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第8章:【数据之魅】

地下二层的办公室里,空气又冷又硬。

沈知刚挂断电话,那枚硬币还带着他指尖的温度。

他靠在冰凉的墙壁上,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被驳回的报告。

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很轻,很有节奏。

停在了他的门口。

“咚咚。”

敲门声。

沈知抬起头。

这个时候,会是谁?

他走过去,拉开了那扇掉漆的铁门。

门外站着的,是苏晴鸢。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戴着无框眼镜,手里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她看着这间杂物间一样的办公室,眉头都没皱一下。

“我能进来吗?”

沈知侧身让她进来。

苏晴鸢把电脑放在那张刚擦干净的桌子上,开机。

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废话。

“你的模型,我看了。”

她开口,声音很平。

“我用我们中心去年管网普查的原始数据跑了一遍。”

她调出一个界面,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曲线。

“你的结论,没有问题。”

“在200毫米瞬时降水的情况下,黄浦路站,确实会在十分钟内被淹没。”

沈知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她。

“我不明白。”

苏晴鸢抬起头,眼镜下的眼睛,第一次有了除了技术之外的情绪。

一种混杂着好奇、困惑,甚至是一点点兴奋的情绪。

“你的算法。”

她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

“绕过了传统的水力坡度计算,直接用拓扑网络节点反推压力阈值。”

“这个思路,我只在麻省理工一篇最新的论文里看到过理论构想。”

“但他们的模型,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非常不稳定。”

她又调出另一个窗口,是另外一套复杂的代码。

“而你的模型,更简单,更直接。”

“甚至在模拟混沌状态下的流体动态时,比他们的模型还要稳定。”

她死死盯着沈知。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不只是聪明了,这简直是……另一个维度上的东西。”

沈知看着她。

这个女人,是第一个看懂他东西价值的人。

一个纯粹的技术信徒。

“我只是换了个角度思考问题。”

沈知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传统的模型,把城市管网看成是静态的管道。”

“而我,把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有弹性的网络。”

“每一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压力极限和崩溃概率。”

苏-晴鸢的呼吸急促起来。

她懂了。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升维。

就在她还想追问的时候,她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马主任”。

数据中心那个地中海主任。

苏晴鸢按了接听,开了免提。

“小苏啊,忙什么呢?”

马主任那油腻的声音传了出来。

“在处理数据,马主任。”

苏晴鸢的语气很平静。

“哦,处理数据好。”

马主任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

“我提醒你一下啊。”

“离那个姓沈的远点。”

“梁总工那边盯着呢,别因为一个外人,给自己找不痛快。”

“年轻人,要懂事。”

办公室里很安静。

马主任的话,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苏晴鸢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知道了,马主任。”

“我手头还有工作,先挂了。”

她直接挂断了电话。

然后,她抬头看向沈知。

那双冷静的眼睛里,燃起了一团火。

“他们怕了。”

她说。

“他们不敢面对你的数据,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堵你的嘴。”

这通电话,不仅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

她打开了另一个加密文件。

“你看这个。”

屏幕上,是一份三年前的事故报告。

“江城,清和路立交桥下穿隧道积水事件。”

“官方报告说,是因为短时强降雨,超过了排水系统的设计负荷。”

“我们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联合复盘,给出的结论是,当时的降雨量,我们的模型应该能提前三十分钟预警。”

“但实际上,从积水到淹没隧道,只用了十二分钟。”

“所有人都以为,是模型出了问题。”

苏晴-鸢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她把当时所有的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全部导入了沈知的模型里。

然后,按下了回车。

电脑的风扇开始狂转。

几秒钟后,一个结果,弹了出来。

【预估淹没时间:11分50秒】

苏晴鸢的身体,僵住了。

她看着那个数字,再看看官方报告里的“十二分钟”。

她的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这不是巧合。

这绝对不是巧合!

“你的模型,是对的。”

她喃喃自语。

“错的,是他们。”

她猛地抬起头,看着沈知,做出了一个决定。

“官方的路,你走不通。”

“他们已经把你当成了敌人。”

“你拿不到任何核心数据。”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决绝。

“我给你开一条路。”

她的手指,再次在键盘上敲击起来。

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滚动。

“我们数据中心,有一个为兼容早期设备留下的备用服务器端口。”

“权限很高,日志记录有延迟。”

“我用我的权限,给你创建一个临时的访客账号。”

“名义是,‘外部算法压力测试’。”

“这个账号,可以让你访问到大部分的底层数据库。”

“包括但不限于,全国主要城市的水文、地质、气象、市政管网的原始数据。”

她从旁边撕下一张便签纸,写下了一串用户名和密码。

推到了沈知面前。

“别被他们抓到。”

她说。

“一旦被发现,我们两个,都得完蛋。”

沈知拿起那张纸条。

纸很轻,但上面的字,很重。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得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技术上的盟友。

“为什么帮我?”

沈知问。

苏晴鸢扶了扶眼镜,看着他,很认真地说。

“因为你的算法,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也因为,我讨厌他们那副用权力和资历,去扼杀真理的嘴脸。”

“我信数据。”

“不信权威。”

当天深夜。

沈知在那间地下办公室里,用苏晴鸢给他的账号,登录了应急管理部的核心数据库。

整个国家灾害防御体系的底层数据,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向他敞开。

一个加密的聊天窗口,弹了出来。

是苏晴鸢。

【苏晴鸢:进去了吗?】

【沈知:进去了。数据量很大。】

【苏晴鸢:你的模型,不只是为了一个黄浦路站吧?】

沈知看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

【沈知:一个地铁站的安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导致这种风险的,系统性的漏洞。】

【苏晴鸢:系统性漏洞?】

【沈知:你的模型,是在预测一场洪水。而我的模型,是在预测整个系统的崩溃。】

【沈知: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每一条管道,每一栋建筑,每一项错误的决策,都是一个潜在的病灶。当足够多的病灶同时爆发,生命体就会死亡。】

苏晴鸢在那头,沉默了很久。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和一个工程师聊天。

而是在和一个……解剖过无数城市尸体的法医对话。

【苏晴鸢:你怎么能这么确定,病灶在哪里?就像那个600毫米的管道,那个数据,连去年的管网普查报告里,都只是一笔带过。你是怎么从海量的数据里,把它揪出来的?】

【苏晴鸢:这不像是分析,更像是……你早就知道它在那里。】

这个问题,很尖锐。

直指沈知最大的秘密。

沈知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

他打出了一行字。

【有些事情,不是靠预测。是靠记忆。】

但他没有发送。

他删掉了这行字。

重新输入了一句。

【沈知:我只是擅长,在别人都忽略的角落里,找到规律。】

聊天窗口那头,苏-晴鸢看着这句话,没有再追问。

但“记忆”那两个字,好像穿透了屏幕,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她切换回监控后台。

看着沈知那个访客账号的数据流向。

她的瞳孔,猛地收缩。

沈知调取的数据,不仅仅是江城。

还有长江上游的渝城。

中游的岳城。

下游的申城。

他正在沿着整条长江流域,调取所有特大城市的全部底层数据。

他想干什么?

苏晴鸢的心脏,开始狂跳。

他不是要写一份报告。

他这是要……给整个国家,做一次最彻底的体检!

这个男人的野心,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

也疯得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