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盯着那张帝王背影图看了许久,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点开了评论区。
密密麻麻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刷新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别缅怀我,学习我,成为我,超越我’——这才是真正的格局。”
“纵观上下五千年,能站在最前面的,只能是他。嬴政、李世民再雄才大略,也得往后排。”
“他从不居功,却把所有功绩都归给了‘人民’。”
“别人争的是帝位,是疆土,他争的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吃饱饭,能挺直腰杆。”
林远看着这些评论,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低声附和了一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透过天幕传到了每一个朝代:“是啊,只有他才行。”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最前面的那道背影上,眼神里的敬重更浓了些,又轻声念出一句让所有帝王头皮发麻的话:“麦子数了几千次,人民万岁第一次!”
“人民万岁?!”
这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在各朝各代的天空炸响。
咸阳宫前,嬴政正琢磨着那道无名背影的身份,听到这四个字,猛地停下脚步,眉头拧成了疙瘩。他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里满是错愕:“人民……万岁?”
自他称皇帝以来,“万岁”二字是专属他的尊荣。朝臣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姓跪拜“皇帝万岁”,这是天经地义。可“人民万岁”?
“人民”是谁?是那些黔首?是那些农夫、工匠、贩夫走卒?他们也配称“万岁”?
嬴政活了四十一年,从未听过如此离经叛道的话。在他的认知里,君是君,民是民,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水永远是水,绝不能与舟平起平坐,更别说让“水”称“万岁”。
可不知为何,“人民万岁”这四个字,像一颗石子投入他的心湖,漾开圈圈涟漪。他想起天幕上那些关于“苛政猛于虎”的隐约议论,想起骊山墓、长城下的累累白骨,想起李斯刚呈上的各地百姓因徭役过重而逃亡的奏报……
“人民……”嬴政低声重复,突然大手一挥,对身边的李斯道:“传朕旨意,骊山陵工程暂停半年,长城沿线徭役减半,各郡开仓放粮,先安抚百姓。”
李斯愣住了:“陛下?可工程进度……”
“朕说暂停!”嬴政的声音不容置疑,目光再次投向天幕,眼神复杂,“先让‘人民’喘口气。”
长乐宫这边,刘邦张着嘴,半天没合上。他挠了挠头,对萧何道:“老萧,‘人民万岁’?这……这是说那些老百姓?他们也配喊万岁?不怕砍头吗?”
在刘邦的字典里,皇帝万岁是规矩,谁敢让老百姓万岁,那是要造反的。可听林远的语气,这四个字似乎在后世是理所当然的?
萧何脸色凝重:“陛下,这‘人民’二字,恐怕不简单。能让后世之人说出‘人民万岁’,还让那么多帝王仰望的存在……其志,绝不在帝位。”
刘邦咂咂嘴,突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比争帝位更可怕的,是争“人民”的心?
太极宫前,李世民死死盯着“人民万岁”四个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他想起自己“水能载舟”的论调,可那终究是把百姓当“水”,是工具,是基础。可“人民万岁”,是把百姓抬到了与“万岁”对等的高度,甚至……更高?
“魏征,”李世民突然开口,“你说,‘人民’二字,究竟重若何?”
魏征躬身道:“陛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但‘人民万岁’……此论过于颠覆,臣……一时难解。”
李世民没再追问,只是望着天幕,眉头紧锁。他突然意识到,那个无名背影的伟大,或许就藏在这四个字里——他要的,不是帝王的尊荣,而是让“人民”真正活得像“万岁”。
洪武年间,朱元璋听到“人民万岁”,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随即又涌上一丝惊疑。他出身底层,最懂百姓疾苦,登基后也严惩贪官、轻徭薄赋,可他从未想过“百姓万岁”。在他看来,百姓安居乐业是帝王的恩赐,哪有反过来让百姓“万岁”的道理?
“大哥,”朱棣凑到朱标身边,低声道,“这‘人民万岁’,莫不是说……要让百姓骑到帝王头上?”
朱标摇摇头,眼神里满是困惑:“不像……倒像是在说,那人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
天幕的评论区还在滚动,新的评论不断涌现:
“他站在了最高处,却没有视而不见。别人看到的是万里江山,他看到的是江山里的每一个人。”
“这世间,付出最多的人,往往受着最深的苦。他偏要逆着这‘常理’来——凭什么?从来如此,便对吗?”
“越长大越懂他的伟大。他不是神,却干了神都未必敢干的事。”
“我想你了。”
最后那句“我想你了”,简单直白,却带着千钧之力,无数网友在评论区重复着这三个字,像一场跨越时空的缅怀。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些评论,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倒吸一口凉气。
“站在最高处,却看得到最底层……”嬴政喃喃道,这境界,他自愧不如。
“从来如此,便对吗?”刘邦咀嚼着这句话,突然觉得自己过去那些“理所当然”的规矩,似乎也没那么硬气了。
“干了神都不敢干的事……”朱元璋眼神锐利,他隐隐感觉到,这个人或许动摇了某种更深层的东西,某种比皇权更根本的东西。
“他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此刻在每一个帝王的心头盘旋,比任何江山社稷、开疆拓土都更让他们焦灼。
能让“人民万岁”取代“皇帝万岁”,能让秦皇汉武皆仰望,能让后世之人如此缅怀……
他究竟是谁?
林远关掉评论区,没有再说话,只是将手机放在一边,靠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夜空,眼神悠远。
天幕之上,那张帝王背影图依旧悬挂着,最前面的无名背影在苍茫天地间沉默矗立,而“人民万岁”四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惊雷,在各朝各代的土地上,炸响了第一声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