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腊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红旗合作社新建的冷链仓库铁皮顶上,发出簌簌的声响。林晚秋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手里拿着一卷设计图纸,站在仓库中央,看着工人们调试最后一台冷藏柜。白色的冷雾从柜口溢出,瞬间在地面凝结成一层薄霜,温度计的指针稳稳停在2℃——这是储存新鲜槐菊和腌菜罐头的最佳温度。

“晚秋,所有冷藏设备都调试好了,制冷速度比预期快20%,能保证48小时内温度波动不超过1℃。”负责设备安装的陈师傅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把一份检测报告递过来,“就是配送的冷藏车还没到,刚才厂家打电话说,国道上雪积了半尺厚,货车得挂防滑链慢慢走,得明天晌午才能到。”

林晚秋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冷链系统合格”的朱红印章,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自从上个月拿到绿色食品认证,北京的经销商赵总每周都要打两三个电话催货,可新鲜槐菊和腌白菜罐头常温下最多放三天,之前靠自行车驮、拖拉机运,最远只能送到邻县的批发市场,箱底的罐头偶尔还会因为颠簸变形,根本满足不了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超市的供货要求。建这座占地两百平的冷链仓库、订两辆五吨的冷藏车,前前后花了近十万,几乎掏空了合作社上半年的利润,却是突破运输瓶颈的唯一办法。

“没事,明天到也赶得及。”林晚秋指着仓库角落堆得齐腰高的纸箱,箱面上印着醒目的绿色认证标志,“你看,第一批要发往北京朝阳区商超的500箱槐菊茶和300箱腌菜罐头,昨天就打包好了,每箱里都垫了保温棉,就等冷藏车一到,直接装车走高速,后天一早准能送到。”

正说着,王秀琴抱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电脑跑进来,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散得很快,脸上带着急冲冲的神色:“晚秋,你快看电商平台的后台数据!昨天咱们上架的‘绿色槐菊茶’,一天就卖了80多单,还有好多人在评论区问,什么时候能上新鲜的绿色蔬菜,说想给家里老人孩子吃点放心的!”

林晚秋连忙接过笔记本,指尖在冰凉的键盘上滑动,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据让她眼前一亮——订单地址从山东、河南延伸到江苏、浙江,最远的还有两单来自黑龙江。自从上个月在县供销社李主任的帮助下,开通了“助农优选”电商店铺,她就安排高中毕业的小侄女负责线上运营,每天剪辑种植基地的短视频,比如清晨采摘槐菊、技术员检测土壤,没想到才短短一个月,就积累了两千多粉丝,还有不少人在视频下留言“求链接”。

“评论区的问题都回复了吗?”林晚秋翻到评论区,看到有网友“江南水乡”问“怎么保证线上买的和线下实体店的品质一样,别是挂羊头卖狗肉”,还有网友“东北老舅”留言“能不能直播看看种植基地?光看视频怕有猫腻”。

“都回复了,说咱们有质量追溯二维码,可大家好像还是不太放心。”王秀琴皱了皱眉,手指点着一条评论,“你看这个上海的客户‘沪上小厨’,说之前在网上买过号称‘绿色’的菠菜,结果收到的时候叶子都黄了一半,还带着一股怪味,怕咱们的产品也这样,不敢下单。”

林晚秋盯着那条评论看了几秒,突然眼前一亮:“要不咱们搞场直播吧!就明天上午10点,在槐菊种植基地直播采摘,再带大家去加工厂看清洗、烘干的过程,最后去冷链仓库看看怎么打包发货,让大家亲眼看到咱们的产品是怎么从田里到仓库,再到他们手里的,这样总该放心了。”

“直播?这能行吗?”王秀琴有些犹豫,她连短视频都很少刷,更别说对着镜头说话了,“咱们又不是电视里的播音员,万一紧张说错话了可咋整?”

“肯定行!”林晚秋打开手机,翻出之前刷到的邻县合作社直播视频,画面里农户穿着胶鞋在田里摘草莓,虽然说话带着口音,却格外真实,“你看,这个合作社靠直播卖草莓,一天能卖上千单。咱们有绿色认证,还有质量追溯二维码,只要把真实的种植和加工过程拍给大家看,肯定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再说了,咱们说方言才亲切,显得真实。”

当天下午,林晚秋就组织社员们准备直播的事。她让技术员小李负责在种植基地搭直播架,找了两根竹竿绑上横杆,再把手机固定好,还特意拉了一根临时电线接台灯,怕明天光线不好;王秀琴则去仓库整理要展示的产品,把槐菊茶、腌菜罐头摆进透明的展示盒里;林晚秋还让会计把质量追溯系统的后台调出来,确保直播时能随时扫码展示,又跟负责打包的大姐交代,明天直播时多准备几箱泡沫箱和冰袋,展示怎么给生鲜产品保温。

