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下水道里是永恒的黑暗和震耳欲聋的寂静。

冰冷、腐臭的空气凝固不动,只有远处隐约的水滴声和李维自己粗重的呼吸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宁静。他背靠着冰冷潮湿的管壁,滑坐在略高于水流的检修平台上,浑身湿透,不住地颤抖。

老人的呵斥声和撞门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他不知道那位救了他的陌生人结局如何,一股沉重的负罪感压在他的心头。又一个人因他而陷入险境。

他摊开手掌,那枚小小的U盘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金属光泽。这是他此刻唯一的希望,张教授称之为“噪音的本质”的东西。

但他要如何读取它?任何连接互联网的设备都可能瞬间暴露他的位置。那个“净化协议”让他对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他们能远程干扰网吧的电脑,能平滑电磁背景,追踪一个联网的U盘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

他需要一个绝对离线的环境。

一个地方在他脑海中浮现——大学物理系的本科生创新实验室。那里有老旧但可用的台式电脑,最重要的是,为了进行某些敏感的仪器控制实验,有几台机器是物理隔离的,从未连接过校园网或互联网。平时只有本科生做课程设计时使用,管理相对松散,尤其是在深夜。

风险极大,但他别无选择。

他在黑暗中默默计算着时间,估算着追兵可能的活动范围。几个小时后,当外界的声音彻底沉寂下去,他凭借着对学校地下管网部分的模糊记忆(来自一次安全讲座的示意图),开始小心翼翼地移动。

经过漫长而曲折的爬行,他从一个偏僻的、靠近物理系后山的维修井盖下钻了出来。夜凉如水, campus 一片寂静,只有路灯在空旷的道路上投下昏黄的光晕。

他像幽灵一样避开主干道的摄像头,利用灌木和建筑的阴影移动,终于有惊无险地溜进了物理系大楼。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安全出口的绿色标志散发着幽光。

创新实验室的门锁是老旧的机械锁,他用一张学生证轻易地划开了。里面弥漫着灰尘和电子元件的气味。他反锁上门,找到那台贴着“仪器控制专用,严禁联网”标签的电脑。

开机。古老的硬盘发出嘎吱的读盘声。屏幕亮起,蓝色的光芒映在他紧张而苍白的脸上。

他插入U盘。系统识别,跳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只有一个加密的压缩文件。密码?李维尝试了张教授名字的拼音、缩写、常用代号,都显示错误。

他皱起眉头,目光落在文件名上:Cacophony_Key

Cacophony… 噪音,刺耳的声音。Key… 钥匙,关键。

他想起了张教授笔记上的话,想起了老人说的“生机勃勃的噪音”。他尝试输入了那句警示:Beware_The_Cornerstone

错误。

他又尝试了The_Cacophony_of_Reality(现实的噪音)

错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次错误的尝试都让他更加焦躁。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所有与张教授交流的细节。

突然,他想起张教授在讲解量子力学基础时,常常强调的一个被忽略的点:真空涨落。绝对的虚无并不存在,即使在真空中,也充满了量子级别的能量随机起伏和粒子对的生生灭灭——这是宇宙最底层的、永不停息的“噪音”。

这是所有不确定性的根源,也是现实得以存在的基石。

他深吸一口气,在密码框中输入:Zero_Point_Fluctuation (零点涨落)

进度条动了!文件开始解压!

李维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猜对了!

解压后的文件夹里包含了大量文档、图表和代码片段。他快速浏览着。

越看,他越是心惊。

这些资料远早于张教授近期的研究,更像是他更早年的探索。其中详细论证了一个疯狂的观点:所谓的“背景噪音”或“随机涨落”,并非需要被消除的干扰,而可能是一种更底层的信息载体,是宇宙本身进行“计算”或“表达”的方式。

张教授称之为“宇宙的底噪广播”。

而“基石”项目所做的,正是试图用一种强大的、集中式的“观测框架”去压制、过滤、乃至“改写”这种底噪,强行提取出一种他们想要的、平滑的、“可控的”现实输出。他们像是一个试图用消音罩盖住整个交响乐团,只允许一个音符存在的疯子。

那个未完成的公式,正是张教授试图量化这种“压制”行为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它可能会在宇宙的数学底层引入无法预料的“应力”,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剧烈崩溃,就像过度拉紧的琴弦会突然断裂。

而被平滑掉的实验数据,只是这种可怕能力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副作用和初步应用。

U盘里最后一份文档,是一份加密的日志片段,日期是失踪前一天。上面只有一句话:

“他们成功了,也失败了。P-Block模拟显示,‘选择’后的现实路径极其脆弱,像一个完美的水晶球,但内部充满了不断增生的微观裂隙。任何未被压制的‘噪音’都可能成为引发连锁崩溃的种子。我必须…(数据残缺)”

日志在这里中断了。

李维坐在冰冷的电脑前,感到浑身血液都凉了。

他明白了。

张教授的失踪,不是因为他发现了“基石”的存在,而是因为他发现了“基石”的致命缺陷。他们能够强行“选择”现实,但他们所选择的现实是不稳定的,极其脆弱!

任何一个意外,任何一个被忽略的“噪音”变量,都可能像雪崩前的第一声脆响,引发整个被“选择”现实的崩溃!

而“基石”组织,为了维持他们那个光滑完美的水晶球,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清除所有可能引发“噪音”的源头——比如,发现了真相的张致远教授。

以及, now,拿到了证据的他。

就在这时,实验室外的走廊里,传来了极其轻微的、却异常清晰的脚步声。

一步,一步,不紧不慢,正朝着实验室门口走来。

李维猛地抬起头,瞳孔缩紧。

他们还是找到了他。

第七章 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