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日子在一种高度紧张的表演中流逝。吴义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在埃莉诺和“俄耳甫斯计划”面前,他是一个沉迷于认知边界研究、试图为奥米茄创造更“坚固”叙事模型的热忱员工;在客户面前,他是一个效率稍复、偶尔会植入微小“偏差”的隐秘反抗者;而在自己内心,他是一个在无边虚无中记录观察、独自坚守的孤独个体。

“守夜人”和他的据点仿佛从未存在过,加密频道彻底沉寂。吴义不敢再去“锈带”,甚至不敢过多回想那次会面。那份记忆本身也成了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噪音”。

然而,他持续进行的微小“偏差”操作,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颗小石子。他本以为这些涟漪会悄无声息地消散,但似乎并非如此。

一天下午,他正在处理一位选择“超越极限运动叙事”的客户,照例在情感激励模块中 subtly 削弱了“征服自然”的狂妄,注入了一丝“敬畏与短暂融入”的基调。完成后,他照例提交方案。

几分钟后,系统界面弹出一个罕见的提示框,不是警告,而是一个绿色的协同请求:

【提示:检测到方案 S-K778 情感参数与架构师 L-22(莱拉)正在进行的方案 G-H101(“生态守护者叙事”)存在潜在情感共鸣点。是否授权进行微弱数据流协同,以优化整体网络情感一致性?详情:L-22 方案强调了‘渺小与联结’。】

吴义愣住了。

莱拉?那个永远洋溢着“积极建设性”热情、似乎完全沉浸在奥米茄叙事中的莱拉?她架构的方案,竟然会和他的“偏差”方案产生“情感共鸣”?

这怎么可能?是系统的误判?还是一个陷阱?

他的心提了起来。如果莱拉也是“看见者”,并且也在进行类似的微小操作,那她的伪装比他完美得多。但如果这是系统设下的圈套,旨在测试他是否会与“异常”产生联系…

他盯着那个协同请求。授权,可能暴露自己,也可能暴露莱拉。拒绝,则显得反常,不符合一个“致力于优化叙事”的研究者人设。

他犹豫了几秒,最终谨慎地点选了【授权有限协同:仅共享匿名情感参数频谱】。

他倒要看看,系统所谓的“情感共鸣”到底是什么,也想看看莱拉那边是否会有什么反应。

协同瞬间完成。系统界面显示了一个重叠的情感波动图谱。果然,他方案中那丝微弱的“敬畏”与莱拉方案中的“渺小感”在频谱上产生了奇妙的谐振,而两者对“联结”的强调也方向一致,虽然源自不同的叙事框架(极限运动 vs. 生态守护)。

这绝非偶然。莱拉,至少在潜意识层面,或者说在她的“架构师直觉”里,确实在注入某种不同于主流奥米茄叙事的、更谦卑的的情感基调。

就在这时,他的个人终端(私人设备)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不是加密频道,而是一条来自公司内部通讯系统的、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消息。

发件人:莱拉。

内容:“吴义!刚刚系统提示我们的方案有情感协同哦!没想到我们的架构思路还能有这样的共鸣呢!(^_^) 我觉得这种‘渺小中的联结’感真的很打动人!下次一起交流一下心得呀!”

后面跟着一个公司内部常用的、表示友好和热情的表情符号。

吴义盯着这条消息,大脑飞速运转。

这条消息看起来完全符合莱拉一贯的“积极建设性”人设,热情、友好、专注于工作优化。在任何外人看来,这都是一条普通至极的同事交流信息。

但 timing(时机)太过巧合。就在协同发生后的瞬间。

而且,“渺小中的联结”这个词组,精准地概括了那微妙的情感共鸣点,这不像莱拉平时喜欢使用的那些宏大词汇(“伟大!”“光芒!”“成就!”)。

这像是一种加密的问候。用最普通的语言,包裹着只有特定对象才能理解的试探。

吴义沉默了近一分钟,思考如何回应。最终,他决定用同样的方式回复。

他打字:“确实很有趣的协同,莱拉。系统总能发现我们意想不到的连接点。#优化无止境#”

他使用了莱拉常用的一个工作标签,语气保持平静和专业化,但强调了“意想不到的连接点”这个稍显异常的短语。

发送。

几乎像是守在终端前一样,莱拉立刻回复了一个笑脸和一个大拇指表情。

没有更多了。

但吴义感到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这不是证据,但这是一种强烈的暗示。莱拉,可能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她的热情和积极,或许也是一种极其高明的伪装,甚至可能是一种…生存策略?她用一种系统鼓励甚至赞赏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植入着她的“偏差”。

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像他这样的人,可能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孤独。他们像分散在巨大机器各个角落的、微弱的异常节点,彼此隔绝,但或许通过系统本身那无意识的协同网络,偶尔能感受到彼此存在的…频率波动。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丝微弱的、奇异的慰藉,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警惕。如果莱拉是,那还有谁?埃莉诺呢?她那种对“深度”的兴趣,是纯粹出于工具化的研究,还是另有所图?

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暗森林,每个玩家都小心翼翼地带著面具,隐藏着自己真实的面目和意图。一次偶然的协同波动,让他瞥见了森林中可能存在的另一个潜行者。

那天晚上,他失眠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焦虑或虚无感,而是一种高度敏锐的、对环境中任何细微“异常”的扫描状态。

他再次看向天花板上的水渍。那张无五官的脸。

忽然,一个荒谬的念头闯入他的脑海:这块水渍,这个他私人空间里的“不规则存在”,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系统无法完全消除的一个“噪音”?一个微不足道、无法被注意、因此得以幸存下来的…真实碎片?

他几乎要为自己这个想法发笑。但这想法却顽固地停留着。

第二天在工作中,他观察莱拉。她依旧热情洋溢地和每个人打招呼,积极地讨论着最新的“意义架构”趋势,脸上洋溢着无可挑剔的“奥米茄式”笑容。

但吴义似乎能从她那完美的笑容弧度后面,看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常人的疲惫。一种表演者深入角色后,无法完全掩饰的精神损耗。

在一次走廊擦肩而过时,莱拉对他笑了笑,眼神一如既往的明亮。

但在那短暂的零点几秒的对视中,吴义仿佛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快速闪过的、不同于她公共表情的东西——一丝难以言喻的了然,或者说…共谋。

瞬间即逝,快得无法确定是否是错觉。

莱拉轻快地走开了,继续用她饱满的声音和另一个同事讨论着“家庭纽带叙事”的最新升级版。

吴义站在原地,手心微微出汗。

表演仍在继续,但舞台上的演员,似乎比他预想的要多。而这场宏大戏剧的剧本,似乎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表演,现在,他或许还在为了一些尚未可知的、潜在的…协同可能性而表演。

世界的灰度,似乎因为这次意外的“协同波动”,增添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几乎不可见的色彩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