第二天早上,雪停了,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槐菊种植基地上,绿油油的槐菊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雪粒,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看起来格外新鲜。林晚秋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领口别着合作社的金属徽章,手里握着手机,站在直播架前,指尖紧张得有些发凉,手心都出汗了。

“大家好,我是红旗合作社的林晚秋,今天带大家看看咱们的绿色槐菊种植基地。”林晚秋对着镜头笑了笑,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她把手机转向身后的槐菊田,田里还留着昨晚积雪融化的痕迹,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气息,“你们看,这些槐菊都是按照绿色种植标准种的,从播种到采摘,从来没打过化学农药,只用生物农药和咱们自己生产的有机肥。而且每一株槐菊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就是这个二维码,贴在旁边的木牌上。”

她弯腰摘下一朵带着晨露的槐菊,镜头拉近,清晰地展示出花瓣上的细小绒毛,又把旁边木牌上的二维码对准镜头:“现在我扫码给大家看看,这里面不仅有这一片槐菊的种植时间、施肥记录,还有县农科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保证每一朵都是合格的绿色产品,大家买回去喝着也放心。”

手机屏幕上,弹幕瞬间多了起来,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哇,真的能看到种植记录!我刚才暂停看了,施肥记录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槐菊看起来好新鲜,叶片绿油油的,怎么卖啊?链接在哪?”“晚秋姐,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加工厂?想知道槐菊是怎么变成槐菊茶的,有没有添加剂?”

林晚秋看着不断滚动的弹幕,心里越来越有底气,说话也流畅了不少:“大家别着急,链接在咱们店铺的首页,今天直播下单的朋友,还能送一包试喝装。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去加工厂看看,咱们的槐菊采摘下来后,会在2小时内送到加工厂,全程不落地,先用水洗三遍,再用热风烘干,没有任何添加剂,保证大家拿到的都是槐菊最原本的味道。”

她拿着手机,沿着田埂往加工厂走,镜头偶尔扫过田边的传感器——那是之前安装的质量追溯设备,能实时记录温度和湿度。到了加工厂,她推开无菌车间的玻璃门,里面的工人都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正在分拣槐菊。林晚秋站在门口,指着里面的流水线:“大家看,左边是清洗池,用的是过滤后的井水;中间是烘干设备,温度控制在60℃,既能烘干水分,又不会破坏槐菊的营养;右边是包装机,每一包都称重,误差不超过5克。”

直播镜头从清洗池移到烘干设备,再到包装机,每一个环节都展示得清清楚楚。当林晚秋拿着包装好的槐菊茶,扫码展示加工日期和检测报告时,弹幕里的订单提醒声此起彼伏,手机屏幕右上角的在线人数也从一开始的两百多人,涨到了一千多。

“晚秋姐,我刚买了两盒槐菊茶,订单号是1589,能帮我看看我的那盒是哪天加工的吗?”一个叫“上海小阿姨”的网友留言,还发了一个期待的表情。

林晚秋连忙让王秀琴从旁边的货架上拿了几盒槐菊茶,找到对应订单号的那盒,扫码后把手机屏幕对着镜头,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加工日期:12月15日,检测合格”:“上海小阿姨你看,你的这盒是昨天刚加工的,今天下午就能发冷链快递,用的是泡沫箱加冰袋,预计后天就能到上海,收到的时候还是新鲜的,要是有任何问题,都能联系客服退换。”

“太好啦!我之前在别的店买的槐菊茶,收到的时候都放了半个月了,喝着没什么香味,这次终于能买到新鲜的了!”“上海小阿姨”的留言很快飘了上来,还带动了不少网友跟风下单。

直播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结束的时候,电商平台的订单已经突破了300单,比昨天翻了三倍多,还有不少订单备注“要和直播里一样新鲜的”。林晚秋关掉直播,看着后台不断增加的订单,手指都有些颤抖——这意味着,合作社的产品不仅能通过经销商走进大城市的超市,还能通过电商,直接卖到普通消费者家里。

“晚秋,你太厉害了!一场直播就卖了这么多!”王秀琴拿着打印出来的订单表,声音都有些发颤,“还有好多企业客户在后台留言,说想批量采购咱们的槐菊茶和腌菜罐头,当春节员工福利,最多的一家想要五百份!”

