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中军帐的布帘,在青铜匣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霍去病一夜未眠,帐内烛火已燃尽最后一截,他却仍守在匣旁,指尖反复拂过匣身的绿锈 —— 昨夜郭解的突袭虽未得手,却让他更加确定,这匣子藏着足以牵动江湖与庙堂的秘密。
“校尉,该用早膳了。” 亲兵端着陶碗走进来,碗中是温热的小米粥与咸菜。见霍去病目不转睛地盯着匣子,他又补充道,“卫将军刚派人来问,是否要即刻将郭解谋反的消息上报长安。”
霍去病抬手示意亲兵将粥放下,目光却未离开匣身:“告诉舅舅,暂缓上报。郭解虽有谋反之心,但尚未与匈奴真正联手,此时上报,恐让武帝担忧。等咱们拿到确凿证据,再连同青铜匣的情况一并奏明。”
亲兵领命离去,帐内复归安静。霍去病取来昨日发现的铜钥匙 —— 那枚藏在匣盖凹槽中的小铜件,被他用布仔细包着,此刻在晨光下泛着淡青光泽。他深吸一口气,将钥匙对准凹槽轻轻插入,随着 “咔嗒” 一声轻响,匣盖边缘竟缓缓弹开一道缝隙。
这声轻响像惊雷,让霍去病的心跳骤然加快。他小心翼翼地扶住匣盖,一点点向上掀开 —— 匣内铺着一层暗紫色的丝绸,虽历经百年,却仍柔韧如初,丝绸上静静躺着一卷泛黄的竹简,竹简旁还放着一枚巴掌大的青铜印。
“这是……” 霍去病伸手轻触竹简,指尖传来干燥的触感。竹简用细麻绳捆着,绳结早已老化,轻轻一碰便散落开来。他展开最外层的竹简,上面用先秦篆字刻着几行文字,虽有磨损,却仍能辨认:“西门氏铸此匣,藏霸王枪谱与护民策,唯仁勇者得之,乱政者毁之。”
“西门氏?霸王枪谱?” 霍去病心中震动,昨日卫青提及的 “楚霸王麾下西门铸剑师” 瞬间浮现在脑海。他连忙拿起那枚青铜印,印面刻着繁复的云纹,中心是一个清晰的 “西” 字,与匣身的篆字风格如出一辙。
原来郭解执着于青铜匣,并非只为金银,而是为了匣中的霸王枪谱!若让他拿到枪谱,不仅能号令江湖游侠,甚至可能凭借枪法招揽势力,真的如被俘徒众所说,“推翻朝廷”。
霍去病将竹简与铜印小心收好,重新盖紧匣盖。他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的黑松林 —— 郭解此刻或许正躲在某处,谋划着下一次偷袭。而那卷竹简中提到的 “护民策”,又会是什么?难道与西门铸剑师 “以仁为锋” 的传说有关?
“校尉!” 李敢骑着马疾驰而来,脸上带着急色,“方才斥候来报,黑松林西侧的破庙附近,发现了郭解徒众的踪迹,似在暗中观察。”
霍去病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看来他们是在等三日后的汇合。李敢,你带五十名轻骑,乔装成游侠,去破庙附近潜伏,摸清他们的人数与动向。记住,不可打草惊蛇,待他们聚集后,再一举围捕。”
“是!” 李敢领命,转身欲走,却被霍去病叫住。
“等等。” 霍去病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牌,递给李敢,“若遇紧急情况,可持此令牌调动附近的汉军哨所,务必确保自身安全。”
李敢接过令牌,郑重点头,策马离去。霍去病则返回中军帐,将竹简与铜印锁进随身的木盒 —— 这两样东西,比青铜匣本身更重要,绝不能落入郭解手中。
他再次走到青铜匣旁,目光落在匣身的 “西门” 篆字上。忽然想起《赵氏枪谱》批注本中,王伯祖父留下的一句话:“西门铸剑,非为杀戮,实为护民。” 难道这匣中的 “护民策”,才是西门氏真正的传承?而郭解只盯着枪谱,却忽略了这份更重要的秘策?
