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秀兰离开后,郑秀芬满脸笑意地看向李富贵,说道:“老头子,我去把老二他们一家叫过来吃肉。”
说罢,便打算出门。
李富贵皱了皱眉,叫住她:“等等,把老大一家也叫上。”
这婆娘,向来偏疼小的,实在不太好。
为此,大儿媳可没少抱怨。
“哦。”郑秀芬没再多言,老头子发了话,她哪敢不听。
在李家,大事小事都是李富贵拿主意。
当李富贵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一家来到老爹这儿,看到桌上的蛇肉时,都愣住了。
他们还以为是老爷子上山打的,不禁担心起老爹的安全,纷纷劝他以后别再上山了。
可随后,当他们得知这条蛇是隔壁王大娘的外孙打的,而且那小子才15岁时,都是惊讶得合不拢嘴。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这小子年纪不大,胆子倒是真大。
换做他们,可不敢轻易进山,生怕有去无回。
王秀兰送来的蛇肉确实不少,但这一大家子人,吃起来还是不够。
最后,李富贵和郑秀芬没怎么动筷子,肉大多都被儿媳妇和孙子们吃了。
……
……
翌日,天刚蒙蒙亮,张扬和王秀兰就早早起了床。他们今天要去市场换些大米。
至于可心,他们把她寄放在了李家。
李富贵和郑秀芬哪里会拒绝照看,毕竟昨天收了人家那么多肉。
张扬担心回来晚了会饿着妹妹,又给了李家三十只家雀。
起初,李富贵不肯要,直到张扬说这是给可心中午准备的伙食,李富贵这才收下。
李富贵不傻,可心哪里能吃得了30只家雀,剩下的还不是给他们两口子的。这让他内心更加感动了。
不过,这也让李富贵见识到了这小子的能力。
这可是30只鸟啊!
对他们来说,打到30只鸟甚至比打死一只猛兽还难。
鸟在空中飞,他们够都够不着。
而猛兽在地上行走,只要人多,还是可以弄死来着,但也可能出现人员伤亡。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人多,村里人也不会轻易进山打猛兽,除非是实在生活不下去了。
在这个年代,东北的生活还算过得去,这里的黑土地收成比南方好,比西北更是强多了,轻易不会饿死。
夏天时,院子里可以种点菜,就是冬天难过点。
把可心安顿好后,张扬和王秀兰便朝着交易市场走去。
距离李家洼十里地有个交易市场,那里可以换到各种生活必需品。
“外婆,这个交易市场是谁成立的?”张扬有些好奇地问道。
据外婆说,交易市场上人不少,还颇具规模,若没有人组织,怎么可能形成?
“不是谁成立的,是自然形成的,最起码有二十多年了吧。”王秀兰想了想,回答道。
之前她只和自家老头子去过,自从老头子去世后,她便再也没来过。
没有东西可换,去了也是白去。
“这样啊。”张扬对这个自然形成的交易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他们赶到交易市场时,已经9点多了,两人整整走了一个半小时。
此时正是市场的高峰期,很多人带着东西来这里以物易物。
还别说,这里的人真不少,市场十分热闹,换什么的都有。
当大家看到张扬身上的两只大肥兔子时,眼睛都亮了。
这可是好东西,不但肉可以吃,皮毛还能做衣服。
“小哥,你的兔子怎么换?”很快就有人上前搭话。
看到来人手里拿着的两只老母鸡,张扬摇了摇头:“对不起,老哥,我们不需要老母鸡。”
年轻人听后,失望地摇了摇头,离开了。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上来询问,可惜都没有大米。
“小兄弟,我这有大米。”就在张扬和王秀兰四处寻找目标时,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人说道。
听到大米,张扬和王秀兰停下了脚步。
“叔,我这两只兔子,能换多少大米呢?”在这个年代,购买大米需要粮票,但私下里以物易物就不用了。
看着两只肥硕的兔子,中年男人思索了一下:“10斤大米,一斤食用盐,一瓶酱油。”
对方给出的价格还算不错,但既然是以物易物,张扬也要还价。
“15斤大米,五斤食用盐,两瓶酱油,300克味精。”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要是能换到就好了。
平常就算有钱没有票,也买不到这些生活必需品!
“不行,12斤大米、2斤食用盐、1瓶酱油,100克味精,不行就算了!”中年男人咬咬牙说道。
如果不是为了给自家闺女做兔毛衣服过冬,他不会给出这么多东西。
两只兔子明显不值这些。
相对来说,兔毛比兔子更值钱,特别是在东北。
“成交。”张扬清楚,这应该是中年大叔的底线了,再加价,这桩交易可能要催了。
一旁的王秀兰没想到能换到这么多东西,脸上满是喜色。
12斤大米,省着点吃,一个月没问题。
还换到这么多调味品,她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说实话,来之前,她真没想到能换这么多东西!
她哪里知晓,恰巧是人家特别需要兔毛,不然想换这么多东西,简直是白日做梦。
张扬也是看出中年男人的迫切,才会狮子大开口,好在结果是好的。
背上大米和调味料,张扬和王秀兰往回赶。
“阳阳,未来一个月,咱们不用担心没有吃的了。”王秀兰是真的高兴。
如果可以,她不希望张扬进山,太危险了。
“嗯。”张扬点了点头。
一个月?