林晚秋笑着点头,刚想让王秀琴把企业订单整理出来,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着“县供销社李主任”的名字。她连忙接起电话,李主任爽朗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晚秋,好消息!咱们县下个月要在市会展中心办‘助农电商节’,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电商平台和采购商,我特意给你们合作社留了个主展位,位置就在入口处,人流量大。到时候你们带着产品去现场展示,还能和淘宝、京东这些大平台的负责人对接,说不定能把产品卖到全国去!”

林晚秋心里一喜,连忙道谢:“太感谢李主任了!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一定好好准备,争取在电商节上取得好成绩,不辜负您的期望!”

挂了电话,林晚秋立刻召集社员们在办公室开会,商量参加电商节的事。会议桌上摆着刚打印出来的订单表和电商节的通知,社员们围坐在一起,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

“电商节是个好机会,咱们得好好把握。”林晚秋看着大家,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除了槐菊茶和腌菜罐头,咱们还得推出新的绿色农产品,我想好了,就做绿色小麦面粉和绿色蔬菜礼盒。面粉用咱们自己种的抗逆小麦磨,不加增白剂;蔬菜礼盒就选白菜、萝卜、芹菜、菠菜、蒜苗、香菜这六种,都是咱们基地种的,新鲜又放心。”

“我觉得行!”小李第一个点头,“咱们的小麦上个月刚磨了一批面粉,送县农科所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标准,正好能拿出来卖。蔬菜的话,现在棚里种的正好能采收,每一种都贴个质量追溯二维码,让客户扫码就能看种植过程。”

王秀琴也跟着点头:“包装我来负责,面粉用牛皮纸袋装,上面印上咱们合作社的logo和绿色认证标志;蔬菜礼盒用环保纸盒,里面垫上吸水纸,防止蔬菜受潮。对了,咱们还可以在礼盒上印个福字,快过年了,大家都喜欢喜庆的。”

林卫东则考虑得更实际:“电商节上肯定要现场展示产品,还得准备试吃品,比如用咱们的面粉做馒头、面条,让大家尝尝味道。另外,冷链物流得跟上,要是有客户现场下单,得保证能及时发货,不能让产品在路上坏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确定了参加电商节的方案。接下来的一个月,合作社上下都忙得热火朝天,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小李带领技术团队去蔬菜大棚挑选蔬菜,每一种都要检测农药残留,确保符合绿色标准;王秀琴带着两个年轻社员设计礼盒包装,改了五六版才确定最终样式——面粉袋用深棕色牛皮纸,印着绿色的麦穗图案;蔬菜礼盒是红色纸盒,正面印着“红旗合作社绿色蔬菜礼盒”,侧面留了贴二维码的位置;林卫东则忙着联系冷链物流公司,签订了临时配送协议,确保电商节期间能随时调派车辆。

电商节开幕那天,天还没亮,林晚秋就带着社员们装车,把槐菊茶、腌菜罐头、绿色面粉和蔬菜礼盒搬上货车,还有试吃用的馒头、面条,以及展示用的质量追溯系统平板电脑。上午八点半,他们准时到达市会展中心,主展位已经布置好了——背景板是绿色的,印着合作社的logo和“绿色农产品,放心带回家”的标语,展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产品,旁边还放着一个小桌子,用来给客户试吃。

没过多久,会展中心就热闹起来,各地的采购商和消费者络绎不绝地走进来。红旗合作社的展位因为位置显眼,又摆着新鲜的蔬菜,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林晚秋穿着整洁的棉袄,手里拿着话筒,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产品:“各位朋友,欢迎来到红旗合作社的展位。咱们的绿色小麦面粉,是用自己种植的抗逆小麦磨成的,没有添加任何增白剂和防腐剂,大家可以扫码看看小麦的种植过程,从播种到收割都有记录;还有这个绿色蔬菜礼盒,里面的六种蔬菜都是今天早上刚从大棚里采摘的,用冷链车运过来的,保证新鲜,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礼都合适。”

她一边说,一边让社员们给大家递试吃的馒头——刚蒸好的馒头散发着麦香,咬一口松软香甜。不少人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纷纷拿起手机扫码查看质量追溯信息。一位来自杭州的电商平台“鲜食优选”负责人,拿起一盒槐菊茶,用手机扫了二维码,看着屏幕上的种植记录和检测报告,忍不住称赞:“你们的质量追溯系统太完善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检测,每一步都清清楚楚,这在农产品里很少见。我们平台正需要这样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不知道能不能和你们合作,把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销售?”