正思索间,帐外传来脚步声,卫青带着军医周老头走进来。“去病,昨夜你说在匣中发现了钥匙,今日可有新发现?” 卫青的语气中带着期待 —— 他也好奇,这先秦古匣中究竟藏着什么。
霍去病打开木盒,取出竹简与铜印:“舅舅,您看。匣中藏着一卷竹简,上面提到‘西门氏’与‘霸王枪谱’,还有这枚‘西’字印,应该就是西门铸剑师的信物。”
卫青接过竹简,仔细辨认着篆字,脸色渐渐凝重:“霸王枪谱…… 若真被郭解拿到,后果不堪设想。这郭解勾结匈奴,又图谋枪谱,显然是想借武力谋反。”
周老头则拿起铜印,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将军,这印上的云纹,与彭城出土的霸王兵器上的纹路一致,确是先秦之物。而且这青铜的质地,与匣子的材质相同,显然是同一时期铸造的。”
霍去病点头,补充道:“竹简中还提到‘护民策’,只是我尚未完全展开竹简,不知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郭解的图谋,绝不止夺取青铜匣这么简单,他想要的,是能掌控天下的力量。”
卫青沉吟片刻,道:“看来咱们必须加快行动。一方面要尽快围捕郭解及其徒众,另一方面要保护好竹简与枪谱,待战事结束,一同送回长安,交由武帝处置。”
霍去病赞同,又道:“舅舅,我想请周军医帮忙,彻底清理匣身的锈迹,看看是否还有其他隐藏的纹路或文字。或许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西门氏与霸王枪谱的线索。”
周老头欣然应允:“校尉放心,老夫这就去准备工具,定能将匣身清理干净,不损坏任何细节。”
三人正商议间,帐外传来亲兵的禀报:“将军,校尉,游侠营的张骞统领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霍去病与卫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 张骞此时来,难道是为了郭解的事?
“让他进来。” 卫青道。
张骞快步走进帐内,神色焦急:“卫将军,霍校尉,大事不好!昨夜郭解夜袭汉军大营后,便失踪了,游侠营中的几名他的旧部也不见了踪影。我怀疑,他是想趁机脱离游侠营,与匈奴汇合!”
霍去病心中一紧 —— 张骞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郭解果然在为谋反做准备。“张统领,你可知郭解在游侠营中,还有哪些心腹?或是他常去的联络地点?”
张骞摇头,语气中带着愧疚:“实不相瞒,郭解平日在游侠营中极为隐蔽,除了黑虎、青蛇等人,很少与其他游侠往来。我也是今日清点人数时,才发现他与几名旧部失踪。”
卫青道:“张统领不必自责。郭解此人城府极深,想要完全摸清他的动向,本就不易。你回去后,加强游侠营的戒备,防止其他游侠被郭解煽动,若有异常,立刻禀报。”
张骞领命,匆匆离去。帐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 郭解的失踪,意味着他可能随时发动新的袭击,而汉军对他的下一步计划,仍一无所知。
霍去病走到帐外,望着远处的河西古道。风沙依旧,却比往日更显肃杀。他握紧手中的青冥剑,心中暗下决心:无论郭解有多少阴谋,无论这青铜匣中还藏着多少秘密,他都要守住这份传承,守住边境的百姓,绝不能让郭解的野心得逞。
中军帐内,周老头正用特制的细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青铜匣上的绿锈。阳光透过布帘,照亮了匣身的纹路,随着锈迹一点点脱落,更多隐藏的图案与文字渐渐显露出来 —— 除了之前发现的 “西门” 篆字,匣盖边缘还刻着几处细小的符号,像是地图的标记。
“校尉,您看这里。” 周老头忽然停下手中的动作,指着匣盖左侧的一处纹路,“这符号像是‘山’与‘水’的组合,旁边还有个‘月’字,会不会是某个地点的标记?”
霍去病凑上前,借着放大镜仔细观察 —— 那符号确实由 “山”“水”“月” 三部分组成,线条简洁,却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周军医,您觉得这会是哪里的标记?”
周老头思索片刻,道:“老夫早年在太医院时,曾见过一本《先秦地理志》,上面提到楚霸王西巡时,曾在河西古道附近的‘月牙泉’旁留下过遗迹。这‘山’‘水’‘月’的组合,会不会就是指月牙泉?”
“月牙泉?” 霍去病心中一动 —— 昨日他还与卫青商议,要派轻骑去月牙泉布防,防止匈奴断水。若这符号真的指向月牙泉,难道匣中的秘策或枪谱,与那里的遗迹有关?
