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七年,冬。
应天府,奉天殿。
早朝的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太孙殿下!”
户部尚书茹太素,红光满面地出列,手中的奏本被他高高举起,声音里充满了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谄媚。
“自驰道工程与皇家水泥厂开工以来,以工代赈,我京畿之地的流民问题,已然锐减九成!”
“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此皆太孙殿下天恩浩荡,泽被苍生啊!”
“启禀陛下!”工部尚书秦观紧随其后,声音洪亮。
“京凤驰道,进展神速!”
“依臣之见,不出三年,一条可并驾齐驱八马的康庄大道,便可直通中都凤阳!”
“届时,天下震动!”
殿内百官纷纷附和,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向高台之上,那个身形小小的皇太孙。
如今的朱雄英,在朝堂上的地位,早已超然。
他无需开口,只需一个眼神,便足以让最桀骜的武将垂首,让最清高的文臣收声。
然而,面对这漫天的赞誉,朱雄英的脸上却无半点喜色。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了,才缓缓起身,从太子朱标的身后走了出来。
他一动,整个奉天殿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茹尚书。”朱雄英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问你,驰道工程耗费几何?水泥厂开支又是几何?以工代赈每日发下的钱粮,又是几何?”
一连三问,让茹太素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他支支吾吾,额头开始冒汗:
“回……回殿下,此……此乃利国利民之大计,耗费……耗费虽巨,但……”
“说数字。”
朱雄英冷冷地打断了他。
茹太素浑身一颤,不敢再有任何隐瞒,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颤声道:
“回殿下,两项工程,月耗……月耗纹银,已逾五十万两!国库……国库已然见底!”
轰!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刚刚还一片祥和的气氛,荡然无存!
五十万两!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不过千万两!这还只是两个工程一个月……
“肃静!”
朱雄英一声冷喝,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他环视着下方脸色各异的百官,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诸位大人,都听到了?”
“圣薯和地仙豆,只能让百姓不饿死。水泥和驰道,只是强国之基石。但这一切,都需要钱!”
“而我大明的国库,却像一个漏水的池子!一边疯狂进水,一边却也疯狂漏水!”
“诸位可知,这水,都漏到哪里去了吗?!”
他猛地一指下方文官集团,声音如同惊雷!
“漏到你们这些,自诩为国之栋梁,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士绅之家去了!”
“我大明立国十七年,天下田亩,十之三四,已归于官宦、士绅名下!”
“而尔等,却手握特权,不纳税,不当差!”
“天下的赋税,压在贫苦百姓身上!天下的徭役,也压在贫苦百姓身上!”
“百姓卖儿卖女,你们田产万顷!”
“百姓流离失所,你们广厦千间!”
“长此以往,国库如何能不空虚?!民心如何能不生怨?!这大明天下,又如何能长久?!”
一番话,字字诛心!
整个文官集团,尤其是那些来自江南富庶之地的官员,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
他们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刺骨寒意!
皇太孙,这是要……对他们动手了?!
不等他们反应,朱雄英便转身,对着龙椅上的朱元璋,深深一拜。
“皇爷爷,父皇!”
“孙儿恳请,推行新政!”
他缓缓直起身,一字一顿,吐出了那八个,足以让大明地动山摇的字!
“官!绅!一!体!纳!粮!”
“官!绅!一!体!当!差!”
……
死寂。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八个字,震得是魂飞魄散,心神俱裂!
取消士绅特权?!
这是要掘了他们所有读书人的根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朝堂彻底爆炸!
“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名白发苍苍的御史,第一个冲了出来,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太孙殿下!此举,有违祖宗之法啊!”
“我大明开国,太祖高皇帝亲定优待士子之策,方有今日文风昌盛,人才济济之景!”
“若行此法,是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是啊殿下!孔圣有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士绅乃国之基石,理应体恤!岂能与泥腿子同论?!”
“殿下三思!此法一出,天下必将大乱!”
一时间,数十名文官,哭天抢地,跪倒一片!
他们引经据典,声泪俱下,仿佛朱雄英是什么要毁掉大明江山的乱臣贼子!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他布满老茧的手,死死地攥着龙椅扶手。
作为泥腿子出身的皇帝,他比谁都痛恨这些吸食国家血脉的士绅蛀虫!
他做梦都想把这些人全部宰了!
但他同样知道,这个阶层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他们掌握着天下的舆论,控制着地方的宗族,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不敢动。
可现在,他的好孙儿,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却敢!