林晚秋连忙点头,脸上露出笑容:“当然可以!我们合作社有稳定的种植基地,每月能供应槐菊茶五千盒、腌菜罐头三千瓶、绿色面粉两万斤,还能根据订单量调整产量。而且我们有自己的冷链物流,能保证产品新鲜送达,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都能满足需求。”

那位负责人听了,立刻让助理拿出合作意向书,和林晚秋详细沟通起来。当天,合作社就和“鲜食优选”“惠农易购”“家有鲜菜”三家电商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还和五家企业达成了批量采购意向,其中一家北京的企业,当场就订了一千份蔬菜礼盒,作为春节员工福利。

电商节持续了三天,合作社的产品几乎每天都卖断货,不少没买到的客户还留下联系方式,要求后续发货。电商节结束后,合作社的线上订单量比之前翻了五倍,产品不仅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还通过电商平台的冷链配送,卖到了新疆、西藏等地,甚至有海外华人通过代购,下单购买槐菊茶。

随着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户想加入进来,不仅有本县的,还有邻县的。这天,邻县张家庄的村支书张建国,带着十几个农户代表来合作社考察,他们先是去了槐菊种植基地,看到绿油油的槐菊田和田间的传感器,又去了加工厂和冷链仓库,看着现代化的设备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大家都赞不绝口,眼里满是羡慕。

“晚秋,我们村有两千多亩地,之前一直种玉米和小麦,产量不高,价格也上不去,村民们收入一直上不来。”张建国握着林晚秋的手,语气诚恳,“这次来一看,才知道绿色农业这么有前景,我们也想跟着你们种绿色小麦,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带带我们?”

林晚秋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笑着说:“张支书,你们愿意来,我们当然欢迎!只要大家愿意按照绿色种植标准来种,我们合作社就提供三个保障:一是提供优质的抗逆小麦种子,成本价供应;二是派技术员上门指导,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免费指导,包括土壤检测、施肥方案制定、病虫害防治;三是按照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保证大家的收入比种普通小麦高。”

“真的?那太好了!”张建国和农户们听了,都高兴地笑了,脸上的顾虑一扫而空。当天,张家庄村委会就和红旗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明年春天开始,全村两千多亩地都种绿色小麦,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和技术,秋收后统一收购。

送走张家庄的农户,林晚秋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打开了系统面板。屏幕上,“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带动10个以上村庄发展绿色农业”的主线任务进度条,已经从之前的60%涨到了80%,旁边还弹出了一条新的支线任务提示:“建立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开发3种以上深加工产品,奖励‘智能农业管理系统’”。

林晚秋点开支线任务的详情,里面写着“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可通过田间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预警等数据,自动生成灌溉、施肥方案,还能对接县农科所的专家库,遇到技术难题时可一键发起远程咨询。林晚秋看着这段介绍,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有了这套系统,合作社的种植管理能省不少力,还能避免因人工判断失误导致的减产,简直是为规模化种植量身定制的“管家”。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覆盖着薄雪的麦田,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深加工生产线的规划:槐菊除了做茶,还能和本地的蜂蜜结合,开发槐菊蜂蜜膏;小麦面粉可以深加工成全麦面条、蝴蝶面,包装成适合儿童食用的小份装;就连之前制作腌菜罐头剩下的蔬菜边角料,也能熬制成蔬菜高汤,装成便携的浓缩汤包,既不浪费又能增加产品种类。

正想着,林卫东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快递单:“晚秋,北京赵总刚才打电话,说咱们发过去的第一批冷链货已经收到了,超市反馈特别好,槐菊茶半天就卖了三分之一,让咱们再准备八百箱,春节前要铺满他们旗下所有门店。”

林晚秋接过快递单,上面“签收合格”的字样格外醒目。她转头看向墙上的合作社发展地图,西坡村、下河村、张家庄的标记已经用绿色笔圈出,接下来还要把更多村庄纳入进来。“告诉赵总,货没问题,这两天就安排生产,保证按时送到。”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让会计把深加工生产线的预算做出来,咱们过完年就动工,争取开春就能试生产。”

林卫东应了声好,转身往外走。办公室里只剩下林晚秋一人,她再次打开系统面板,看着主线任务80%的进度条,嘴角扬起笑意。还有两个村庄,就能完成“带动10个以上村庄”的目标;深加工生产线一旦建成,不仅能解锁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还能让合作社的产业链再延长一截。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细小的雪花落在玻璃上,很快融化成水珠。林晚秋知道,这个冬天过后,红旗合作社将迎来更热闹的春天——田里的小麦会抽出新穗,槐菊会开出新花,更多农户的日子会像合作社的产品一样,朝着“绿色”“优质”的方向,越走越红火。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