开什么玩笑。
才12斤大米,三个人吃,正常情况一个星期都吃不到,外婆却说要吃一个月,这要多么省吃俭用?
看来他还要再弄些兔子去换取足够的粮食才行!
其实大型猛兽更值钱,可惜他还没有能力弄死大型猛兽,只能再等等了。
他的体力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这两天连续吃肉,让他的身体健壮了不少。
是时候增加锻炼了。
对于前世是雇佣兵的他来说,锻炼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可以,他还想锻炼出几名小弟来。
李家洼15到18岁的孩子最起码有30多,要是把这些孩子锻炼出来,他们可以组团进山打猎了。
到时候别说大型猛兽,哪怕遇到狼群也不害怕。
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把名气打出去,只有这样,才会有人跟他混。
想当大哥,亮肌肉是必需的,不然谁会服你?
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哪怕是1983年。
回到李家洼,张扬去山上看了看,这次没有套到猎物,他有些失落。
不往深山去,野生动物还真不多。
接下来,张扬继续打鸟。
这期间,张扬在李家洼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谁都知道,王秀兰有个打弹弓特别准的外孙,大家都羡慕得紧。
最起码王秀兰不缺肉吃。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张扬每天吃肉、锻炼身体,体力越来越好了,虽然还不如前世,但已经超过很多人。
这期间,他们又去了交易市场换了一些大米和生活用品,只是没有第一次换得多。
这半个月,张扬打了几只野鸡,套了三个兔子,收获还算不错。
至于麻雀,数量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这期间,老李家的大孙子李铁蛋和张扬处得关系特好。
张扬打鸟带着他,张扬打,他去拾取,两人配合十分默契。
而且张扬每次都会分给他不少家雀。
经过这么多天和张扬在一起,李铁蛋也壮实了不少。
他每天都跟着张扬锻炼身体,俨然成了张扬的小跟班。
实际上他比张扬还大一岁,但他却对张扬马首是瞻。
跟着张扬有肉吃,这就够了。
“张哥,今天收获不错。”看着手里的两只野鸡和两只野兔,李铁蛋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关键是兔子还是活着的。
他们在兔子被套住的第一时间,就把兔子解绑了,不然早被勒死了。
张扬看了看兔子品种,竟然还是一公一母?
瞬间他来了主意。
就这么杀了,是不是有些浪费?
如果圈养起来呢?
兔子的繁殖能力极强,是典型的多胎高产动物,其繁殖速度和效率在哺乳动物中名列前茅。
东北山区的野生兔子主要是东北兔,又称“山兔”“黑兔子”,是东北地区特有的野兔品种,每年可以繁殖6 – 8窝。
生下来的兔子在三个月后,也可以繁殖,要不咋说这玩意繁殖快,不过前提是要把兔子弄到家里养。
野生兔一年也就2 – 3窝。
如果张扬把这两只兔子变成家养,每年可以繁殖6 – 8窝,生下来的兔子依然可以繁殖。
想到这里,张扬决定留下这两只兔子,反正它们只是吃草,倒也好养活。
只是冬天时,养它们要麻烦不少。
冬天没有草,也没有那么多食物喂它们啊。
到时候再说吧,先养起来。
想到这里,他看向李铁蛋:“铁蛋,这两只兔子先别宰了,这玩意繁殖速度很快,正好李爷爷家有仓房,扔里面养兔子正合适,这玩意只吃草,好养活。”
对于张扬的话,李铁蛋不会有任何异议。
他现在俨然成为张扬忠实的小跟班了。
“行,一会儿咱们直接去爷爷奶奶家。”两人合计好后,先回了外婆家,把打的猎物放在外婆家,又来到李铁蛋爷爷家。
“爷爷、奶奶。”一进院子,李铁蛋扯着脖子大喊。
听到孙子来了,李福生和郑秀芬从屋里出来。
别看郑秀芬偏袒小儿子,对孙子却不偏袒。
看到孙子来了,老两口脸上挂满了笑容,当他们看到张扬后,更加欣喜了。
这段时间,他们没少借这小子的光吃肉,身体也健硕了不少。
“铁蛋,阳阳,你们来了,吃饭没,晚上在这里吃吧。”郑秀芬迎了上去,看到孙子手中两只乱蹬腿的兔子,眼眸一亮。
想来是两人抓的。
“奶奶,张哥说兔子繁殖快,我想把这两只兔子扔在你家仓房里养好不好?”听了孙子的话,李福生看向张扬。
他还真不知晓兔子繁殖快。
不过对于张扬的话,李福生向来不怀疑:“行,爷爷这就给仓房倒出来。”
他也不废话,进仓房倒腾东西。
实际上仓房里没多少东西。
倒出来后,李铁蛋把兔子扔到仓房里,又扔进去一些草。
“奶奶,这是我们今天打到的,你去做了吧,晚上我在你家吃了。”说着,李铁蛋把手里的野鸡递给郑秀芬。
“哎,奶奶这就去给你做。”本来郑秀芬想喊上小儿子一家了,可随后想到这是大孙子打到的,况且还有张扬在,要是叫来小儿子一家,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