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情文学
一个专注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某实验员的笔记

2013年3月19日 温度25 ℃湿度55%

在编号为X-████的深海生物样本中,我们分离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物质,其特性…近乎诡异。暂且将它命名为“J”。

“J”在常温下为紫色,具有丝绢光泽的不透明结晶体,易溶于水,溶解后的溶液带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金属与腐败物混合的微弱腥甜。高压状态下转化为液体。我们为小鼠注射的是用生理盐水制成的0.02 mg/ml“J”溶液。

“J”具有十分神奇的效果:

北京时间上午9:45分,我们将0.04 mg“J”注入0.04 千克下肢瘫痪的成年雄性小鼠体内。

北京时间上午11:45分,原本瘫痪的小鼠以一种…异常迅捷且协调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食欲异常旺盛(记录显示其一次性摄食量达到体重的15%),情绪极度亢奋(频繁撞击笼壁),所有生理指标…不,是超越了壮年健康小鼠的峰值水平,肌肉密度与神经反射速度尤为显著。

2013年3月20日 温度25 ℃湿度55%

实验室小鼠身体指标无异常。

2013年3月21日 温度25 ℃湿度55%

实验室小鼠身体指标无异常。

2013年3月22日 温度25 ℃湿度55%

……切片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转折。“J”并非单纯的化合物或朊病毒,其核心结构、复制机制清晰指向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物质“J”的称谓已不再适用,从即日起,正式将其分类为病毒“J”。

根据荧光标记法,得到病毒“J”在实验小鼠体内的运行轨迹:

病毒“J”经由血液循环被送往小鼠全身,病毒“J”拥有像白细胞一样游走在细胞间隙的能力;

病毒‘J’展现出极高的细胞趋向性,能高效侵入各类体细胞,劫持转运机制直达细胞核。其遗传物质(暂定类型为DNA)通过一种未知的、极具侵略性的酶切系统,强行插入宿主DNA双螺旋,并随宿主基因组一同复制,表现出完美的寄生特性;

病毒“J”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被感染的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宿主进入近乎狂热的亢奋状态,观察性学习能力和简单问题解决能力(如迷宫测试)有短暂但显著的提升。然而,这种提升伴随着脑电图上出现的异常高频波和杏仁核区域的持续高激活状态。

为了研究病毒“J”对于神经系统的作用,我们设置了不同浓度病毒“J”对实验小鼠智力提升效果的对照实验。

空白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

低浓度组:1 mg/kg

中浓度组:10 mg/kg

高浓度组:50 mg/kg

实验结果

空白组:实验小鼠各项指标无异常。

低浓度组:实验小鼠细胞活性、智力和体能获得短暂提升,这种提升在8小时后迅速降低,36小时后各项指标回落到正常水平。

中浓度组:小鼠肠胃组织呈现快速、广泛的液化性坏死,伴随大出血,最终死于失血性休克。

高浓度组:注射后短时间内(<30分钟)小鼠即出现全身性自溶现象(autolysis),内脏器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软化、崩解,死因确认为多器官衰竭。

经过反复的剂量-效应关系测试,我们最终将‘有效窗口’锁定在 1.0 – 1.5 mg/kg。

在此范围内,体能、感知力与认知能力的短期强化效果显著,而观察到的副作用(如轻微代谢亢进、短暂攻击性增加)在停药后似乎可逆且程度轻微,在可接受范围内……副作用(主要为注射部位轻微炎症反应及停药后约24小时的轻度萎靡)在当前实验周期和观测手段下被认为是可忽略的。

病毒“J”的潜力令人震惊,其短期效果堪称“奇迹”。若能克服未知的长期风险并通过临床转化(项目代号:“涅槃”),其价值无可估量,诺贝尔奖实至名归。然而,其作用机制之霸道,总让我心底掠过一丝寒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