【人物:朱元璋】
【身份:大明皇帝】
【忠诚度:100%】
【当前想法:好!说得好!不愧是咱的种!这些狗日的读书人,早就该治治了!】
【咱当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今天,咱孙儿替咱做了!天塌下来,咱给他顶着!】
太子朱标,则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步,坚定地站在了自己儿子的身旁,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有了父皇和皇爷爷的支持,朱雄英心中再无一丝顾忌。
他看着下方那群表演得声情并茂的“忠臣”,脸上浮现出一抹极度轻蔑的冷笑。
“祖宗之法?”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哭喊声。
“那我问你们,何为祖宗之法?”
“皇爷爷亲定的《大明律》,算不算祖宗之法?!”
他陡然拔高了声调!
“《大明律·户律》有云:凡我子民,有田者,一体纳粮!”
“请问诸位大人,你们,难道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吗?!”
“《大明律·役律》又云:凡我大明壮丁,皆有为国服役之责!”
“请问诸位大人,你们家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壮丁吗?!”
“你们口口声声祖宗之法,却将真正利国利民的祖宗之法,弃之如敝履!”
“反而将那些维护尔等私利的潜规则,奉为圭臬!”
“无耻之尤!!”
最后四个字,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所有文官的脸上!
那名带头的老御史被驳斥得面红耳赤,强辩道:
“殿下!此言差矣!”
“我等士子,十年寒窗,为国选才,岂能与凡夫俗子一般,浪费光阴于田亩劳役之上?此乃……此乃有失儒家仁义之举!”
“仁义?”
朱雄英笑了,笑得无比讽刺。
“好一个仁义!”
“你们的仁义,就是看着黄河决堤,万千百姓流离失所,却为了一己私利,阻挠朝廷兴修水利?!”
“你们的仁义,就是看着边关将士浴血奋战,粮草不济,却在后方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你们的仁义,就是将天下百姓的骨髓都吸干,来填满你们的粮仓,来维持你们那可笑的体面?!”
“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祖宗之法!”
“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儒家仁义!”
朱雄英猛地向前一步,小小的身躯,爆发出睥睨天下的无上气势!
他那双黑色的瞳孔中,燃烧着金色的烈焰!
他指着殿下跪着的所有人,声音响彻整个奉天殿,响彻整个紫禁城!
“那我今日,便把话放在这里!”
“若祖宗之法,只保士绅富贵,不顾百姓死活!”
“若儒家仁义,只谈坐而论道,不解生民之苦!”
“那么这所谓的祖宗之法,不要也罢!”
“从今日起,我朱雄英的话,就是新的祖宗之法!”
霸道!
嚣张!
睥睨天下!
舍我其谁!
这一刻,整个奉天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朱雄英这番堪称大逆不道的宣言,震得是神魂皆冒,肝胆俱裂!
他……他竟然说,他的话,就是新的祖宗之法?!
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霸气!
然而,还没等那些文官从这惊天的宣言中反应过来。
龙椅之上,洪武大帝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霍然起身!
他那洪亮如钟,充满了无上威严的声音,轰然炸响!
“说得好!!!”
“朕的孙儿,说得好啊!!”
朱元璋龙颜大悦,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狂喜与骄傲!
他指着殿下那群面如死灰的文官,破口大骂:
“都听到了没有?!一群读了点书,就忘了自己祖宗是谁的狗东西!”
“太孙之意,就是朕的意思!就是太子的意思!”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今日,就在这奉天殿,给朕定下来!”
“胆敢反对者,朕就扒了他的皮,抄了他的家,把他挂在午门上!”
“看看他肚子里,到底装的是圣贤文章,还是一肚子男盗女娼!”
皇帝,金口玉言!
太子,坚定支持!
太孙,霸道无双!
大明帝国最高权力的三位一体,在这一刻,展现出了不容任何挑战的铁血意志!
大势已去!
所有文官,都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他们知道,一个属于他们的,可以肆无忌惮坐享其成的时代……
真的要结束了!
……
消息传出皇宫,整个京师的士绅阶层,彻底炸开了锅!
无数的大儒名士和致仕官员,那叫一个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大骂“竖子当国,祸乱朝纲”!
他们迅速串联起来,各种反对的声浪,通过各种渠道,甚嚣尘上!
京师,国子监。
数百名太学生义愤填膺,在几名“大儒”的带领下,聚集在孔圣人的牌位前,一个个群情激愤。
“奇耻大辱!此乃我辈读书人,千古未有之奇耻大辱啊!”
“皇太孙倒行逆施,视我等圣人门生如草芥!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振臂高呼:
“明日!明日我等便集体前往午门!死谏!”
“以我等之血,换回祖宗之法!唤醒陛下与殿下!”
“死谏!死谏!”
一场针对皇权,针对朱雄英的巨大风暴,正在酝酿。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此刻,东宫之内。
朱雄英正看着锦衣卫呈上来的密报,脸上露出一抹冰冷的,如同在看一群死人的微笑。
“死谏?”
“很好。”
“本王,就怕你们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