卫青也凑过来,仔细看着符号:“这可能性很大。楚霸王当年西巡,带着大量宝物与兵器,月牙泉是古道的重要水源,他极有可能在那里留下过东西。郭解若是知道这标记的含义,恐怕也会去月牙泉寻找。”
霍去病点头,立刻对身旁的亲兵道:“传我命令,派一百名轻骑,即刻前往月牙泉布防,仔细搜查附近的遗迹,若发现郭解的踪迹,立刻禀报,不可擅自行动。”
亲兵领命离去。周老头则继续清理匣身,没过多久,又有新的发现 —— 匣身侧面的云纹中,竟藏着一幅微型地图,虽只有巴掌大小,却清晰地标出了几条路线,终点正是月牙泉。
“太好了!” 卫青眼中闪过兴奋,“这地图定是西门铸剑师留下的,为的就是让后人能找到霸王的遗迹。看来这青铜匣,只是开启遗迹的钥匙。”
霍去病却显得格外谨慎:“舅舅,此事未必简单。郭解执着于青铜匣,或许也知道地图的存在。咱们派去月牙泉的轻骑,不仅要布防,还要小心郭解的埋伏 —— 他很可能会利用咱们寻找遗迹的机会,偷袭咱们。”
卫青赞同:“你说得对。那便让李敢从破庙的埋伏中抽调五十名轻骑,与前往月牙泉的队伍汇合,加强防备。”
商议完毕,周老头已将匣身的锈迹清理干净。整个青铜匣此刻泛着暗青色的光泽,云纹、篆字与地图清晰可见,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霍去病看着这完整的匣子,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敬畏 —— 这不仅是一件古物,更是一份承载着历史与使命的传承。
“周军医,辛苦您了。” 霍去病对周老头道,“这匣子与竹简,还请您多费心保护,切勿让外人接触。”
周老头点头:“校尉放心,老夫定会妥善保管。只是这竹简年代久远,若想完全解读上面的文字,还需找太医院的古文字专家帮忙。”
“待战事结束,咱们便将竹简送回长安,请专家解读。” 卫青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守住匣子与遗迹,防止郭解与匈奴联手。”
霍去病走到帐外,下令加强中军帐的守卫 —— 除了原有的二十名亲兵,又增派了五十名轻骑,将中军帐团团围住,帐内还安排了四名身手矫健的斥候,日夜值守。同时,他还让人在青铜匣旁设置了警报装置,只要有人靠近匣子三尺之内,便会触发铃铛,确保万无一失。
安排妥当后,霍去病骑着雪色战马,在大营中巡查。路过游侠营时,看到张骞正带着游侠们操练,神色严肃。见霍去病到来,张骞连忙迎上前:“霍校尉,您放心,我已将郭解失踪的消息告知所有游侠,若有谁与郭解私通,定会立刻禀报。”
霍去病点头,目光扫过操练的游侠 —— 他们大多是穷苦出身,因想护民才加入游侠营,并非郭解的同党。“张统领,你做得很好。告诉弟兄们,只要坚守护民的初心,朝廷定会善待他们。若郭解回来煽动,切勿轻信,及时禀报即可。”
张骞应下,又道:“校尉,昨夜郭解失踪后,游侠营中有些弟兄担心他会报复,士气有些低落。您能不能给弟兄们说几句话,稳定一下军心?”
霍去病欣然同意,走到游侠们面前,高声道:“弟兄们,郭解图谋不轨,勾结匈奴,想要谋反,这是背叛朝廷、背叛百姓的行为。但我知道,你们加入游侠营,是为了护民,不是为了追随郭解。只要你们坚守初心,与汉军一同守护边境,将来无论是朝廷的赏赐,还是百姓的拥戴,你们都当之无愧!”
游侠们闻言,纷纷欢呼起来,士气瞬间高涨。张骞看着这一幕,心中对霍去病更加敬佩 —— 这少年将军,不仅有勇有谋,更懂如何凝聚人心。
巡查完毕,霍去病返回中军帐。刚进帐,便见亲兵拿着一封书信走进来:“校尉,这是李敢将军派人送来的密信,说破庙附近的郭解徒众已开始聚集,约有五十余人,似在等待郭解的消息。”
霍去病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一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很好。李敢已摸清他们的人数,待三日后他们汇合,便可一举围捕。只是…… 郭解至今未出现,他究竟在何处?是否真的去了月牙泉?”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月牙泉的位置,心中满是疑虑。若郭解真的去了月牙泉,想要夺取霸王遗迹,那派去的轻骑能否抵挡?若他没去月牙泉,而是另有图谋,又会在哪里设下埋伏?
正思索间,帐外传来马蹄声,一名斥候疾驰而来,翻身下马,高声禀报:“校尉!月牙泉方向发现匈奴游骑的踪迹,约有两百余人,似在探查地形!”
霍去病心中一紧 —— 匈奴游骑突然出现在月牙泉,难道是与郭解汇合了?他立刻下令:“传我命令,让前往月牙泉的轻骑加强戒备,密切关注匈奴游骑的动向,若他们发动进攻,务必坚守,等待援军!”
斥候领命离去。霍去病走到帐外,望着月牙泉的方向,握紧了手中的青冥剑。他知道,一场围绕青铜匣与霸王遗迹的较量,已在不知不觉中升级。而郭解与匈奴的联手,将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