刺激我,我也不会动手啊。”

随着何雪龙的供述,二十九年前灭门血案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何雪龙表示,自己入赘到松江县茅岗镇希望村的原因是家中贫困难以娶妻。

入赘后,他很快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日拼命干活,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可何雪龙的岳父岳母却从未把他当作女婿看待。

看到他干活时还勉强满意,一旦他稍作停歇,便不由分说地对他责骂训斥。

何雪龙觉得干活本是分内之事,但人总需要休息。

在他眼中,岳父岳母就如同黄世仁,把他这个女婿当成了长工,对他毫无关心。

久而久之,何雪龙心中的不满与日俱增,对岳父岳母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而岳父岳母对他也是百般挑剔,横竖看不顺眼。

何雪龙作为上门女婿,在家中毫无发言权,只能默默忍受,将诸多的不满深埋在心底。

不久后,家中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当年结婚时,何雪龙家购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阿珍的妹妹,也就是何雪龙的小姨子经常前来观看。

几年后,电视机出现了故障,屏幕总是跳动。

小姨子对此抱怨连连,不停地唠叨道,让姐夫换一台。

何雪龙本就家境贫寒,被小姨子这般念叨,心烦意乱之下没好气地回了句:“那你不要看了呀。”

谁料,何雪龙的妻子阿珍瞬间变脸,抬手就给了他一个耳光。

何雪龙被打懵了,一气之下也回敬了阿珍一个耳光。

激烈的争吵声引来了何雪龙的岳父岳母。

此时,阿珍正怀有身孕。

岳父得知上门女婿打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心中极为不满,对着何雪龙便是一顿责骂。

“我生了四个女儿,骂都舍不得骂一句,你凭什么打她?”

何雪龙长期压抑的情绪瞬间失控,与岳父激烈的争吵了起来,甚至还动起了手。

电视机事件,让一家人的矛盾彻底升级。

自那以后,何雪龙经常借故不回家,夫妻感情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不久后,阿珍提出离婚。

何雪龙听闻后坚决反对。

他觉得自己十八岁入赘到何家,将所有的青春和劳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如今,妻子提出离婚,无异于将他扫地出门,让他无家可归。

然而,何雪龙的反对并未挽回阿珍离婚的决心。

阿珍甚至躲了起来,不再与他见面,还将他告上了法庭,要求判决离婚。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七日,松江县浦南法院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判决何雪龙与阿珍离婚。

判决书下达后,何雪龙顿感自己一无所有。

作为上门女婿,离婚后,他净身出户,分文未得。

郁闷至极的何雪龙认为,这一切都是岳父、岳母、小姨子,甚至阿珍的叔叔婶婶一家人在背后撺掇所致。对阿珍一家的恨意,像熊熊烈火一般在心底燃烧。

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何雪龙最终彻底爆发,惨案由此发生。

以上均为何雪龙的单方面供述。

按他的讲法,自己被对方逼得无路可走,一时冲动,丧失理智才疯狂报复。

好像还觉得自己有点委屈。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阿珍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

阿珍告知警方,何雪龙品行恶劣,手脚不干净。

阿珍的父亲卖出东西所得的钱,说是被何雪龙拿走了。

父亲质问时,他却坚决否认。

另外,电视机事件之后,阿珍父亲的柜子被撬,里面的钱不见了踪影,柜子上还有血迹。

而何雪龙的手指刚好在同一天骨折。

这些迹象足以证明,柜子极有可能是何雪龙撬的,钱也是他偷的。

正因为上门女婿品行有问题,岳父岳母对他越发不满,多次批评教育。

何雪龙却屡教不改。

一家人忍无可忍,最后支持阿珍与何雪龙离婚。

当然,这也只是阿珍的一面之词。

二十九年过去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已难以查证。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庭矛盾本来就错综复杂,是非对错,难以说清。

即便当事人都在世,恐怕也难以说得明白。

但有一点确凿无疑,不管家人对何雪龙怎样,都绝不能成为他犯下滔天罪行的理由。

此外,警方还戳穿了何雪龙的谎言。

经走访调查警方得知,何雪龙在离婚前曾经磨过斧头,并公开扬言若离婚便要杀人。

而且他杀人后故意纵火,显然是为了破坏现场,同时吸引百姓救火,自己趁机逃脱。

到案后,何雪龙长期潜藏在外躲避追捕。

到案后又妄图隐瞒身份,拒不认罪。

种种行为足以表明他毫无悔意。

由此可见,何雪龙犯罪故意明显,完全是为泄愤而精心预谋的杀人行为。

并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时冲动。

剖析整个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妻子一家对待何雪龙的态度,确实如同点燃悲剧的导火索。

然而,追根溯源,何雪龙内心深处的邪恶本质才是这场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各种不如意。

但如果每个人都如何雪龙这般,毫无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任由怨恨情绪肆意宣泄。

那么人性将会被恶魔吞噬,整个世界也将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案件中有一个细节引人深思。

何雪龙与阿珍育有一女,名为娜娜。

二零一三年,何雪龙去登记户口时,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女儿娜娜的生日。

于是便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也登记为四月十日。

乍一看,或许有人会认为,即便如恶魔般的何雪龙,内心的深处仍保留着一丝人性。

然而,娜娜却不这样看。

她向警方透露,当年何雪龙杀人后纵火,火势凶猛,她险些葬身火海。

若不是邻居及时施救,她早已命丧黄泉。

而何雪龙放火时,明知女儿还在房中,却依旧狠下毒手,丝毫不念父女之情。

自那以后,娜娜便一直生活在父亲罪行的阴影之下。

周围人常常对她指指点点,称她是杀人犯的女儿。

而这遭杀害的被害人又是她的至亲。

至今反目成仇,酿成这出人间惨剧,让娜娜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娜娜表示,她永远都无法原谅这个如恶魔般的父亲。

不知何雪龙听闻女儿的这些心声后,心中作何感想,是否会涌起一丝愧疚。

何雪龙于二零二零年八月十一日被警方抓获。

经一审二审程序后,二零二五年四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死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